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登录
注册
当前位置:
首页
题型:单选题
题类:真题
难易度:普通
北京市第二十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卷
近代中国在不同时期学习西方的侧重点各有不同,五四运动之前大致经历了从“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文化三个层面的变化。这种变化主要缘于( )
A、
对西学认知的程度
B、
社会变革进程的需求
C、
政府推行西学的力度
D、
传统文化势力的强弱
举一反三
1919年前后,中国城市出现了第一次离婚高潮,而且在某些地区甚至出现了离婚主动方以女性居多的现象;“婚姻自由”也登上了当时的话题榜前列。这说明当时( )
北京大学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这主要是因为蔡元培( )
有观点认为,新文化运动的思想武器,主要来自西方的民主主义、自由主义等思想。论者多将该运动以“反传统”一言以蔽之,其实,这场文化运动承袭着中华古典精神中的忧患意识、爱国主义等要义。该观点认为新文化运动( )
面对有人高谈“保存国粹”,胡适说“若要知道什么是国粹,什么是国渣,必须要用批判的态度,科学的精神,去做一番整理国故的工夫。”“对于习俗相传下来的制度风俗,要问‘这种制度现在还有存在的价值吗?’”由此可见,胡适认为应( )
针对近代中国社会存在的积弊,下图中历史人物提出了一系列社会改革主张。他们认为当时中国社会最主要的积弊是( )
蔡元培 胡适 鲁迅 陈独秀
梁启超在戊戌维新后呼吁:“以欲维新吾国,当先维新吾民”;陈独秀也认为:“盖一国人民之智力,不能建设共和,也未必宜于君主立宪,以其为代议制则一也。”二者都认为( )
返回首页
相关试卷
山东省济南第三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检测历史试题
山东省济南市第三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阶段测试历史试题
广东省深圳市高级中学高中园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广西壮族自治区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广东省深圳高级中学(集团)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阶段性考试历史学科试题
试题篮
编辑
生成试卷
取消
登录
x
请输入网站账号/手机号码/邮箱
请输入密码
自动登录
忘记密码
登录
其它登录方式:
免费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