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困难
黑龙江省大庆市实验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高考训练(一)
材料一:
目前,微信已经成为人们使用的主要通信形式。免费是其吸引使用者的一个最主要因素。众所周知,国内手机通信费用一直居高不下,而微信的出现正好迎合了用户的某种需要。微信与其他即时通信形式最重要的区别之一就在于用户之间关系的真实性,它使信息的传播主体更加精确。在双方交流过程中,信息仅仅会在双方的移动终端上出现,其他用户无法在自己界面获知。这种私密性特征保证了微信用户在交流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使微信用户在交流过程中始终拥有话语权,从而能够主导交流内容及进程。微信传播不仅有即时性的特点,又可以实现差时浏览信息,从而使传播更加便捷自由。用户发送图片和文字信息时,无论对方是否在线,信息都能够到达对方通信终端上,这就使得多数商家也利用微信进行精准营销。
(摘编自百度百科)
材料二:微信在聊天、朋友圈之外的其他功能
(摘编自百度百科)
材料三:
日前,“微信之父”张小龙表示希望每一个微信用户都尽可能减少使用微信。不知从何时起人们的生活基本被“微信化”了:55.2%的用户每天打开微信超过10次,25%的用户每天打开微信超过30次。对于越来越多的人而言,微信成为一天的开始、一天的陪伴和一天的结束。
清华大学罗家德教授认为,人们的社交圈是一个包括内核圈、外层圈的分层结构。内核圈是由强关系组成的紧密圈,外层圈是体现弱关系的一般圈。某个手机微信名单可能包括几百人或几十个群,其中也有不认识的人,这就可能使外层圈的交流冲淡内核圈的交流。人与人之间的联系看似多了,关系却变淡了。每天要花数小时看完每一条更新的朋友圈状态,得到的大都是碎片化信息,信息过剩使不少人产生了焦虑。
有时用户在微信群中需要绞尽脑汁提出点新的话题让大家来接,因为他很怕自己变成群聊的“终结者”。可以看出,技术进步让我们变得无比强大的同时,也让我们的内心变得极其脆弱。另外,微信朋友圈也会带来“社交绑架”的隐忧。你必须要对朋友圈的一些人给予回复、点赞、投赞成票等,你不说话或不配合就会显得不太合群,所以只能附和。
(摘编自《微信症候群正在袭来》)
材料四:
信息,曾经稀缺,并被当成鱼子酱来珍惜;但它现在却跟土豆一样充足,被视作理所当然。在信息过剩的年代里,知识反而成了稀缺品。得到信息,没转化成知识;得到知识,没转化成智慧。电视媒体、熟人社会、户外广告信息、手机短信、微信、电脑互联网正在谋杀你的工作与私人空间,生活在一个信息过剩的年代里,甄别信息和利用信息需要智商。
现在很多人都患上了严重的信息反应不良与信息焦虑症。你厌恶信息,却又离不开它。你想摆脱信息社会,却被缠缚得越来越紧。我们曾经向往知情权,但更加渴望拥有信息社会里的不知情权。大多时候,我们滥用了知情权。我们个人的内存有限,不是每个人都建立起了自己的信息管理与消化系统,谁也不能把别人当作信息垃圾箱或信息垃圾站。
(摘自《信息过剩时代的“不知情权”》)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