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广东省深圳市耀华实验学校2019届九年级下学期语文开学考试试卷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后面小题。

失败的背面

    ①心理学家曾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让人在小小的绣花针上穿线,这时,你越是全神贯注,你的手就抖得越厉害,线就越不容易穿入。在医学界,这种现象被称作“目的颤抖”,即目的性越强越不容易成功。

    ②其实,我们每个人对于生活中所做的很多事,都不能保证百分之百的成功。这是十分正常的事情。那么,为什么不给自己一个失败的心理准备呢?为什么不能用正常的心态正视失败呢?要知道,失败是痛苦的,但失败并不可怕,也并不是所有的失败都是灾难。世事难料,不是每个人都能够走到人生最辉煌的顶点。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名扬四海的大政治家丘吉尔参加总统竞选,当秘书告诉他“落选了”时,他却爽朗一笑说“民主胜利了!我追求的是民主。”他虽然竞选失败,但同样辉煌。他的失败,标志着他曾经拥有过。他能正视失败,说明他的内心足够强大。

    ③失败了,关键是要找到失败的原因。失败后的思考比成功后的欢乐更有价值。也许你的努力还不够,也许客观条件不允许,也许有意外的因素在作祟。然后,就像为自己的人生这场考试交了一次学费一样,用明智的眼光去审视自己的失败。如果是因骄狂而失败,就要学会谦逊内敛;如果是因轻敌而失败,就要学会审慎行事;如果是因自不量力而失败,就要学会尊重客观实际;如果是因能力不够而失败,就要告诫自己加倍努力。总之,只要失败不失志,把失败当做成功的种子,坚持不懈地去耕耘,总有一天这颗种子会长成参天大树。

    ④每个人在人生道路上都会遇到挫折和失败,弱者在挫折和失败面前叹息,绝望,不能自拔。只有强者,会越挫越勇,不达目的誓不罢休。一个人要有所成就,就必须要接受失败,忍受失败的折磨,在失败中磨砺自己、丰富自己、完善自己,使自己更加有力量,使自己的内心更加强大。

    ⑤如果做到了这一切,失败的背面就是成功。

(1)、文章开头引用医学界中的“目的颤抖”现象,有何作用?
(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
(3)、文章第②段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4)、读罢此文后,请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你对成功的独到见解。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友善》
        ①日常生活中不难看到这样的情景:有的人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便恶语相向,甚至动起手来;有的人缺乏同情心,在别人遇到困难时无动于衷;还有的人能关爱家人和朋友,但对其他人却漠不关心……这些现象都是缺乏友善之心的表现,即有悖于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不符合现代文明的发展方向。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在生活和工作中对人友善,是公民应具备的基本道德素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也把“友善”作为20字基本道德规范之一。因此,我们有必要在全社会倡导友善。
        ②友善,意味着宽以待人,不苛求于人,不强加于人。友善待人,表明人胸怀宽广,精神境界洁高尚。友善待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古代贤哲对这个问题有许多精辟的论述。孔子明确提倡“躬自厚而薄责于人”,荀子则更强调了友善的重要,他说:“与人善言暖若绵帛,与人恶言深于矛戟。”一个人友善待人,人必友善待他,这样,才有助于成就大事业,整个社会氛围才会和谐,社会总体效率才会提高。可以说,一个充满友善的世界才是美好的世界。
        ③友善,还意味着乐于助人,互爱互助。对处于困境中的人伸出援助之手,发扬友爱互助精神,人间就会充满美好的真情。近年来,我国广大人民群众开展了各种互帮互助活动,如“希望工程”、“送温暖”活动等,使传统美德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得到发扬光大,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大家庭的和谐人际关系,促进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
        ④对亲人、好友、同事友善,也许不难,但能以友善之心对待陌生人,却并非易事。我们倡导的友善,其理想境界是广具爱心。“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四海之内皆兄弟”、只有推己及人,普施善心,广推善举,我们的社会才会充满温馨。
        ⑤友善是和平的使者。在经济全球化、人际交往日趋频繁的今天,让我们共同努力,以取得协调的发展。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君子知“怕”

    ①朋友是个小心谨慎的人。生活中,家里没人他从不让家用电器工作,怕引发火灾;晚上睡觉他一定会关掉煤气,怕发生泄漏;上街绝对遵守交通规则,怕出现意外。工作中,他遵章守纪、秉公办事,怕一不留神成为阶下囚。

    ②我非常赞赏朋友的做法,因为他知“怕”。其实,小到个人,大到国家,不都应该心存畏惧吗?

    ③个人应该懂得畏惧。孔子说:“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天命就是老天爷赐予的命运;大人是指有地位、有号召力的人;圣人之言,是指古往今来那些道德高尚的人所发表的言论。孔子所说的“君子三畏”是否适用于今天的社会生活,我们姑且不去讨论,但对于他“人要知畏惧”的主张,我双手赞成。在现代社会,我觉得人应该“怕”的至少有两种:一是应该“怕”法律,就是要遵守基本的法律与规章制度,用古人的话说,叫“畏法度”;二是应该“怕”道德,也就是那些虽不违法,但明显违背社会道德、会被人戳脊梁骨的事绝对不做。那些因为图一己之欲、逞一时之快而无视法律和道德的人,当他们为自己的“无所畏惧”痛悔不已的时候,不也正是用自己的亲身经历为我们敲响了警钟吗?

    ④不仅个人要学会知道“怕”,一个国家也是如此。许多国家都经历过苦难和挫折,人民曾经深受其害,国家的文明进程也大大受挫。有的国家不知“怕”,对过去的苦难和挫折毫不上心,总是好了疮疤忘了疼;有的国家却总是“怕”着,生怕类似的悲剧重演,因而他们总是居安思危,充满忧患意识。1845年,一种卵菌登陆爱尔兰岛,使得全岛土豆减少三分之一,灾荒一直持续到1852年。这场大饥荒使爱尔兰人口锐减20%至25%。爱尔兰人没有忘记这场苦难,他们在首都街头竖起了大型的纪念雕塑,其中一组饥民的群像栩栩如生,那哭天喊地的表情时刻提醒人们不能忘记历史。在罗斯康芒郡的一座庄园里设立有大饥荒博物馆,里面有关于这场饥荒的最完整的收藏。爱尔兰的史学家和文学艺术家更没有忘记这场大饥荒,关于这场饥荒的著作、论文、文艺作品如潮喷涌。生活是公正的,像爱尔兰这样知“怕”的国家,在灾难来临的时候往往有备无患,因而幸运地躲避了后来一些灾难性的意外事件。

    ⑤中国人一向讳言“怕”,在一些人看来,说自己“怕”,就等于承认自己怯懦,其实这完全是误解。一个人知道必要的“怕”,他才可能去做好人、善人,去做君子;一个国家知道必要的“怕”,它才会将各种社会规则和保障体系设计得很完备,使之成为全体公民温暖、快乐的命运共同体。

(文/游宇明,有改动)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涵养创新的精气神

    ①最近,围棋“人机大战”在韩国首尔收官,韩国围棋九段棋手李世石败给人工智能围棋程序“阿尔法狗(AlphaGO)”。对此,国人感受到了前沿技术创新的紧迫感与危机感,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成为共识,创新成为当代社会的高频词。

    ②创新从哪里来?首先需要有一种生存与发展的紧迫感与危机感。500年来,世界经济中心几度变迁,背后的重要力量正是创新。创新能力不足,“卖一台电脑只能赚一捆大葱钱,卖十亿件衬衫才能换一架波音飞机”的故事就会不断上演。当年,钱学森为让祖国“挺直腰杆子”,执着于“两弹一星”研制,立下卓著功勋;焦裕禄为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顶风冒沙,在遍地盐碱的兰考创造出多种治沙新招。从根本上说,正是一种报效祖国情牵百姓的理想与抱负,使无数中国人焕发出执着创新的勇气与锐气。今天,我们更加迫切需要涵养创新的精气神。

    ③然而,创新之路上,失败是最亲密的伙伴。有资料显示,科研创新的成功率仅为10%左右。在相当意义上说,创新能力取决于抗打击能力。如果没有对190多次失败的无畏,屠呦呦怎么能提取到青蒿素?倘若不能善待一次次失败,诺贝尔如何能发明炸药

    可以说,创新是壮丽的探险,只有不惧困难和挫折,踏着失败拾级而上,方有可能直至梦想的顶峰。

    ④古人云,“日新之谓盛德”。创新兴则国家兴,创造强则民族强。我们要始终保持蓬勃向上的朝气、敢为人先的锐气、锐意开拓的勇气,涵养创新的精气神,让当代中国在迈向现代化的征途上,各方面都能实现爬坡过坎,再上台阶。

(李秦卫/文,选自《人民日报》2016.3,有删改)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让生命之花常开不败

    ①一枚贝壳要用一生的时间才能将一颗沙粒转化成一粒并不规则的珍珠,雨后的彩虹绽放刹那的美丽却要积聚无数的水汽。如果把这些都看成是一次又一次的挫折,那么是挫折成就了光彩夺目的珍珠和美丽的彩虹。

    ②快乐的人生,也会有痛苦,有的人能直面挫折,化解痛苦,而有的人却常常夸大挫折,放大痛苦。不一样的选择,不一样的人生之旅。要让我们心里的戈壁荒原开满鲜花,就只有直面挫折,而不是放大痛苦。

    ③冰心说:“成功的花儿,人们只惊羡它开放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它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水,洒遍了牺牲的血雨。”如果遭遇挫折,仍能以奋斗的英姿与之对抗,那么这样的人生是辉煌的。

    ④当苏武被流放到北海时,北海的羊群咩咩地叫着,似在欢迎这位坚贞不屈的大汉臣子。这十几年的痛苦如果可以当作是一次挫折,那么这次挫折无疑是痛苦的。可是这位放羊老人从未曾放大痛苦,于是一百多年后,大汉的史书上书写下了他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

    ⑤昭君出走大漠,丝绸之路上又多了一串驼铃的叮当声,“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不应该是她真实心态的写照吧!如果她拒绝贿赂画师终致出塞算是一次挫折,那么是挫折换来了汉匈两地人民的短暂安宁。

    ⑥苏武和昭君的举动应该是对直面挫折、缩小痛苦的心理的最好诠释。人生只有走出来的美丽,没有等出来的辉煌,因此直面挫折、化解痛苦才是我们的最佳选择。

    ⑦没有必要因叶落而悲秋,也没有必要因挫折而放弃抗争。因为一花凋零荒芜不了整个春天,一次挫折也荒废不了整个人生。

    ⑧人们常说:“风雨过后,面前会是鸥翔鱼游的天水一色;荆棘过后,面前会是铺满鲜花的康庄大道。”既然如此,我们还有什么理由放大人生的痛苦呢?

    ⑨如果生命是一朵常开不败的花,那挫折必是滋润花的养分。没有经历过挫折的人生是不完整的人生,没有给它养分的花迟早也会枯萎。

    ⑩痛苦和挫折是人生必然要遇到的两大难题,只有在遭遇挫折时排解痛苦,积蓄人生的力量,为新的目标而奋斗,才能使生命之花常开不败,生命的存在才会有新的更深刻的意义!

阅读短文,完成后面小题

捞月亮的母亲

石兵

①彼时我还只有二十出头,心性跳脱,常常只背着简单的行囊漫无目的地四 处游荡。那天天黑之后, 我来到川藏交界处的偏僻山村。在那座贫瘠大山的一处 平整山坡上,我支起帐篷,准备在野外过夜,就在似睡非睡之际,我听到远处传来了寒寒率率的声音。

②我吃了一惊,以为是有野兽出没,顿时睡意全无,连忙小心地坐起身来,慢慢拉开帐篷一角,仔细寻找声音的来源。很快,顺着声响传来的方向,我看到一个提着水桶的女人领着一个脏兮兮的小男孩,披着漫山的月光从山下走来。

③我屏住呼吸,这时已经接近午夜,居然还有人来山上汲水,种种灵异传说 让我不寒而栗。可是, 母子俩似乎根本没有注意到山路旁边突兀而出的帐篷,女人一手提着水桶,一手牵着男孩,两人一言不发,不疾不徐地走着。

④好奇心最终让我战胜了恐惧,我走出帐篷,小心翼翼地循着他们的背影走去。走了大约半个小时,远远地,我看到母子俩停下了脚步,那里居然有一口水井。女人将水桶拴上绳子,放入井中,嘴里开始喃喃地说: “只有这个时候,井 里的月亮才最大最圆, 狗儿莫急, 娘给你捞一个上来, 回家以后放在你的床前。 ”女人的乡音十分绵软,不像山里女子所固有的泼辣。

⑤“娘,月亮落在水里,是不是就被洗干净了,不像在天上那样模糊着让人看不清楚了?”儿子稚嫩的声音充满着期待。

⑥女人顿了一顿,说:“狗儿说得对,月亮被水洗了以后,可好看了,就像狗儿的眼睛一样好看。”

⑦听了母亲的话,小男孩笑了起来,奶声奶气的笑声顿时让幽黑沉默的大山有了勃勃生机。

⑧母亲用力地从井中提出水桶, 然后弓着腰提起水桶, 另一只手牵着小男孩,吃力地踏上了归途。走上十几步,瘦弱的母亲就要休息一下,停下的时候, 还摸了摸小男孩的头。随后, 母亲又看了看天上与桶里的月亮, 神情中竟有掩不住的忧伤。

⑨我不再犹豫,快步从低凹处走了出来,来到他们的面前。在寂静的午夜,这对母子竟对我这个不速之客没有丝毫不安与恐惧。

⑩我说:“大嫂,我来帮你提水吧。”

⑪女人没回答我,自顾自地说:“你是刚才路边帐篷里的游客吧,这山上很 凉,收了帐篷跟我们到家里休息吧。本想下山时再叫醒你的, 没想到你跟着我们上了山。”

⑫我顿时恍然,原来, 她早就发现路边的帐篷和我了, 也许只是早巳司空见惯,所以没有刻意多看几眼罢了。

⑬走近以后, 我才发现,小男孩的眼睛似乎有些问题。女人对我说:“狗儿 眼上有病,长了白疮,我正在攒钱给他治。听说这病不难治,但是耗不起时间, 要早治。这不, 白天我上了一天工,给人纺丝线,晚上才能照管家里的田地。 刚 刚散了工,想起家里没水,才在这个时候上山,好在狗儿眼不好上不了学,不用担心明天他要早起。”

⑭我默默地提起水桶, 慢慢地跟着母子俩下了山。

⑮这个小村落只有三四十户人家, 同样的贫穷让女人无法得到他人的帮助,可女人跟我说起这些时却一如既往的平静。她说, 乡邻们已经帮了她很多,不能再麻烦人家了。

⑩在家里,女人熟练地烧水给我喝,然后铺床,哄儿子睡觉, 一切都像外面森严的大山一般井然有序。

⑩我躺在外间屋的床上,听到了母子俩在睡前的交谈。

⑩母亲说:“狗儿知道吗?你的眼睛跟天上的月亮一样好看,娘就是这条命不要了,也要把月亮从水里捞上来,让你看清楚你想看的一切。”

⑩或许是怕打扰,母子俩说话的声音很轻很轻,我却早巳听得泪流满面难以自抑。

④第二天一早,我匆匆结束了旅行,回到城市,用最快的时间联系好医院, 然后找朋友开车来到大山接这母子俩去医治眼患。面对他们的道谢,我竟羞愧得无地自容。

㉑时过境迁,那位捞月亮的母亲或许并不知道, 她捞起的并非只有一份属于 自己的美好愿望,更有一个旁观之人的迷途之心。只有我自己知道, 当时的自己 正因为一场懵懂爱情的破碎而选择了放逐与放纵,却忽略了这世间还有那么多更 加珍贵的事物,譬如四处寻找我去向的焦虑父母, 譬如被青春之雾迷失视线的纯真心灵,譬如这世间那么多的悲凉与温暖、伤痛与希望……

阅读

金秋时节话柿子

①金秋时节,漫山遍野的柿子成熟了,那柿树的千枝万杈悬挂着一盏盏玲珑剔透的红灯笼,在秋风中摇荡,在阳光下灼灼发光,格外诱人,十分美丽,演绎着季节的丰收与繁盛。

②柿子,又名朱果、猴枣,为柿科植物浆果类水果,两千多年前的《说文解字》曰:“柿,赤实果”。柿子鲜艳火红,给人一种喜庆的感觉,历来文人雅士咏之入诗词颇多,栩栩如生,百读不厌。唐朝诗人刘禹锡在《咏红柿子》写道:“晓连星影出,晚带日光悬。本因遗采掇,翻自保天年。”北宋词人张仲殊赞叹美柿子云:“味过华林芳蒂,色兼阳井沈朱。轻匀绛蜡裹团酥,不比人间甘露。”宋代诗人孔平仲对无核红柿青睐有加:“林中有丹果,压枝一何稠。为柿已软美,嗟尔骨亦柔。”

③家乡谚语说:“霜降摘柿子,立冬打软枣”,一语道出柿子最佳成熟期在霜降前后。“霜含柿子鲜”,经霜的柿子独具风味,入口柔软甘甜;没有经霜的柿子,又苦又涩。这样的差异,让人不得不佩服大自然的神奇。

④熟柿子个大、皮薄、汁甜,营养丰富,享有“果中圣品”之誉。据现代科学测定,每500克柿子中含有糖分70克,蛋白质6克,脂肪1克,钙50毫克,磷95毫克,维生素C90毫克,还含有胡萝卜素、瓜氨酸及铁、碘、锌等多种营养物质。

⑤柿子还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有“一个柿子十服药”之说法。祖国传统医学认为,柿子味甘、涩、性寒,入肺经,具有润肺生津、清热止血、解酒化痰、健脾、治痢、滑肠、降血压等功效。《本草纲目》中载:“柿乃脾、肺、血分之果也。其味甘而气平,性涩而能收,故有健脾涩肠,治嗽止血之功。”同时,柿霜、柿蒂、柿叶皆可入药。柿霜,柿饼外表所生成的一层白色粉末,有化痰止咳、清热润燥之功效,对口舌生疮、喉痛咽干亦能缓解。柿蒂对于恶心、恶逆、百日咳以及夜尿症有不错的疗效。柿叶晒干制作成茶,具有很好的利尿作用,日常饮用能够促进新陈代谢,净化血液。

⑥柿子虽好,但吃时也有一些禁忌。“红绿分佳果,丹青让好辞”,宋代诗人刘宰告诉人们,柿子的红果和绿果是区分是否成熟的标志,发红的果子才可以食用。没有熟透的柿子有很重的涩味,其涩味主要成分是鞣酸,摄入体内后容易形成结石,因此应避免食用未熟的柿子。由于柿子含糖量较高,属于糖分较高的水果,故糖尿病人不宜食用。柿子宜饭后吃,空腹吃柿子易患胃石症。因为空腹时人体分泌的胃酸会增多,而胃酸容易与柿子中的单宁酸和胶质结合形成结石,导致胃胀、胃痛等消化不良症状。柿子不可与蟹同食,否则令人腹痛腹泻。

⑦“林枫欲老柿将熟,秋在万山深处红”,勤劳的农民们挥洒勤劳的汗水摘柿子,卖鲜果,加工柿饼、柿糕,忙得热火朝天。红彤彤的柿子如同炽热的火焰,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让我们享受这金秋的馈赠吧。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