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型:实验探究题 题类:模拟题 难易度:困难
北京市怀柔区2018-2019学年中考化学一模考试试卷
①实验室所用酚酞溶液pH<8.酚酞的分子结构受pH影响,酚酞溶液的颜色受其分子结构影响,具体情况如下表所示。
溶液的pH |
1≤pH<8 |
8≤pH≤13 |
pH>13 |
酚酞的分子结构 |
内酯式 |
醌式 |
羧酸式 |
酚酞溶液的颜色 |
无色 |
红色 |
无色 |
②醌式结构的酚酞能与H2O2溶液发生反应,生成无色物质,且该物质在溶液中的颜色不受pH影响。
③NaOH溶液浓度越大,溶液pH越高。
该小组同学对上述资料产生了兴趣,决定对酚酞溶液颜色的变化开展探究。
(进行实验)
组别 |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及数据 |
1 |
1﹣1:配制pH=13的NaOH溶液,取5 mL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2滴酚酞溶液后,分成两等份 |
|
1﹣2:向一支试管中加入稀盐酸 |
溶液红色褪去 |
|
1﹣3:向另一支试管中加入 |
溶液红色褪去 |
|
2 |
2﹣1:分别配制pH=8、10、11、13的NaOH溶液,各取5 mL分别加入4支试管中,再分别向4支试管中加入5滴30% H2O2溶 液,最后各滴入2滴酚酞溶液 |
溶液都先变成红色,然后红色逐渐褪去,四支试管变化情况见图:
|
2﹣2:配制pH=9的NaOH溶液,分别取5 mL加入4支试管中,再向各试管中加入5滴质量分数分别为0.5%、1%、2%、4%的H2O2溶液,最后各滴入2滴酚酞溶液 | 溶液都先变成红色,然后红色逐渐褪去,四支试管变化情况见图:
|
(解释与结论)
【查阅资料】
①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
10℃ | 20℃ | 30℃ | 40℃ | |
Na2CO3 | 12.5 g | 21.5g | 39.7g | 49.0g |
NaHCO3 | 8.1g | 9.6g | 11.1g | 12.7g |
②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化学性质(部分)的比较
性质 | Na2CO3 | NaHCO3 | 性质比较 |
溶液的酸碱性 | 碱性 | 碱性 | 相铜条件下,Na2CO3溶液的碱性更强 |
热稳定性 | 稳定 | 不稳定 | NaHCO3受热分解生成Na2CO3、CO2 和H2O |
与盐酸反应 | 反应 | 反应 | 均产生CO2 , 但NaHCO3与盐酸的反应更加剧烈 |
为了探究这些化肥减少的原因,小英在实验室取了一些碳酸氢铵粉末,放在蒸发皿中加热,过一会儿观察到粉末完全消失,同时也闻到了这种刺激性气味.粉末为什么会消失呢?
⑴【提出问题】碳酸氢铵粉末消失的原因是什么?
⑵【猜想】①碳酸氢铵粉末在不加热或加热条件下由固态变成它的气态。②碳酸氢铵在不加热或加热条件下发生分解反应,可能产生的物质有氨气和一些氧化物。
⑶【查阅资料】①碳酸氢铵属于氨肥,不具有升华的性质,说明上述猜想{#blank#}1{#/blank#} (填序号)不成立;②氨气(化学式NH3)具有特殊的刺激性气味,极易溶于水,其水溶液是碱性,但干燥的氨气不能使干燥的红色石蕊试剂变蓝;③NO2为红棕色气体。NO为无色气体,在空气中易发生反应:2NO+O2=2NO2
⑷【实验操作,现象与结论】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①取适量碳酸氢铵于试管中加热,如图一所示,将干燥的红色石蕊试纸接近导管口 | 产生强烈的刺激性气味,试管壁上有无色液滴且试纸变蓝,但未见红棕色气体 | 分解产物中有{#blank#}2{#/blank#},没有{#blank#}3{#/blank#} |
②按如图二所示装置继续实验,直到反应完全 |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 分解产物中有{#blank#}4{#/blank#} |
⑸【应用】①利用氨气的化学性质,请写出实验室检验氨气的方法(写出实验操作、现象、结论):{#blank#}5{#/blank#};
②如果你家里有碳酸氢铵化肥,你应该如何保存? {#blank#}6{#/blank#}。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