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卷
题型:单选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北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十三课伟大的开端同步练习题
1923年,上海《晨报》公布了一次社会调查,其中两个问题的统计数据如下:
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有( )
①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中国人对西方资本主义的失望
②俄国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带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③五四运动中,马克思主义得到进一步传播
④国民革命失败,国共进入长达十年的对峙时期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冲击—反应”曾是国内外史学界解释中国近代模式之一。其主要观点为中国社会存在巨大惰性,缺乏突破传统框架的内部动力。从19世纪中期开始,西方的冲击促使中国发生剧烈变化。有人据此图示中国近代历史变迁。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冲击—反应”模式 。(要求:对该模式赞成、反对或另有观点均可,观点明确;运用材料中的史实进行评析,史论结合。)
下图连环画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①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的历史事件是{#blank#}1{#/blank#}。
②标志着红军长征胜利结束的历史事件是{#blank#}2{#/blank#}。
③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的历史事件是{#blank#}3{#/blank#}。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9年5月6日,九江教育会及南伟烈学校、省立第三中学学校等校,联名致电北洋政府,要求释放北京被俘学生、拒签巴黎和约,随后,南昌、赣州、吉安等地学生纷纷加入声援斗争的行列。
——摘编自《红色文化》
材料二 北伐战争中,江西工人阶级积极传递情报、阻断敌人交通通信、协助运输物资、慰劳军队,甚至直接参军参战,加速了北伐战争在江西战场的进程。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