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登录
注册
当前位置:
首页
题型:单选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容易
浙江省杭州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
1919年10月,傅斯年在《<新潮>之回顾与前瞻》中认为:“五四运动过后,中国社会取向改变了。有觉悟的添了很多,就是那些不曾自己觉悟的,也被这几声霹雳吓得清醒。以后是社会改造运动的时代。”傅斯年先生认为“五四运动”( )
A、
彻底改变了中国革命的发展方向
B、
是一次解放人们思想的重大运动
C、
标志着无产阶级改造社会的开始
D、
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主流地位
举一反三
针对新文化运动时期新学者们“灭国粹而后输入欧化”的论调,吴宓在《论新文化运动》中指出,正确的做法应是:“西洋真正之文化与吾国之国粹,实多互相发明、互相裨益之处。”这说明新文化运动( )
材料:1908年,杨杏佛到中国公学读书,接触到西方科学并加入同置会。1912年,杨杏佛前往美国留学,继续探求救国的良方。1914年,杨杏佛提议创办一份杂志向国内介绍“科学”并组成一个科学社,1915年1月《科学》杂志正式出版,杨告佛拦任主编。1915年10月中国科学社正式成立后,任编辑部长。《科学》杂志在1915-1924年间刊登介绍科学的文章1000篇以上,其中,杨杏佛共发表57篇。此外,他又做了《科学的管理法在中国应用》等十余次科学演讲。20世纪20年代后,他逐认识到仅仅依靠科学不能实现段国,科学必须与革命结合,才能真正实现科学救国的目标。尽管杨杏佛的科学救国思想没能最终实现,但在中国近代史上产生了深达影响。
--摘编自来华《杨杏佛科学救国思想论》
一位学者对发生于近代的某一重大历史事件的评价是:“爱国”却“不爱”中国旧文化,“反帝”却“崇拜”帝国主义文化。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主要作用是( )
20 世纪初期,胡适宣讲俗语俗字,陈独秀提倡国民文学和通俗的社会文学, 这些活动( )
1916年陈独秀在《青年杂志》中发表文章, “三年以来,吾人于共和国体下,备受专制政治之痛苦……此等政治根本解决问题,犹待吾人最后之觉悟。”这说明( )
1918年,一篇题为《中国今后之文字问题》的文章中写到:“不到半页,必有发昏做梦的话。青年子弟读了这种旧文章,觉其句调铿锵,娓娓可诵,不知不觉,便为文中之荒谬道理所征服。”这主要体现了( )
返回首页
相关试卷
河南省2025年1月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适应性测试(八省联考)历史试题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世界近代史小题狂练10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世界近代史小题狂练9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世界近代史小题狂练8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世界近代史小题狂练7
试题篮
编辑
生成试卷
取消
登录
x
请输入网站账号/手机号码/邮箱
请输入密码
自动登录
忘记密码
登录
其它登录方式:
免费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