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卷
题型:单选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浙江省温州市泰顺县2018-2019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历史与社会第一次月考(期中)测试试卷
①白求恩大夫救助中国伤员
②国民党将领杜聿明率领中国远征军赴缅甸作战
③冀中回民支队英勇抗战
④美国飞行员组队支援中国开辟驼峰航线
2017年1月,教育部发通知要求2017年春季教材中要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精神”。为此张玲用年代尺整理出了中国抗日战争的重要进程,其中对应错误的是( )
材料一:辛亥年,武昌发生的那些事,是一场意外,意外里的意外。这场意外,毁了一个王朝,像扳道岔一样,把古老的中国,扳到了另一个轨道上。
——《辛亥:摇晃的中国》
材料二:“余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其目的在求中国之自由平等。积四十年之经验,深知欲达到此目的,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
——孙中山《国事遗嘱》
材料三:中国共产党重要领导人之一,参加过辛亥革命的林伯渠在1941年时感慨地说:“对于许多未经过帝王之治的青年,辛亥革命的政治意义是常被低估的,这并不为怪,因为他们体会不到推翻几千年因袭下来的专制政体是多么不容易的事。”
①是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②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已经取得胜利
③洗雪了近代以来的民族耻辱,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重新振兴的转折点
④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成为新国家新社会的主人
材料一:新华社北京1月10日电:记者从教育部获悉,2017年春季教材将全面落实14年抗战概念,8年抗战一律改为14年抗战。教材修改要求全面反映日本侵华罪行,要求全面体现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的中流砥柱作用,强调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凸显中华民族不畏强暴、英勇抗击侵略的伟大民族精神。
材料二:中国落实14年抗战概念遭到美国主流媒体众多非议。《纽约时报》1月11日报道这一事件用了《中国煽动爱国主义,历史课本增加六年抗战》题目,引用了一堆冠有历史学家和教授头衔的人物的评论,指责中国冷战思维,夸大共产党抗战功劳,为政权寻找合法性等等。
材料一:从1840年到1949年,中国面临的首要任务:一是如何避免或减轻外国帝国主义的侵略或者反抗外敌入侵;二是改革两千多年来的政治制度使国家民主化。
材料二:辛亥年发生的那件事,毁了一个王朝,像扳道岔一样,把古老的中国,扳到了另一个轨道上。
材料三:“余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其目的在求中国之自由平等,积四十年之经验,深知欲达到此目的,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①共产党的敌后战场有力牵制
②八路军组织了百团大战
③国民党正面战场的顽强抗战
④美国向日本投放原子弹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