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困难

黑龙江省大庆市实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江智渊,济阳考城人,湘州刺史夷弟子。父僧安,太子中庶子。智渊初为著作郎,江夏王义恭太尉行参军,太子太傅主簿,随王诞后军参军。世父夷有盛名夷子湛又有清誉父子并贵达智渊父少无名问湛礼敬甚简智渊常以为恨自非节岁不入湛门。及为随王诞佐,在襄阳,诞待之甚厚。时谘议参军谢庄、府主簿沈怀文并与智渊友善。怀文每称之曰:“人所应有尽有,人所应无尽无者,其江智渊乎!”元嘉末,除尚书库部郎。时高流官序,不为台郎,智渊门孤援寡,独有此选,意甚不说,固辞不肯拜。竞陵王诞复版为骠骑参军,转主簿,随府转司空主簿、记室参军,领南濮阳太守 , 迁从事中郎。诞将为逆,智渊悟其机,请假先反。诞事发,即除中书侍郎。智渊爱好文雅,词采清赡,世祖深相知待,恩礼冠朝。上燕私甚数,多命群臣五三人游集,智渊常为其首。同侣未及前,辄独蒙引进,智渊每以越众为惭,未尝有喜色。每从游幸 , 与群僚相随,见传诏驰来,知当呼己,耸动愧恧,形于容貌,论者以此多之。迁骁骑将军,尚书吏部郎。上每酣宴,辄诟辱群臣,并使自相嘲讦,以为欢笑。智渊素方退,渐不会旨。尝使以王僧朗嘲戏其子景文,智渊正色曰:“恐不宜有此戏。”上怒曰:“江僧安痴人,痴人自相惜。”智渊伏席流涕,由此恩宠大衰。出为新安王子鸾北中郎长史、南东海太守,加拜宁朔将军,行南徐州事。初,上宠姬宣贵妃殷氏卒,使群臣议 , 智渊上议曰“怀”。上以不尽嘉号,甚衔之。后车驾幸南山,乘马至殷氏墓,群臣皆骑从,上以马鞭指墓石柱谓智渊曰:“此上不容有怀字!”智渊益惶惧。大明七年,以忧 , 时年四十六。

(选自《宋书·江智渊传》)

(1)、下列对文中划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世父夷有盛名/夷子湛又有清/誉父子并贵达/智渊父少/无名问/湛礼敬甚简/智渊常以为恨/自非节岁不入湛门 B、世父夷有盛名/夷子湛又有清誉/父子并贵/达智渊父/少无名问/湛礼敬甚简/智渊常以为/恨自非节/岁不入湛门 C、世父夷有盛名/夷子湛又有/清誉父子/并贵达/智渊父少无名问/湛礼敬甚简/智渊常以为恨/自非节岁/不入湛门 D、世父夷有盛名/夷子湛又有清誉/父子并贵达/智渊父少无名问/湛礼敬甚简/智渊常以为恨/自非节岁/不入湛门
(2)、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谥”指古代皇帝、贵族、大臣、杰出官员或其他有地位的人死后所加的带有褒扬意义的称号。 B、古时说“死”等级森严,“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江智渊地位较高,故死为“卒”。 C、“太守”一职,为一郡之最高长官,除治民、进贤、决讼、检奸外,还可以自行任免所属掾史。 D、“游幸”泛指帝王或后妃出游;“华清官”,是唐代帝王游幸的别宫,杜牧曾作《过华清官绝句》寄以讽喻。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江智渊聪明机智。刘诞要叛乱之前,江智渊看出他的阴谋,请假预先离开了他;刘诞叛乱事发后,江智渊被朝廷任命为中书侍郎。 B、江智渊才华出众。他爱好文学,文章词采清新丰富;得到皇帝赏识,参加皇上私宴,他总是大臣中最突出的。 C、江智渊门孤援寡。朝廷贵官中又没什么人引荐江智渊,所以只是被授予担任尚书库部郎这样的官职,他很不高兴,因而决不拜谢。 D、江智渊刚直不阿。皇帝曾经命江智渊拿王僧朗来嘲笑戏弄王僧朗的儿子王景文,智渊严肃地拒绝了,世祖骂江智渊父子都是痴人。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同侣未及前,辄独蒙引进,智渊每以越众为惭,未尝有喜色。

②见传诏驰来,知当呼己,耸动愧恧,形于容貌,论者以此多之。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张继孟,字伯功,扶风人。万历末年进士。知潍县。天启三年擢南京御史,未出都,奏筹边六事,末言已被抑南台,公道无权,宜严禁馈遗。帝令实指,继孟以风闻对,诏诘责之。左都御史赵南星言:“今天下进士重而举贡轻,京官重而外官轻,在北之科道重而南都轻。乞因继孟言,思偏重之弊。敕下吏部极力挽回,于用人不为无补。”于是忌者咸指目继孟为东林。寻以不建魏忠贤祠,斥为邪党,削夺归。崇祯二年起故官,上言:近见冢臣王永光“人言踵至”一疏,语语谬戾。其曰“惠世扬等借题当议”。夫云借者无其事而借名也世扬与左光斗同事同心但未同死耳今左业有定议世扬方昭揭于天下后世奈何以借名之又曰“诸臣所拥戴者,钱谦益、李腾芳、孙慎行”。夫谦益本,陛下近亦洞然。至腾芳、慎行,天下共推服。会推之时,永光身主其议。乃指公论为拥戴。又曰“欲诸臣疏一面网,息天下朋党之局”。信斯言也,则部议漏张文熙等数十人,是为疏网,而陛下严核议罪,反开朋党之局乎?且永光先为御史李应升所纠,今又为御史马孟正等所论。而推毂永光者先为崔呈秀、徐大化,今则霍维华、张文熙,其贤不肖可知矣。后又劾南京兵部尚书胡应台贪污,帝并不纳。永光深疾之,出为广西知府。土酋普名声久乱未靖,继孟设计鸩之,一方遂安。稍迁浙江盐运使,忤视盐内官崔璘,左迁保宁知府。十七年八月,张献忠寇成都,与陈其赤、张孔教、郑安民、方尧相等佐巡抚龙文光协守,城陷被执。献忠借帝号,欲用诸人备百官。继孟等不为屈,乃被杀,妻贾从之。

(选自《明史·张继孟传》,有删改)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专诸者,吴堂邑人也。伍子胥之亡楚而如吴也,知专诸之能。伍子胥既见吴王僚,说以伐楚之利。吴公子光曰:“彼伍员父兄皆死於楚而员言伐楚,欲自为报私雠也,非能为吴。”吴王乃止。伍子胥知公子光之欲杀吴王僚,乃曰:“彼光将有内志,未可说以外事。”乃进专诸於公子光。

    光之父曰吴王诸樊。诸樊弟三人:次曰馀祭,次曰夷眛,次曰季子札。诸樊知季子札贤而不立太子,以次传三弟,欲卒致国于季子札。诸樊既死,传馀祭。馀祭死,传夷眛。夷眛死,当传季子札;季子札逃不肯立,吴人乃立夷眛之子僚为王。公子光曰:“使以兄弟次邪,季子当立;必以子乎,则光真嫡嗣 , 当立。”故尝阴养谋臣以求立。

    光既得专诸,善客待之。九年而楚平王死。春,吴王僚欲因楚丧,使其二弟公子盖馀、属庸将兵围楚之灊;使延陵季子于晋,以观诸侯之变。楚发兵绝吴将盖馀、属庸路,吴兵不得还。于是公子光谓专诸曰:“此时不可失,不求何获!且光真王嗣,当立,季子虽来,不吾废也。”专诸曰:“王僚可杀也。母老子弱,而两弟将兵伐楚,楚绝其后。方今吴外困于楚,而内空无骨鲠之臣,是无如我何。”公子光顿首曰:“光之身,子之身也。”

    四月丙子,光伏甲士于窟室中,而具酒请王僚。王僚使兵陈自宫至光之家,门户阶陛左右,皆王僚之亲戚也。夹立侍,皆持长铍。酒既酣,公子光详为足疾,入窟室中,使专诸置匕首鱼炙之腹中而进之。既至王前,专诸擘鱼,因以匕首刺王僚,王僚立死。左右亦杀专诸王人扰乱公子光出其伏甲以攻王僚之徒尽灭之遂自立为王是为阖闾。阖闾乃封专诸之子以为上卿

(节选自《史记》)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刘善明,平原人。少而静处读书,刺史杜骥闻名候之,辞不相见。年四十,刺史刘道隆辟为治中从事。父怀民谓善明曰:“我已知汝立身,复欲见汝立官也。”善明应辟,仍举秀才。宋孝武见其对策强直,甚异之。秦始初,徐州刺史薛安都反,青州刺史沈文秀应之。时州治东阳城,善明家在内,不能自拔。伯父弥之起义背文秀。善明密契收集门宗部曲,得三千人,夜斩关奔北海。文秀既降,除善明为电骑校尉,出为海陵太守。郡境边海,无树木,善明课民种榆槚杂果,遂获其利。五年,青州没虏,善明母陷北,虏移置桑乾。善明布衣蔬食,哀戚如持丧。明帝每见,为之叹息,时人称之。转宁朔将军、巴西梓渡二郡太守。善明以母在虏中,不愿西行,涕泣固请,见许。朝廷多哀善明心事。元徽初,遣北使,朝议令善明举人,善明举州乡北平田惠绍使虏,赎得母还。沈攸之反,太祖深以为忧。善明献计曰:“沈攸之暗于兵机,人情离怨。贼之根本既灭,枝叶岂久?”事平,太祖召善明还都,谓之曰:“卿策沈做之,虽复张良、陈平,适如此耳。”仍迁散骑常侍,领后军将军、太尉右司马。齐台建,为右卫将军,辞疾不拜。司空褚渊谓善明曰:“高尚之事,乃卿从来素意。今朝廷方相委待,证得便学松、乔邪?”善明曰:“我本无宣情既逢知己所以戮力驱驰愿在申志今天地廊清朝盈济济部怀既中不敢昧于富责矣。”太祖践阼 , 以善明勤诚,封新途伯,邑五百户。善明身长七尺九寸,质素不好声色,所居茅斋斧木而已,床榻几案,不加划削。建元二年卒,年四十九,遗命薄察。赠左将军、豫州刺史,益烈伯。

(选自《南齐书·刘善明传》,有删改)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雍里先生少为南都吏曹,历官两司,职务清简,惟以诗文自娱。平居,言若不能出口,或以不知时务疑之。及考其莅官所至,必以经世为心,非碌碌者。嗟夫!天下之俗,其敝久矣。士大夫以媕婀雷同,无所可否,为识时达变。其间稍自激励,欲举其职事,世共笑之,则先生之见谓不知时务也固宜。予读其应诏陈言,所论天下事,是时天子厉志中兴之治,中官镇守历世相承不可除之害,竟从罢去。昔人所谓文帝之于贾生,所陈略见施行矣。当强仕之年,进位牧伯,为外台之极品,亦不为不遇。而遂投劾以归。家居十余年,闭门读书,恂恂如儒生。考求六经、孔孟之旨,潜心大业,凡所著述,多儒先之所未究。至自谓甫弱冠入仕,不能讲明实学,区区徒取魏、晋诗人之余,摹拟锻炼以为工。少年精力,耗于无用之地,深自追悔,往往见于文字中,不一而足。暇日以其所为文,名之曰《疣赘录》。予得而论之。

    以为文者,道之所形也。道形而为文,其言适与道称,《易·系辞下》谓之曰:其旨远,其辞文,曲而中,肆而隐,是虽累千万言,皆非所谓出乎形,而多方骈枝于五脏之情者也。故文非圣人之所能废也。孔子曰:“天下有道,则行有枝叶;天下无道,则言有枝叶。夫道胜,则文不期少而自少;道不胜,则文不期多而自多。溢于文,非道之赘哉?於是以知先生之所以日进者,吾不能测矣。录凡若干卷,自举进士至谢事家居之作皆在焉。然存者不能什一 , 犹自以为疣赘云。

(选自归有光《雍里先生文集序》)

【注】①媕婀(ān  ē):指依违阿曲,毫无主见。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杜林,字伯山,扶风茂陵人也。林少好学沈深,家既多书,又外氏张竦父子喜文采,林从竦受学,博洽多闻,时称通儒。

    初为郡吏。王莽败,盗贼起,林与弟成及同郡范逡、孟冀等,将细弱俱客河西。道逢贼数千人,遂掠取财装,褫夺衣服,拔刃向林等将欲杀之。冀仰曰:“愿一言而死。将军知天神乎?赤眉兵众百万,所向无前,而残贼不道,卒至破败。今将军以数千之众,欲规霸王之事,不行仁恩而反遵覆车,不畏天乎?”贼遂释之,俱免于难。

    隗嚣素闻林志节,深相敬待,以为持书平。后因疾告去,辞还禄食。嚣复欲令强起,遂称笃。嚣意虽相望,且欲优容之 , 乃出令曰:“杜伯山天子所不能臣,诸侯所不能友,盖伯夷叔齐耻食周粟。今且从师友之位,须道开通,使顺所志。”林虽拘于嚣,而终不屈节。建武六年,弟成物故 , 嚣乃听林持丧东归。既遣而悔,追令刺客杨贤于陇坻遮杀之。贤见林身推鹿车,载致弟丧,乃叹曰:“当今之世,谁能行义?我虽小人,何忍杀义士!”因亡去。

    光武闻林已还三辅乃征拜侍御史引见问以经书故旧及西州事甚悦之赐车马衣被群寮知林以名德用甚尊惮之京师士大夫咸推其博洽

    明年,大议郊祀制,多以为周郊后稷,汉当祀尧。诏复下公卿议,议者佥同,帝亦然之。林独以为周室之兴,祚由后稷,汉业特起,功不缘尧。祖宗故事,所宜因循。定从林议。

    后代王良为大司徒司直。林荐同郡范逡、赵秉、申屠刚及陇西牛邯等,皆被擢用,士多归之。十一年,司直官罢,以林代郭宪为光禄勋。内奉宿卫,外总三署,周密敬慎,选举称平。郎有好学者,辄见诱进,朝夕满堂。

    后皇太子彊求乞自退,封东海王,故重选官属,以林为王傅。从驾南巡狩。时诸王傅数被引命,或多交游,不得应诏;唯林守慎,有召必至。余人虽不见谴,而林特受赏赐,又辞不敢受,帝益重之。二十二年,复为光禄勋。顷之,代朱浮为大司空。明年 , 帝亲自临丧送葬,除子乔为郎。

(节选自《后汉书·杜林传》,有删改)

【注释】①隗(kuí)嚣:天水成纪人,出身陇右大族,西汉末年割据一方。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