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北京市海淀区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阅读《大道之行也》与《桃花源记》,完成下列小题。

大道之行也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桃花源记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成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下列选项中加下划线词语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
A、不独子其        妻邑人 B、天下公          不足外人道也 C、盗窃乱贼而不    其中往来种 D、大道行          渔人甚异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3)、《大道之行也》阐明了儒家理想中的“大同”社会特征,《桃花源记》则写出作者心目中的“世外桃源”。用自己的话说说《桃花源记》所描绘的哪些社会生活场景,分别再现了《大道之行也》中“大同”社会怎样的特征。
(4)、《大道之行也》善用对偶句,造成铺排的效果,增强说理的气势;《桃花源记》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增加故事的真实性,增强作品的感染力。请任选一篇,结合文章内容,对其写作特点作简要赏析。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甲】住山须一小舟,朱栏碧幄,明棂短帆。舟中杂置图史鼎彝,酒浆荈脯。近则峰泖而止,远则北至京口,南至钱塘而止。风利道便,移访故人有见留者不妨夜话十日饮。遇佳山水处,或高僧野人之庐,竹树蒙茸,草花映带,幅巾杖履,相对夷然。至于风光淡爽,水月空清,铁笛一声,素鸥欲舞,斯亦避喧谢客之一策也。

(选自陈继儒《避喧谢客》)

【乙】崇祯二年中秋后一日,余道镇江往兖。 日晡 , 至北固,舣舟江口。月光倒囊入水,江涛吞吐,露气吸之,噀天为白。余大惊喜,移舟过金山寺,已二鼓矣。经龙王堂,入大殿,皆漆静。林下漏月光,疏疏如残雪。余呼小仆携戏具,盛张灯火大殿中,唱韩蕲王金山及长江大战诸剧。锣鼓喧天,一寺人皆起看。有老僧以手背采眼翳,翕然张口,呵欠与笑嚏俱至。徐定睛,视为何许人,以何事何时至,皆不敢问。剧完,将曙,解缆过江。山僧至山脚,目送久之,不知是人是怪是鬼。

(选自张岱《陶庵梦忆》)

【注释】 ①荈(chuǎn):晚采的茶。②峰泖:地名。③幅巾:古代男子用绢一幅束发,称为幅巾。④陈继儒:明朝文学家、画家。为诸生时有才名,后绝意进取,隐居昆山,专心著述。⑤日晡(bū):傍晚时分。⑥舣(yǐ):停船。⑦噀(xùn):喷洒。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