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单选题 题类:模拟题 难易度:容易

广东省中山市2019年九年级下学期历史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第二次模拟测试试卷

林则徐是影响中国近代化进程的重要人物之一,学术界对其研究颇多。下列对此研究最有史料价值的材料是(   )
A、评价林则徐的史学论著 B、电视连续剧《林则徐》 C、长篇历史小说《林则徐》 D、林则徐的奏折和书信影印件 
举一反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其深厚的底蕴和丰富的内涵,滋养着一代代中国人。

材料一:

①关汉卿的元曲代表作《窦娥冤》

②清明节踏青扫墓,缅怀祖先

③清朝的《随园食单》中记录了14—18世纪的菜肴和烹饪技术

④除夕守岁,燃放爆竹,贴春联

⑤《同光十三绝》

材料二: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

—孔子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司马迁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戚继光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林则徐

材料三:2018年主要传统文化类电视节目

节目名称

主要内容

《上新了·故宫》

探寻故宫文物与历史,将现代的文化创意与历史、文物相结合。

《中国诗词大会》

第三季

通过对诗词知识的比拼,重温古诗词,分享诗词的优美与趣味,从古人的智慧和情怀中汲取营养。第三季新增了手机端的互动功能。

《经典咏流传》

用流行歌曲的演唱方法重唱经典诗词,为文化传承寻找新落脚点。

《非凡匠心》

第二季

体验顶级传统民族工艺,如龙泉宝剑、宣纸、马头琴、扎染、皮影戏、铜雕、泥塑等的制作流程与背后的工匠精神。

《诗意中国》

采用剧场和推理的创新形式,展现礼乐文化、宴饮文化、花艺文化、节庆文化等。

《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

从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文章、谈话中所引用的古代典籍和经典名句为切入点,旨在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生动阐释与广泛传播。

中学生都应该了解中国历史上的英雄人物,传承民族气节,崇尚英雄气概。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当鸦片未盛行之时,吸食者不过害及其身,故杖徒已足蔽辜。迨流毒于天下,则为害甚巨,法当从严。若犹泄泄视之,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兴思及此,能无股栗!

——摘编自《林则徐集·奏稿》

材料二   东北沦亡,时逾五载。国权凌夷、疆土日蹙……绥东战起,群情鼎沸,士气激昂。丁此时机,我中枢领袖应如何激励军民发动全国之整个抗战!乃前方之守土将士浴血杀敌,后方之外交当局仍力谋妥协。……蒋委员长介公受群小包围,弃绝民众,误国咎深。学良等涕泣进谏,屡遭重斥。日昨西安学生举行救国运动,竟嗾使警察枪杀爱国幼童,稍具人心,孰忍出此!学良等多年袍泽,不忍坐视,因对介公为最后之诤谏……大义当前,不容反顾,只求于救亡主张贯彻,有济于国家,为功为罪,一听国人之处置。

——摘编自《张、杨对时局宣言》(1936年12月12日)

材料三   聂耳创作的《毕业歌》《义勇军进行曲》等名曲,是20世纪30年代中国最具代表性的音乐作品。他在音乐创作中,既吸取了外国音乐的因素,又充分运用中国民间劳动歌曲、山歌小调等形式、结构。他既向已有的音乐文化学习,又直接向生活汲取。如到码头、工厂观察了解群众的生活,亲身体验他们沉重的生活节奏,倾听他们痛苦的呻吟、愤怒的呐喊和不平的申诉。

——摘编自《中国音乐通史简编》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