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单选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容易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28课《华南虎》同步练习

根据上下文,填写在横线上的语句,排列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虎是自然界重要的历史遗产之一,一旦灭绝,将永远不会再恢复或者创造出来。

②因此,对于虎这一物种来说,我们只剩下最后一个机会了。

③正如世界著名猫科动物专家杰克逊先生所说的:“到了那个时候,就只剩下纸老虎了。”

④特别是作为我国特产的虎亚种,华南虎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

⑤如再不及时挽救,华南虎在下一个虎年到来之前,就必然步入巴厘虎、爪哇虎和里海虎的后尘,从我们面前消失。

A、④①③⑤② B、①④⑤③② C、①③④⑤② D、①②④⑤③
举一反三
阅读选文,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汉语注音历史进程表

时间

关键推进者

大事记

魏晋南北朝


采用直音法、读若法、反切法等注音方法

明万历年间

意大利人利玛窦

成为用拉丁字母拼写汉语第一人

19世纪末

爱国知识分子卢赣章

提出汉字改革方案,拟成一个“两字合切成音”的厦门话拼音文字方案

新中国成立前

钱玄同、瞿秋白等

设计拉丁字母方案“国罗”和“北拉”。“国罗”是国语罗马字的简称,“北拉”。是北方话拉丁化新文字的简称。


1958年

第一届人大第五次会议

批准颁布《汉语拼音方案》

——《现代汉语》

材料二:统计资料表明:《汉语拼音方案》颁布60年来,我国的文盲率从新中国成立之初的80%以上下降到2011年的4.08%,2017年识字人口使用规范汉字的比例超过95%,普通话普及率达到73%以上。目前全球已有147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526所孔子学院和1113个孔子课堂,可以说孔子学院开到了哪里,汉语拼音就走到了哪里。在最新版的《牛津英语词典》中,“Jiaozi”(饺子)、“Renminbi”(人民币)赫然在列,拼音化的汉语词汇逐渐被世界接受;去年,德国《明镜周刊》曾以拼音“xing lai!”(醒来)为封面标题,折射出中国发展的国际影响。

——《人民日报》

材料三:《汉语拼音方案》已走过60个年头,下一步,汉语拼音还将有哪些新作为?首先要打赢推普脱贫攻坚战。切实规划好汉语拼音教育,为提高农村地区普通话水平和民族地区普通话普及率发挥更大的作用,为实现“语同音”的千年梦想打通“最后一公里”。其次要提升语言文字信息化水平。进一步发挥汉语拼音在信息技术与人工智能发展中的基础作用,重点支持面向机器翻译、智能辅助语言学习的语音和文字识别、语言理解等智能化关键技术研究。

——《人民日报》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各题。

①唐诗是一罐酒,引天上来的黄河水,采楚国的香花美草,吸日月江河之____ ,贯天山云海之____ ,蘸几滴边塞征人的 ____,摘几缕少妇回首时眼波的____ ,让贵妇素雅的纤手封装,包裹上宫廷的霓裳玉衣,然后洒上千树万树的梨花,埋在时间的尘土之下。千年后的今天,诗香熏得饮诗的人酣睡不起。

②在紧张的尘世生活中,饮诗之人捧一本古籍,在清茗的氤氲烟气和书香,倾听那清晰的却来自远古的声音,让心也随同它飞越时间的沟壑。我们可以看到唐诗在马览坡下的长恨歌中哀悼,在成都草堂的茅草上飘扬,在长安酒家的备战中出售豪情,在浔阳江头琵琶女伤感的眼睛中停留,在裳羽衣舞的奢华中掠过,在哀号遍野的战场上空徘 , 在床前明月光中结成细细的霜……唐诗犹如一粒粒璀璨的明珠,闪放着时代的强光。

③读这样的唐诗恰似与古人进行一次情感对话,一次穿越时空的绿色交流,在诗句垒起的世界里寻找生命的真谛。世事沧桑,时间的距离阻隔不了诗香的蔓延。张继的寒山寺虽然寄托着他个人科举挫败和羁旅生活的凄凉,但今天的人们依然在寒山寺的钟声里,感受到忧伤在空气中平平仄仄地飞翔;秦淮河在诗人笔下是繁华掩盖不住的苍老,是歌舞升平中掩盖不住的世事哀怨,但今天的人们在游人如织的秦淮河里,依然承继于繁华与衰亡的忧患与思考;走进草堂,就走进了唐朝最伟大、最贫寒的殿堂,一个瘦弱的身躯撑起了唐诗的半壁江山,一抱伟大的胸襟,一声震撼千年的“呜呼……",在今天依然哺育着文化的成长。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