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单选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容易

人教版语文必修一第二单元——5课《荆轲刺秦王》同步练习

下列各项中划线字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秦王惊,自而起 荆轲废,乃其匕首提秦王 B、秦伯 , 与郑人盟 秦王必见臣 C、于是荆轲遂车而去 轲自知事不 , 倚柱而笑 D、能得樊将军首 燕王振怖大王之威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一日讲席,群臣退,帝留安石坐。安石曰:“以天下之大,学者.不为不多。然常患无人可以助治者,以陛下择

术未明,推诚未至,虽有贤者,亦将为小人所蔽,卷怀而去尔。”帝曰:“何世无小人,虽尧、舜之时,不能无四凶①。”安石曰:“惟能辨四凶而诛之,此其所以为尧、舜也。若使四凶得肆.其谗患,则皋、稷、契②亦安肯苟食其禄以终身乎?”

(节选自《宋史·王安石传》) 

材料二:

方今之急,在于人才而已。诚能使天下人才众多,然后在位之才可以择其人而取足焉。先王之时,人才尝众矣,何至于今而独不足乎?取之、任之,非其道故也。所谓取之之理者,何也?先王之取人也,必于乡党.,必于库序。

使众人推其所谓贤能,出之以告于上而察之,诚贤能也,然后随其德之大小、才之高下而官吏之。此取之之道也。

所谓任之之道者,何也?人之才德,高下厚薄不同,其所任有宜有不宜。先王知其如此,故知农者以为后稷,知工 者以为共工。其德厚而才高者以为之长,德薄而才下者以为之佐属。又以久于其职,则上狃习③而知其事,下服驯而安其教,贤者则其功可以至于成,不肖者则其罪可以至于著;故久其任而待之以考绩之法,故智能才力之士则得尽其智以赴功而不患其事之不终其功之不就也。偷情苟且之人,虽欲取容于一时,而顾僇辱在其后,安敢不勉乎?

若夫无能之人,固知辞避而去矣。居职任事之日久不胜任之罪,不可以幸而免故也。彼且不敢冒而知辞避矣,尚何有比周、谗谄、争进之人乎?取之既已详,使之既已当,处之既已久,至其任之也又专焉,而不一一以法束缚之,而使之得行其意。尧、舜之所以理百官而熙众工者,以此而已。然尧、舜之时,其所黜者则闻之矣,盖四凶是也。

其所陟.者,则皋、稷、契,皆终身一官而不徙。盖其所谓陟者,特加之爵命、禄赐而已耳。此任之之道也。

(节选自王安石《上仁宗皇帝言事书》)

【注】①四凶:传说为尧、舜时期四个恶名昭著的部族首领;比喻凶残贪婪的朝臣。②皋、稷、契:传说中舜 时的贤臣皋陶、后稷和契。这里借指贤臣。③狃习:熟习。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明主者,推功而爵禄,称能而官事,所者必有贤,所用者必有能,贤能之士进,则私门之请止矣。夫有功者受重禄,有能者处大官,则私剑之士,安得无离于私勇而疾距敌?游宦之士,焉得无挠于私门而务于清洁矣?此所以聚贤能之士,而散私门之属也。

(节选自《韩非子》,有删改)

材料二:

桓公践位,召管仲。管仲至,公问曰:“社稷可乎?”管仲对曰:“君霸王,社稷定;君不霸王,社稷不定。”公曰:“吾不敢至于此其大也,定社稷而已。”管仲又请,君曰:“不能。”管仲辞于君曰:“君免臣于死,臣之幸也;然臣之不死公子纠也,为欲定社稷也。社稷不定臣禄齐国之政而不死纠也臣不敢。”乃走出,至门,公召管仲。管仲反,公汗出曰:“勿已,其勉霸乎。”管仲再拜稽首而起曰:“今日君成霸,臣贪承命,趋立于相位。”乃令五官行事。

异日,公告管仲曰:“欲以诸侯之间无事也,小修兵革。”管仲曰:“不可。百姓病,公先与百姓,藏其兵。与其厚于兵,不如厚于人。齐国之社稷未定,公未始于人而始于兵,外不亲于诸侯,内不亲于民。”公曰:“诺。”

(节选自《管子》,有删改)

材料三:

成王问政于尹逸曰:“吾何德之行而民亲其上?”对曰:“使之以时而敬顺之,忠而爱之,布令信而不食言。”王曰:“其度安至?”对曰:“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王曰:“惧哉!”对曰:“天地之间,四海之内,善之则畜之,不善则仇也;夏、殷之臣,反仇桀、纣而臣汤、武,夙沙之民,自攻其主而归神农氏。此君之所明知也,若何其无惧也?”

(节选自刘向《说苑》,有删改)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