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型:问答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时间 | 面粉厂和机器磨坊(家) | 资本(万元) | 日产量(万袋) |
1911年 | 10 | 约600 | 4.3 |
1919年 | 120 | 约4500 | 18.8 |
①帝国主义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②“实业救国”思想的鼓舞
③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鼓励工商业的发展 ④中华民国工业实力雄厚
材料一 在中国,官员不仅是政治的权威,而且是教化的楷模。洋务工业的官督商办和官商合办,官领其总,商出资本,无疑是一种切实的引导。它们于不知不觉中把封建主义的坚冰钻开了些微裂缝,而后,民族资本主义则可以沿着这些裂缝慢慢渗开。
材料二 1895-1898年,新设立了62家商办企业,资本总额达1240多万元。这远远超过中日战前20多年民族资本的总和。缫丝工业有了较大的发展,成为了民族工业资本最多的一个部门。
材料三 1913与1919年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状况对照表
项目 时间 | 电力(家) | 轮船运输(吨) | 新式银行(家) | |
数量 | 资本(亿) | |||
1913年 | 18 | 133230 | 15 | 1.1488 |
1919年 | 81 | 287592 | 57 | 2.1764 |
材料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简表(部分)
时间 | 概况 |
19世纪六七十年代 | 首先在上海、广东、天津等沿海地区出现 |
甲午战争以后 | 民族工业获得了初步发展 |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 迎来了一个短暂的春天 |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 | 民族工业很快萧条下去 |
全面抗战期间(1937—1945年) | 民族工业遭受空前野蛮的洗劫和破坏 |
国民党统治后期(1945—1949年) | 民族工业的发展陷入了困境 |
请选择上表中的两个事例,结合所学自定一个你想论述的观点,加以阐述或说明。(要求: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