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浙江省温州新力量联盟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取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1)、下列划线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   修禊:举行驱除不祥的祭祀、沐浴、采兰等活动 B、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幽情:幽深内藏的感情 C、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品类:物品,物类 D、或取诸怀抱 , 悟言一室之内       怀抱:怀里
(2)、下列四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为流觞曲水               仆口语遇遭此祸 B、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为长句 C、及其之既倦                 吾妻死之年手植也 D、欣于所遇                 远而无所至极邪
(3)、下面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本文是一篇记游抒怀之作,开篇以简净雅洁的文字点染兰亭周围优美的环境,描摹暮春融和的天气,叙述贤者高雅的活动,意境开阔,感情乐观。 B、第①段以描写为主,叙写高雅脱俗的情怀、美好自由的心灵、流觞咏诗的欢乐,让人在清澈明朗、生机盎然的时空中感受生命的情趣和审美的愉悦。 C、第②段以抒情、议论为主,引出“死生”这一人生重大问题,抒发人生无常、情随事迁的伤痛之感。先感慨人生的短暂,接着列举生活方式的不同,最后总结生命殊途同归。 D、首段叙事写景后落在“乐”字上,是为后文述说世事流逝的感慨、转出“痛”字,联系古今事,引出了“悲”字作铺垫。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斗鸡

周去非

    芥肩金距之技,见于《传》[1]而未之睹也。余还自西广,番禺,乃得见之。番禺人酷好斗鸡,诸番人尤甚。鸡产番禺者,特鸷劲善斗。其人饲养亦甚有法,斗打之际,各有术。注黄金,观如堵墙也。凡鸡毛欲疏而短,头欲竖小,足欲直而大,身欲疏而长,目欲深而皮厚,徐步耽视,毅不妄动,望之如木鸡,如此者每斗必胜。

    人之养鸡也,结草为墩,使立其上,则足尝定而不倾。置米高于其头,使耸膺高啄,则头常竖而嘴利。割截冠緌,使敌无所施其嘴。剪刷尾羽,使临斗易以盘旋。常以翎毛搅入鸡喉,以去其涎。而掬米饲之,或以水噀两腋,调饲一一有法。

    至其斗也,必令死斗。胜负一分,死生即异。盖斗负则丧气,终身不复能斗,即为鼎食矣。然常胜之鸡,亦必早衰,以其每斗屡死也。斗鸡之法,约为三。始斗少顷,此鸡失利,其主抱鸡少休,去涎饮水,以养其气,是为一间。再斗而彼鸡失利,彼主亦抱鸡少休如前,养气而复斗,又为一间。最后一间,两主皆不得与,二鸡之胜负生死决矣。鸡始斗奋击用距,少倦则盘旋相啄。一啄得所嘴,牢不舍,副之以距。能多如是者必胜,其主喜见于色。

    番人之斗鸡又乃甚焉,所谓芥肩金距真用之。其芥肩也,末芥子糁于鸡之肩腋,两鸡半斗而倦,盘旋伺便,互刺头腋下,翻身相啄,以有芥子能眯敌鸡之目,故用以取胜。其金距也,薄刃如爪,凿柄于鸡距,奋击之始,一挥距,或至断头。盖金距取胜其始,芥肩取胜于其终,季孙于此能无怒耶?小人好胜,为此歹毒,使微物不得生,自三代已然。

【注】[1]《左传·昭公二十五年》载季平子与郈昭伯斗鸡用芥肩金距之技。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岘山亭记

欧阳修

    岘山临汉上,望之隐然,盖诸山之小者。而其名特著于荆州者,岂非以其人哉?其人谓谁?羊祜叔子、杜预元凯是已。方晋与吴以兵争,常倚荆州以为重,而二子相继于此,遂以平吴而成晋业,其功烈已盖于当世矣。至于风流余韵,蔼然被于江汉之间者,至今人犹思之,而于思叔子也尤深。盖元凯以其功,而叔子以其仁,二子所为虽不同,然皆足以垂于不朽。

    余颇疑其反自汲汲于后世之名者,何哉?传言叔子尝登兹山,慨然语其属,以谓此山常在,而前世之士皆已湮灭于无闻,因自顾而悲伤。然独不知兹山待己而名著也。元凯铭功于二石,一置兹山之上,一投汉水之渊。是知陵谷有变而不知石有时而磨灭也。岂皆自喜其名之甚而过为无穷之虑欤?将自待者厚而所思者远欤?

    山故有亭,世传以为叔子之所游止也。故其屡废而复兴者,由后世慕其名而思其人者多也。熙宁元年,余友人史君中辉以光禄卿来守襄阳。明年,因亭之旧,广而新之,既周以回廊之壮,又大其后轩,使与亭相称。君知名当世,所至有声,襄人安其政而乐从其游也。因以君之官,名其后轩为光禄堂;又欲纪其事于石,以与叔子、元凯之名并传于久远。君皆不能止也,乃来以记属于余。

    余谓君如慕叔子之风而袭其遗迹则其为人与其志之所存者可知矣襄人爱君而安乐之如此则君之为政于襄者又可知矣。此襄人之所敬书也。若其左右山川之胜势,与夫草木云烟之杳霭,出没于空旷有无之间,而可以备诗人之登高,写《离骚》之极目者,宜其览考自得之。至于亭屡废兴,或自有记,或不必究其详者,皆不复道。

    熙宁三年十月二十有二日,六一居士欧阳修记。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子通,东海丞人也。少贫贱,以渔猎为事。居乡里,见班(通“斑”)白提挈者,必代之(必定代为效劳)。性好施惠,家无蓄积。隋大业末,有贼帅左才相,自号博山公,子通归之,以武力为才相所重。有乡人陷于贼者,必全护之。时诸贼皆残忍,唯子通独行仁恕,由是人多归之,未半岁,兵至万人。才相稍忌之,子通自引去,因渡淮,与杜伏威合。寻为隋将来整所败,子通拥其余众奔海陵,得众二万,自称将军。

初,宇文化及以隋将军陈棱为江都太守,子通率师击之。棱南求救于沈法兴,西乞师于杜伏威,二人各以兵至,伏威屯清流,法兴保杨子,相去数十里。子通纳毛文深进计,募江南人诈为法兴之兵,夜袭伏威。伏威不悟,恨法兴之侵己,又遣兵袭法兴。二人相疑,莫敢先动。子通遂得尽锐攻陷江都,陈棱奔于伏威。子通入据江都,尽虏其众,因僭即皇帝位,国称吴。

丹阳贼帅乐伯通率众万余来降,子通拜尚书左仆射。更进击法兴于庱亭,斩其仆射蒋元超,法兴弃城宵遁,遂有晋陵之地。获法兴府掾李百药,引为内史侍郎,使典文翰;以法兴尚书左丞殷芊为太常卿,使掌礼乐。由是隋郡县及江南人士多归之。后伏威遣辅公祏攻陷丹阳,进屯溧水,子通击之,反为公祏所败。子通东走太湖,鸠集(聚集;搜集)亡散,得二万人,袭沈法兴于吴郡。破之,率其官属都于余杭。

未几杜伏威遣其将王雄诞攻之大战于苏州子通败绩退保余杭雄诞进逼之战于城下军复败子通穷蹙请降。伏威执之,并其左仆射乐伯通送于京师,尽收其地。高祖不之罪,赐宅一区、公田五顷,礼赐甚厚。及伏威来朝,子通谓伯通曰:“伏威既来,东方未静,我所部兵,多在江外,往彼收之,可有大功于天下矣。”遂相与亡,至蓝田关,为吏所获,与伯通俱伏诛。

(节选自《旧唐书·李子通列传》)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