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实验探究题 题类:模拟题 难易度:普通

北京市第156中学2018-2019学年中考化学模拟考试试卷

红枣包装中常使用一种袋装防腐剂,品名为“504双吸剂”,其标签如图所示.同学们对一包久置的“504双吸剂”固体样品很好奇,设计实验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久置固体的成分是什么?

查阅资料:铁与氯化铁溶液在常温下发生反应生成氯化亚铁.

作出猜想:久置固体中可能含有Fe、Fe2O3、CaO、Ca(OH)2和CaCO3

(1)、实验探究:

甲同学的方案: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固体放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的

固体逐渐消失,有大量无色气体产生,得到浅绿色溶液.

固体中一定含有

一定不含Fe2O3

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实验并不能得出一定不含Fe2O3的结论,理由是.并设计如下实验方案继续验证.

(2)、②中固体溶解时放出大量热,由此可以判断固体中一定含有
(3)、③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乙同学对滤渣B又进行探究.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固体中一定含有CaCO3

和Fe2O3

丙同学认为乙同学的方案中仍有一种物质不能确定.丙同学经过实验测得上述残留固体中含钙物质的总质量为1.6g,滤渣B中CaCO3的质量为1.0g,滤渣C的质量为1.0g.

综合上述实验及所给数据,久置固体的成分是

举一反三

小明上网阅读时得知根据氨气还原氧化铜的反应,可设计测定铜元素相对原子质量(Ar)的实验。小明很感兴趣,和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下探究活动,请结合下图回答问题。

(1)实验室利用氯化铵和氢氧化钙固体之间的复分解反应制取氨气。小明将A与E连接,观察到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说明氨气显{#blank#}1{#/blank#} (填“酸性”、“中性”、或“碱性”)。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blank#}2{#/blank#} 。
(2)小刚将纯净干燥的氨气通入B中,观察到玻璃管内黑色固体变为亮红色,管口有液滴,同时生成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blank#}3{#/blank#} 。
(3)小组同学测定铜元素相对原子质量(Ar)的实验设想是:先称量反应物CuO的质量M(CuO),反应完全后测定生成物水的质量M(H2O),由此计算出Cu的相对原子质量。
①小组每位同学从所提供的仪器中选择并组装了一套用于本实验的装置,其中简单、合理的是(填序号,装置可重复使用){#blank#}4{#/blank#} 。
A.acdbbeecd B.aeebbcdee C.aeebbeecd D.abbeecd
②在本实验中,使测定结果Ar(Cu)偏大的是{#blank#}5{#/blank#} (填序号);
A.CuO未完全起反应
B.CuO不干燥
C.氢氧化钠固体不干燥
D.CuO中混有不反应的杂质
E.NH4Cl与Ca(OH)2混合物不干燥
③在本实验中,还通过测定{#blank#}6{#/blank#} 和{#blank#}7{#/blank#} 的质量达到目的。

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所学知识制取氢氧化钠溶液。他们向盛有一定量碳酸钠溶液的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澄清石灰水,充分反应后过滤。甲同学认为滤液就是氢氧化钠溶液,其余同学不同意他的说法,大家一起展开探究。

(提出问题)滤液中的溶质成分是什么?

(猜想假设)猜想一:氢氧化钠

猜想二:氢氧化钠、氢氧化钙

猜想三:氢氧化钠、{#blank#}1{#/blank#}

猜想四: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碳酸钠

(讨论交流)大家一致认为猜想四不成立,请用化学方程式说明理由{#blank#}2{#/blank#}。

(实验探究)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进行了下列实验。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甲同学

加入足量稀盐酸

无明显现象

猜想一成立

乙同学

加入碳酸钠溶液

无明显现象

猜想一成立

丙同学

加入无色酚酞溶液

溶液变为红色

猜想一成立

(实验评价)甲同学的实验只能证明滤液中不含碳酸钠;乙同学的实验只能证明猜想二不成立;丙同学的实验错误,原因是{#blank#}3{#/blank#}。

(得出结论)综合两位同学的实验和现象,可证明猜想一成立。

(反思迁移)①同学们经过讨论,提出用两种盐溶液及相应的实验操作,也可确定所得滤液中溶质的成分,这两种盐溶液可以是{#blank#}4{#/blank#}。

②在制取某物质时,除了根据原理设计实验,还需要注意{#blank#}5{#/blank#}。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