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单选题 题类:真题 难易度:普通

1956年,浙江温州有合作社曾实行包产到户,到1957年温州地区实行包产的农户占入社农户的15%,与此同时,四川、广东、安徽等省一些农业社也先后实行了包产到户。此后直到70年代,仍有一些地方曾实行包产到户。这一现象反映了(    )

A、农村基层政权管理体制薄弱 B、市场经济在农户经营中起重要作用 C、基层的探索为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奠定基础 D、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基本上是自下而上推进
举一反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根据专家系统研究,在传统农业阶段,每500公顷土地只能养活2—1000人。而到了近代,随着资本和技术集约型的现代农业的发展,每500公顷土地供养的人口猛增至5000人,这样的增长速度在世界农业发展史上是从来没有过的。当然现代农业高速增长也是与化肥大量投入密切相关。马克思曾经指出:“现代科学在农业的运用,将把农村居民从土地上赶走,使人口集中于工业城镇”。这种大规模的集中,“将把从事工业生产和农业生产、城市和农村生活方式的优点结合起来”。总之,世界农业现代化是与工业化、城市化相伴而生的,其实质和核心是化“农”,就是农民比重大幅减少,农业比重大幅下降,城市化水平大幅度提高的历史演进过程。

——摘编自张新光《20世纪以来世界农业发展中几个带有规律性的问题》

材料二:改革开放后,中国依靠自己的努力解决了几亿人的吃饭问题,为世界减贫事业做出了无与伦比的贡献。但是在全球环境危机、粮食危机日益加深的今天,如何解决本国人民的温饱和保障本国的粮食安全仍然是一个重大的经济问题和政治问题。贫困和饥荒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特别是对那些不发达的发展中国家尤其如此。饥荒和贫困也已成为全球意义上贫困的符号,并且将会是人类永远挥之不去的符号。

——摘编自曹瑞臣《作物改变世界》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53年起,中央人民政府开始执行“一五计划”,贯彻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同时并举的方针。……1956年1月15日,距农历春节差不多还有一个月,天安门广场却显得比春节还要热闹。首都数十万人在这里举行集会,庆祝北京率先进入社会主义。随即,全国各大中城市也相继举行同样的集会,宣告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这意味着,在中国大陆,大规模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序幕即将拉开。……经过全党和全国人民的艰苦奋斗,到1957年底,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各项经济指标都大幅度地超额完成,一大批中国过去没有的基础工业部门,开始一个个建立起来,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有所提高。

——摘编自罗平汉《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等

材料二  现代中国的农村改革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这次改革由安徽凤阳县小岗村开始,……这一制度的广泛推行,使中国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并深刻地改变了当代中国的历史进程。

——摘编自张海荣《包产到户责任制的历史变迁》等

材料三  中国改革是对原有社会治理模式不完美的改革和拯救,……是给社会主义加上一个市场经济的发动机,从而使单纯的制度趋于一种混合经济状态,由此解决了旧问题,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摘编自鲍盛刚《中国崛起与中国模式》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