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单选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容易

作为第一个横渡大西洋,发现新大陆的航海家,哥伦布的航行方向应是 ( )
A、由东向西 B、由南向北 C、由西向东 D、由北向南
举一反三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加速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有人将全球化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1492年持续到1800年前后,即全球化1.0版本,这期间世界的规模从大号“缩水”为中号。世界近代民主思想的产生、发展和实践也是发生在这个阶段……第二个阶段为全球化2.0版本,从1800年左右持续到1950年左右,中间因大萧条和两次世界大战而被迫中断,各种硬件的发明和革新成为这次全球化的主要推动力,这期间世界从中号“缩水”为小号。……1950年开始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全球化3.0版本。3.0版本将这个世界从小号进一步缩小到微型。
——摘自托马斯·弗里德曼《世界是平的:21世纪简史》
材料二:全球化是客观现实,它显示了在这个大家居住的星球上我们都是同一条船上的乘客。一小撮乘客居住在豪华的客舱,85%的乘客拥挤在不卫生的船舱里。很显然,这艘船上不公正的事太多了,它很难浮在水面上。它的航程是如此不合理和荒唐,以致它不可能抵达安全的港口。
——卡斯特罗
材料三:关于全球化的漫画

请回答:
⑴据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将1492年看作全球化开端的依据是什么?
⑵在全球化的第一阶段,哪些革命能体现“世界近代民主思想”的成功“实践”?
⑶第二次工业革命在世界从中号“缩水”为小号的过程中发挥了巨大作用,试举其中的两项发明说明“硬件的发明和革新成为这次全球化的主要推动力”。
⑷据材料二和三分析,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存在着哪些问题?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
(5)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就中国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谈谈你的认识。

世界近代史是一部资本主义在西方产生、发展,向全世界扩张的历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3世纪的欧洲处于变革的阵痛之中,在经济上变得越来越商业化和工业化。工商业的兴起促进了城市生活的产生,新的城市生活又使中世纪社会产生了市民阶级,市民阶级公开要求政治代表权和在法律面前平等的要求。这些经济社会变革深刻地改变了欧洲的经济社会环境和社会结构。

——摘自[美]詹姆斯.W.汤普森《中世纪晚期欧洲经济社会史》

材料二  1492年后,当欧洲船只将成千上万的物种运到大洋彼岸的新家园时,全球的生态系统开始了碰撞与融合。有学者将其称为“哥伦布大交换”,正是它让意大利有了西红柿,美利坚有了橙子,瑞士有了巧克力,泰国有了辣椒。毫无意外,哥伦布的远航确实引起了生态大爆炸,就像它在经济领域引起的震荡一样,这是塑造现代世界的众多事件之一。

——摘编自[美]查尔斯·曼恩《1493:物种大交换开创的世界史》

材料三  18世纪英国工业革命爆发出了巨大的能量,驱动了经济可持续增长,促使人类社会的发展轨迹彻底改弦易辙。机器的发明、动力资源的变更和新材料的供应推动了劳动生产率史无前例的增长,与人均收入、人口总量、知识、投资及技术创新形成了正反馈机制。

——摘自[英]M. M.波斯坦、H. J.哈巴库克《剑桥欧洲经济史》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