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型:单选题 题类:模拟题 难易度:容易
北京市石景山区2019年中考历史一模试卷
材料一:
材料二:
1840—1911年中国人消费洋货概览表 | |||
时间阶段 | 洋货种类 | 消费范围 | 消费观念 |
第一阶段 1840—1860年代 | 主要是钟表、八音盒、玻璃器皿等中国没有的“西洋奇器” | 一般民众对超出生活的外来必需品需求十分有限 | 把洋货看作好奇炫新的奢侈品、高档品 |
第二阶段 1870—1890年代中期 | 上海一商人曾列举了如洋盐、洋油、洋灯在内的57种日用洋杂货 | 在城市和乡镇中上层社会流行,内地乡村购买不旺 | 购用洋货成为可炫耀的时尚 |
第三阶段 1890年代中期—1911年 | 除生活日用必需品外,还有生活享受品、教育用品等 | 日用洋货日渐普及,城乡上下各个阶层民众普遍购买洋货 | 购买洋货更看重其价格和实用性 |
材料三:面对洋货的日益冲击,财富的不断外流,不同阶层的中国人做出了不同应对,留下了诸多意义重大的文物、令人深思的历史。
应对 | 代表人物 | 应对态度 | 代表文物 |
应对一 | 【人物】 曾国藩、李鸿章等 | 审度时势,若不早图变计,择其至要者逐渐仿行,以贫交富,以弱敌强,未有不终受其敞者。 | 轮船招商局 统编版初中历史教科书八年级上册第4课图(经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国文物学会认定收录入“中国工业遗产保护名录(第一批)”) |
应对二 | 【人物】 赵三多 | 拆铁道,拔线杆,紧急毁坏火轮船。 | 义和团直隶省长新镇北街坎字团防总局虎头牌 (又称“义和团团牌”)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文物) |
应对三 | 【人物】 张謇 | 世人皆言外洋以商务立国,此皮毛之论也,不知外洋富民强国之本实在于工。 | 大生纱厂 统编版初中历史教科书八年级上册第25课图(经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国文物学会认定收录入“中国工业遗产保护名录(第一批)”) |
请回答:
材料一:国家财政收入不增加,军事工业便不可能发展。而国家要增加财政收入,必须首先使国家富起来。在这种形势下洋务派提出“欲自强先求富”,强调以“富”为基础和“兴办民用工业以求富”的主张……但因为企业受到清王朝及官僚的控制,其生产规模、利润分割要听命于清王朝。
——摘编自赵德馨著《中国近现代经济史:1842-1949》
材料二:
材料三:近现代中国历史大事记(部分)
时间 | 事件 |
1895年 | 大生纱厂创建 |
“一战”期间 | 中国民族工业迅速发展,出现了“短暂的春天” |
1925年 | 大生纱厂无力维持,被江浙财团接办,后落入官僚资本手中 |
抗战时期 | 北方面粉市场被日本侵占,日本的棉纱在华大量倾销,荣氏企业陷入困境 |
解放战争期间 | 内战使荣氏企业陷入生存危机 |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