题型:实验探究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浙江省瑞安市2017-2018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科学第一次月考试卷
实验步骤 |
设计要求 |
①将一定质量的橙子和青椒榨汁,用活性炭脱色并过滤。 |
处理实验材料 |
②取A、B两支试管,分别加入5毫升0.5%的碘液和3滴0.6%的淀粉溶液 |
分组设置 |
③在A、B两支试管中分别逐滴滴加橙汁和青椒汁,并充分振荡。 |
滴加药品 |
④观察溶液颜色变化并记录 , 分析数据进行比较。 |
观察和记录 |
序号 |
0.5%碘液 |
0.6%淀粉溶液 |
橙汁恒温暴露时间∕时 |
蓝色消失需要橙汁滴数 |
① |
5毫升 |
3滴 |
0 |
15 |
② |
5毫升 |
3滴 |
2 |
21 |
③ |
5毫升 |
3滴 |
4 |
26 |
④ |
5毫升 |
3滴 |
6 |
29 |
分析表中的数据,请解释Vc溶液恒温暴露时间越长,蓝色消失需要Vc溶液滴数越多的原因:。
小军发现小红将三个滴瓶中的三只滴管混用,认为小红实验操作不规范,滴瓶中的试剂会因此受污染而无法再次使用,学习小组就盛有KCl溶液的滴瓶是否被另外两种试剂污染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该滴瓶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⑴【提出猜想】通过分析,提出如下猜想:
猜想Ⅰ溶质成分只有:KCl;
猜想Ⅱ溶质成分为:KCl和KOH;
猜想Ⅲ溶质成分为:KCl、K2SO4;
猜想Ⅳ溶质成分为:KCl、KOH和K2SO4 .
⑵【实验探究】为证明猜想,小军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请你一起完成下列实验报告;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结论或解释 |
①取该滴瓶内溶液烧了于试管中,向试管中加入适量BaCl2溶液 |
产生白色沉淀 |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blank#}1{#/blank#}. |
②将上述反应后的混合液过滤,取滤液于另一支试管中,向该试管中加入酚酞试液 |
{#blank#}2{#/blank#} |
证明猜想Ⅳ成立 |
⑶【实验反思】小明认为该实验方案并未证明猜想Ⅱ、Ⅲ是否成立,应补充相应实验予以证明,你是否赞同?{#blank#}3{#/blank#}(选填“是”或“否”).
小科猜想:蜡烛燃烧耗尽了瓶内的氧气,所以它熄灭了;
小甬猜想:蜡烛燃烧后瓶内二氧化碳浓度过高导致蜡烛熄灭;
小真猜想:小科和小甬都只看到了问题的一个方面,他认为小科和小甬的猜想都有道理;
小智猜想: {#blank#}1{#/blank#}。
大家激烈地讨论,很难达成一致。于是,小智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并进行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提示:生石灰和水反应能放热)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分析 | 实验结论 |
(1)取一小块白磷(着火点为40 ℃),放在一铝箔制成的小盒中,然后放入装有生石灰的集气瓶内。点燃蜡烛,塞紧橡皮塞,观察现象 | 燃烧的蜡烛一会儿就熄灭了 | 根据可燃物燃烧的两个条件可推断,蜡烛熄灭后的集气瓶中仍然有{#blank#}2{#/blank#} | 小智的猜想是正确的 |
(2)待冷却后,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向集气瓶中注入少量水,立即关闭活塞,观察现象 | 铝盒中的白磷燃烧,产生{#blank#}3{#/blank#} |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