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困难

福建省泉州市永春三中片区2019届九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一朵一朵的阳光

周海亮

    七月的阳光直直地烘烤着男人的头颅,男人如同穿在铁扦子上的垂死的蚂蚱。他穿过一条狭窄的土路,土路的尽头,趴着一座石头和茅草垒成的小屋。男人在小屋前站定,擦一把汗,喘一口气,轻轻叩响铁锈斑斑的门环。少顷,伴随着沉重的“嘎吱”声,一个光光的暗青色脑壳出现在他的面前。

    “你找谁?”男孩扶着斑驳的木门,打量着他。

    “我经过这里,迷路了。”男人专注地看着男孩,“能不能给我一碗水?”他目送着男孩进屋。然后在门前的树墩坐下。

    男孩端来了水。男人把一碗水一饮而尽。那是井水,清冽,甘甜,喝下去,酷热顿消。男人满足地抹抹嘴,问男孩:“只有你一个人吗?你娘呢?”

    “她下地了。”男孩说,“她天黑才能回来,回来的路上她会打满一筐猪草;回来后还得做饭,吃完饭她还得喂猪,或者去园子里浇菜……除了睡觉,她一点儿空闲都没有。今天我生病了,我没陪她下地。”

    “你生病了吗?”男人关切地问他。

    “早晨拉肚子。不过现在好了。”男孩眨眨眼睛说。

    “你今年多大?”男人问他,“七岁?”

    “你怎么知道我七岁了?”男孩盯着男人。

    男人探了探身子,他想摸摸男孩青色的脑壳。男孩机警地跳开,说:“我不认识你。”

    “你们怎么不住在村子里了?”男人笑笑,手僵在空中。

    “本来是住在村子里的,我爹和别人打架,把人打残,跑了,娘说她在村子里抬不起头,就搬到山上来。娘说他的罪,顶多够判三年,如果他敢承担,现在早就出来了……可是他跑了。”

    男孩又给男人一碗水,男人再次喝得精光。燥热顿消,久违的舒适从牙齿直贯脚底。男人将空碗放在树墩上,问男孩:“你和你娘,打算就这样过下去吗?”

    男孩仰起头:“娘说,在这里等爹。”

    “可是他逃走了。他怕坐牢,逃走了……你们还能等到他吗?”

    “不知道。”男孩说,“我和我娘都不知道。可是娘说我们在这里等着,就有希望。如果他真的回来,如果他回来以后连家都没有了,他肯定会继续逃亡。那么,这一辈子,每一天,他都会提心吊胆……”

    “就是说你和你娘仍然在乎他?”

    “是的。他现在不是我爹,不是娘的男人。”男孩认真地说,“可是如果他回来,我想我和我娘,都会原谅他的。”

    男人叹一口气,站起来,似乎要继续赶路。突然他顿住脚步,问男孩:“你们为什么要砍掉门前这些树?”

    “因为树挡住了房子。”男孩说,“娘说万一哪一天,你爹知道我们住在这里,突然找回来,站在山腰,却看不到房子,那他心里,会有多失望呐!他会转身就走,再也不会回来吧?娘砍掉这些树,用了整整一个春天……”

    男人沉默良久。太阳静静地喷射着火焰,世间的一切仿佛被烤成了灰烬。似乎,有生以来,男人还是头一次如此畅快地接受这样炙热的阳光。

    他低下头,问男孩:“我能再喝一碗水吗?”

    这一次,他随男孩进到屋里。他站在角落里,看阳光透过窗棂爬上灶台。

    “看到了吗?”男孩说,“灶台上,有一朵阳光。”

    “一朵?”

    “是的,娘这么说的。娘说阳光都是一朵一朵的,聚到一起,抱成团,就连成了片,就有了春天。分开,又变成一朵一朵,就有了冬天。一朵一朵的阳光聚聚合合,就像世上的人们,就像家。”男孩把盛满水的碗递给男人,“娘还说,爬上灶台的这朵阳光,某一天,也会照着爹的脸呢。”

    男人喝光第三碗水。他蹲下来,细细打量男孩的脸。男人终于流下一滴泪,为男孩,为男孩的母亲,也为自己。他从怀里掏出一张照片,哽咽着,塞给男孩。他说:“从此以后,你和你娘,再也不用担惊受怕了……可是你们,至少,还得等我三年。”

    照片上,有年轻的男人、年轻的女人,以及年幼的男孩。

    男人走出屋子,走进阳光之中。一朵一朵的阳光,抱成了团,连成了片,让男人不想再逃了……

(1)、下列对这篇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小说综合运用了外貌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等多种手法,塑造男人形象。 B、小说语言清新朴实又富有诗情画意,情感自然流露而又深沉蕴藉,结局具有含泪的微笑式的艺术魅力。 C、小说的人物对话非常重要,男人与男孩的对话将一个女人的辛苦人生和美好心灵展现出来。 D、小说中清洌、甘甜的井水象征着亲情的滋润,能带给男子身心的舒适,消除他心内的烦躁、恐惧与孤独,也表明他爱喝水。
(2)、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3)、结合语境,赏析下面划线句和加下划线词。

①下面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七月的阳光直直地烘烤着男人的头颅,男人如同穿在铁扦子上的垂死的蚂蚱。

②下面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表现了男人怎样的心理?

男人探了探身子,他想摸摸男孩青色的脑壳。男孩机警地跳开,说:“我不认识你。”

“你们怎么不住在村子里了?”男人笑笑 , 手在空中。

(4)、小说在结尾才暗示男人就是男孩儿的父亲,请找出前文相关伏笔。
(5)、小说题目一朵一朵的阳光有什么含义?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乡村的风
许俊文
①风是乡村的魂。它不喜欢老是待在一个地方,到处游荡着,时南时北,忽东忽西的。它走到哪里,哪里就能感觉到乡村的呼吸。
每次从城里回到老家豆村,第一个迎接我的便是风。我们虽然好多年没见面了,但它一点儿也不生分,先是用顽皮的小手,把我服服帖帖的头发拨弄乱,再在我干净的皮鞋和西服上,随意撒些尘土与细碎的草屑。要是春天,风就像一只摇头摆尾的小花狗,当我刚从汽车上走下来,视觉还没来得及舒展开,它就从我的身上嗅出了豆村的气味,亲亲热热地扑过来,伸出温软的小舌头,一下一下舔我的手与脚踝,你赶也赶不走。如果是秋天,风里便有了果实发酵的味道,那幽微的醇意,好像一个去镇上打酒的孩子,不小心把酒洒了一路,惹人隐隐地有些陶醉。
③因为风的缘故,乡村里许多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事物,便有了某种诗意。你瞧,那晚风中的炊烟,怎么看都像是一幅悬腕挥就的狂草,云烟乱舞,该虚的地方虚,该实的地方实,那是我们在绢和纸上无法做到的,可谓真正的“天书”了。莲荡也是。一阵风吹过去,一阵风又吹过来,满荡田田的莲叶便乱了。然而,乱是乱了,但却乱出了味道。究竟是什么味道呢?我也说不清。看来这世界上的许多事情,就像这风中的“乱荷”,有一种不触动情欲的美,大美。你可以观,可以赏,但你却没有风的能耐,把好端端的东西破坏了,还居然翻出新意。还有秋风中的那些树木,原本蓊蓊郁郁的,可是经不住风的手轻轻地摇晃,三摇两摇的,就只剩下一副骨骼了。还是古人高明,他们面对这样的凋零景象,只用“删繁就简三秋树”七个字,就把很复杂的意思表达出来。随着黄叶随风飘逝,树上那些平时看不见的鸟巢,一个一个都露了出来,远远看去,恰似一个个黑色的音符挂在枝柯上……
④说到风,我想起了一件事,有一年我从豆村带回一棵小枣树,栽在城里自家的庭院中,栽树之前我是下足了底肥的,可是几年过去了,并没有见它有多少长进。我很纳闷,就问父亲是什么原因。父亲看了看周围的环境,给出两个字:缺风。对,缺风。生长在乡村的树可不是这样的。你千万不要以为风是可有可无的东西,其实它是树和庄稼的神灵。一棵得风的树,就如同一个人得了机遇,东风来了摇一摇,西风来了晃一晃,每摇晃一次,它的根就往泥土深处扎一扎,晃着晃着,一棵树就在风中长高长粗了。父亲把这种现象叫作“得风水”。记得豆村牛鼻凹里有一棵歪脖子黄栌,据说已经很有些岁数了,可就是长不大,村里有人想把它砍下做犁弓,父亲制止道,这棵树虽然长得不是地方,但只要树头能从这凹里蹿出来,一旦招了风,不愁它不成材。后来那棵黄栌居然有了出头之日,风吹着呼呼地往上蹿,一年一个样,一年又一个样,如今它已经有合抱粗了,成了我们豆村的一个标志。这大概就是神奇的风使然吧。当然神奇的还有我的父亲,尽管岁月的风已经把他的头发吹白了,腰吹弯了,甚至连牙齿也吹脱落了,在风中踽踽而行时,须拄一枝拐杖,然而他能够从飘忽不定的风里悟出一点“道”,想必也该知足了。
⑤乡村里的许多事物,小至一片浮萍,一株草,大到一棵树,一座山,都与风息息相关。春风归来遍地绿,它们不得不绿;秋风君临千叶黄,它们不得不黄。在这回黄转绿的变幻之中,永远不老的似乎只有土地,只有风。一拔又一拔的风,吹了几千年,几万年,它吹走了许多东西,又吹来了许多东西。庄稼在风中拔节,鸟雀在风中飞翔,蟋蟀在风中浅唱低吟……
⑥倘若没有风,这个世界多么沉寂!

阅读贾平凹的《父亲的半瓶酒》一文,回答相关问题。
①我在城里工作后,父亲便没有来过,他从学校退休在家,一直照管着我的小女儿。
②去年,父亲给我的信上说,他很想来一趟,因为小女儿已经满地跑了,害怕离我们太久,将来会生疏的。但是,一年过去了,他却没来,只是每月寄一张小女儿的照片,叮咛我好好写作,说:“你正是干事的时候,就努力干吧,农民扬场趁风也要多扬几锨呢!但听说你喝酒厉害,这毛病要不得,我知道这全是我没给你树个好样子,我现在也不喝酒了。”接到信,我十分羞愧,便发誓再也不去喝酒,回信让他和小女儿一定来城里住,好好孝顺他老人家一些日子。
③但是,没过多久,我的作品在报刊上引起了争论。争论本是正常的事,复杂的社会上却有了不正常的看法,随即发展到作品之外的一些闹哄哄的什么风声雨声都有。我很苦恼,也更胆怯,像乡下人担了鸡蛋进城,人窝里前防后挡,唯恐被撞翻了担子。茫然中,便觉得不该让父亲来。但是,还未等我再回信,在一个雨天他却抱孩子搭车来了。
④老人显得很瘦,那双曾患过白内障的眼睛,越发比先前滞呆。一见面,我有点慌恐,他看了看我,就放下小女儿,指着我让叫爸爸。小女儿斜着看我,怯怯地刚走到我面前,突然转身扑到父亲的怀里,父亲就笑了,说:“你瞧瞧,她真生疏了,我能不来吗?”
⑤父亲住下了,我们睡在西边房子,他睡在东边房子。小女儿慢慢和我们亲热起来,但夜里却还是要父亲搂着去睡。我叮咛爱人,什么也不要告诉父亲,一下班回来,就笑着和他说话,他也很高兴。一到晚上,家里来了很多人,都来谈社会上的风言风语,谈报刊上连续发表批评我的文章,我就关了西边门,让他们小声点,父亲一进来,我们就住了口。可我心里毕竟是乱的,虽然总笑着脸和父亲说话,小女儿有些吵闹了,就忍不住斥责,又常常动手去打屁股。这时候,父亲就过来抱了孩子,说孩子太嫩,怎么能打,越打越会生分,哄着到东边房子去了。我独自坐一会儿,觉得自己不对,又不想给父亲解释,便过去看他们。一推门,父亲在那里悄悄流泪,赶忙装着眼花了,揉了揉,和我说话 , 我心里愈发难受了。
⑥从此,我下班回来,父亲就让我和小女儿多玩一玩,说再过一些日子,他和孩子就该回去了。但是,夜里来的人很多,人一来,他就又抱着孩子到东边房子去了。这个星期天,一早起来,父亲就写了一个条子贴在门上——“今日人不在家”,要一家人到郊外的田野里去逛逛。到了田野,他说去给孩子买些糖果,就到远远的商店去了。好长的时候,他回来了,腰里鼓囊囊的,先掏出一包糖来,给了小女儿一把,剩下的交给我爱人,让她们到一边去玩。又让我坐下,在怀里掏着,是一瓶酒,还有一包酱羊肉。我很纳闷:父亲早已不喝酒了,又反对我喝酒,现在却怎么买了酒来?他使劲用牙启开了瓶盖,说:“平儿,我们喝些酒吧,我有话要给你说呢。你一直在瞒着我,但我什么都知道了。我原本是不这么快来的,可我听人说你犯了错误了,不知道到底是什么情况,怕你没有经过事,才来看看你。报纸上的文章,我前天在街上的报栏里看到了,我觉得那没有多大的事。你太顺利了,不来几次挫折,你不会有大出息呢!当然,没事咱不寻事,出了事也不要怕事,别人怎么说,你心里要有个主见。搞你们这行事,你才踏上步,你要安心当一生的事儿干了,就不要被一时的得所迷惑,也不要被一时的失所迷惘。这就是我给你说的,今日喝喝酒,把那些烦闷都解了去吧。来,你喝喝,我也要喝的。”
⑦他先喝了一口,立即脸色通红,皮肉抽搐着,终于咽下了,嘴便张开往外哈着气。那不能喝酒却硬要喝的表情,使我手颤着接不住他递过来的酒瓶,眼泪刷刷地流下来了。
⑧喝了半瓶酒,然后一家人在田野里尽情地玩着,一直到天黑才回去。父亲又住了几天,他带着小女儿便回乡下去了。但那半瓶酒,我再没有喝,放在书桌上,常常看看它,从此再没有了什么烦闷,也没有从此沉沦下去。
(节选自《语文世界》,有删改)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周进发迹(节选)

    话说周进在省城要看贡院,金有余见他真切,只得用几个小钱同他去看。不想才到“天”字号,就撞死在地下。众人都慌了,只道一时中了邪。行主人道:“想是这贡院里久没有人到,阴气重了。故此周客人中了邪。”金有余道:“贤东!我扶著他,你且到做工的那里借口开水灌他一灌。”行主人应诺,取了水来,三四个客人一齐扶著,灌了下去。喉咙里咯咯的响了一声,吐出一口稠涎来。众人道:“好了。”扶著立了起来。周进看看号板,又是一头撞了去;这回不死了,放声大哭起来。众人劝也劝不住。金有余道:“你看,这不是疯了么?好好到贡院来耍,你家又不曾死了人,为甚么号啕痛哭?”周进也不听见,只管伏著号板,哭个不住;一号哭过,又哭到二号、三号,满地打滚,哭了又哭,滚的众人心里都凄惨起来。金有余见不是事,同行主人一左一右,架著他的膀子。他那里肯起来,哭了一阵,又是一阵,直哭到口里吐出鲜血来。众人七手八脚,将他扛抬了出来,在贡院前一个茶棚子里坐下,劝他吃了一碗茶;犹自索鼻涕,弹眼泪,伤心不止。

    内中一个客人道:“周客人有甚心事,为甚到了这里这等大哭起来?”金有余道:“列位老客有所不知,我这舍舅,本来原不是生意人。因他苦读了几十年的书,秀才也不曾做得一个,今日看见贡院,就不觉伤心起来。”只因这一句话道著周进的真心事,于是不顾众人,又放声大哭起来。又一个客人道:“论这事,只该怪我们金老客;周相父既是斯文人,为甚么带他出来做这样的事?”金有余道:“也只为赤贫之士,又无官做,没奈何上了这一条路。”又一个客人道:“看令舅这个光景,毕竟胸中才学是好的;因没有人识得他,所以受屈到此田地。”金有余道:“他才学是有的,怎奈时运不济!”

    那客人道:“监生也可以进场。周相公既有才学,何不捐他一个监生进场?进场中了,也不枉了今日这番心事。”金有余道:“我也是这般想,只是那里有一笔钱子?”此时周进哭的住了。那客人道:“这也不难,现放著我这几个兄弟在此,每人拿出几十两银子,借与周相公纳监进场;若中了官,那在我们这几两银子?就是周相公不还,我们走江湖的人,那里不破掉了几两银子?何况这是好事,你众位意下如何?”众人一齐道:“‘君子成人之美。’”又道:“见义不为,是为无勇。俺们有甚么不肯?只不知周相公可肯俯就?”周进道:“若得如此,便是重生父母,我周进变驴变马,也要报效!”爬到地下,就磕了几个头;众人还下礼去。金有余也称谢了众人,又吃了几碗茶。周进不再哭了,同众人说说笑笑,回到行里。

    次日,四位客人果然备了二百两银子,交与金有余;一切多的使费,都是金有余包办。周进又谢了众人和金有余,行主人替周进准备一席酒,请了众位。金有余将著银子,上了藩库,讨出库收来。正值宗师来省录遗,周进就录了个贡监首卷。到了八月初八日进头场,见了自己哭的所在,不觉喜出望外。

    自古道:“人逢喜事精神爽。”那七篇文字,做的花团锦簇一般;出了场,仍旧住在行里。金有余同那几个客人,还不曾买完了货。直到放榜那日,果然中了。众人个个喜欢,一齐回到汶上县拜见父母、学师。汶上县的人,不是亲的,也来认亲;不认识的,也来相认。到京会试,又中了进士,殿试三甲,授了部属。

    荏苒三年,升了御史,钦点广东学道,到广州上了任。

(选自《儒林外史》第三回,有删节)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各题。

烦心事

程维平

①吴二是在罗田农村长大的,大学毕业之后积极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成了一名大学生村官。吴二誓言为乡村振兴出力,信心满满地要带领大家走上幸福之路。可是这几天吴二一直闷闷不乐,好像遇到了烦心的事情。

②吴二所在的生产队总共27 户人家,这次村里给了 3个低保名额,给哪三家才合适呢?为这事,吴二酝酿了好几天,终究是拿捏不准。他怕得罪人,就决定到队里跑一趟,兴许能解决问题。

③吴二要去的第一家是张铁蛋张叔家。张铁蛋年轻的时候,因为贫穷被迫外出打工,不慎从三层楼上摔了下来,左腿留下了残疾,失去了基本的劳动能力。多年来,他生活拮据,日子过得紧巴巴的。在半路上,吴二碰巧遇到了张铁蛋,还没等吴二开口说话,张铁蛋倒是先乐呵呵地说:“大侄子啊,不,不,应该叫吴队长,我们家今年打算买一台收割机,你帮忙想想前景如何?”

④吴二听父亲曾经说过,张铁蛋的大儿子有出息,在外村承包了六十多亩地,由于党的政策好,农民种地不需要上缴农业税,加上收成不错,粮食的价格也在逐步提高,前两年张铁蛋家刚买了一台插秧机,今年又要买收割机,当然是好事啦!吴二一个劲地说:“张叔有远见,收割机当然可以买。”

⑤一直到与张铁蛋道别,吴二始终没提到低保的事,因为依他们家现在的状况看根本就不需要。
       ⑥吴二突然想到了王婶,王婶的丈夫患病,常年打针吃药,他们家应该符合办理低保的条件,吴二胸有成竹地想,然后拐弯去了王婶家。

⑦到了王婶家,王婶正在阳台嗑瓜子,两层小楼房优雅别致,门前还有一棵生机勃勃的“发财树”,吴二心头微微一怔。

⑧王婶从冰箱里拿出一大块西瓜递给吴二,说:“天热,吃点西瓜降降温,进屋吹吹空调吧!”吴二连忙说:“不了,不了,就在外面说两句,我知道王叔的身体一直不好,政府给你们家一个低保的名额……”

⑨本以为王姉会感恩不尽,可是没等吴二的话说完,王婶立即就不高兴了,一下子变了脸色,她拉过吴二喋喋不休起来:“你看看,我们家都住上了楼房,冰箱空调缺哪一样了?你说,我们家和低保户能搭边吗?”王婶见吴二不相信,她又说:“你在外面上高中,又上大学的,老家的情况你真的还不知道呢!你王叔确实身体不太好,但政府照顾我们家,并从中周旋,让你王叔在附近的一家工厂做保安,我的儿子也在罗田城里工作了,还是生产线的线长呢!政府也支持我在家里搞家庭养殖,提供技术不说,还帮我们做小额贷款,这几年我们家脱贫致富了,生活水平达到了小康,你说,这低保我们能要吗?你还是分配给需要的人家吧!”

⑩吴二这才注意到从王婶家的屋后面传来的鸡鸭鹅的欢叫声,他也是第一次感觉到,这些声音是那么的悦耳、动听。

⑪吴二泄气了,张叔和王婶本来是他心目中的低保户,连这两家都达不到低保的标准,其他人家还需要去吗?可是吴二有点弄不明白,政府给钱都没人要,到底是什么情况啊?记得以前大家都争抢着要呢!甚至还为低保分配不公平的事吵架。

⑫吴二来到村头,来回踱步。就在这时,手机响了,是村长打来的,令吴二担心的事还是发生了,村长果然是来催问送低保的事,吴二吞吞吐吐:“还……还没呢!我再试试……”

⑬电话另一头的村长笑了:“跟其他生产队一样,现在在我们罗田乡村送低保都很困难啦!我正准备向上级申请取消我们村的低保名额。我们村富裕了,跟以前大不一样了,政府的低保钱都送不出去了,难道不是件好事吗?”

⑭是啊!现在不一样了,城市变了,农村也变了,在乡村看到的一排排楼房,在田园美景的映衬下格外引人注目。百姓安居乐业,直奔小康生活。卓越的成就和时代的变迁惠泽于每个人、每个家庭。由此看来低保送不出去并不奇怪了,是在情理之中的……

       ⑮想着想着,吴二不禁哑然失笑。

(原文有删改)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