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模拟题 难易度:普通

广西百色市2019届九年级下学期语文第一次模拟考试试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读书可以养颜

鲁先圣

    ①读书与养颜美容,表面看来没什么直接关系。如果说吃羊腰子狗腰子可补肾,多数人都相信;但如果说读书可养颜美容,多数人都不相信,只有读书人才相信。

    ②读书胜过高级化妆品。林清玄在《生命的化妆》一文中把化妆分为三个等级:三流的化妆是脸上的化妆,二流的化妆是精神的化妆,一流的化妆是生命的化妆。所谓生命的化妆是改变气质,多读书,多欣赏艺术,多思考,对生活乐观,对生命有信心,心地善良,关怀别人,自爱而有尊严。

    ③曾国藩官做得很大,但是他最看重的不是官位,而是学问。有一年他听说一个侄子纪瑞在全县科举考试中取得第一名,特别写信祝贺。他说:“我并不希望我家世代富贵,但是希望代代出秀才所谓秀才,就是读书的种子,世家的招牌,礼仪的旗帜。

    ④读书可以彻底改变一个人。书可以医愚,可以益智,可以养生。看一个人,不须看他做什么只要看他读什么书就可以了。一个深入读书的人,必定心智高度集中,将人间里的一切杂事,琐事烦心事,渐渐拋到身外,久而久之,在心中渐渐养成一股充实、丰沛的浩然之气。

    ⑤世界著名的德国作曲家贝多芬,个子矮,鼻子扁,眼睛细,脸上有麻子,但他知识丰富,具有炽热的爱国主义情感、高尚的道德品质和深厚的音乐造诣,在与人交谈和演奏时,表现出一种超凡脱俗的英姿和挥洒自如的俊逸

    ⑥俗语说“玉不琢不成器”,就算是再好的一块玉,也许会有人把它当石头一样的扔了。王安石的《伤仲永》一文,描述了方仲永因为父亲“不使学”,而从神童到成为普通人的变化过程。仲永的悲剧,说明了天资固然重要,但没有后天读书学习,再好的天赋也不能得以发挥。

    ⑦“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仲永没有把握好自己的优势,最终成了一个无用的人。即使你的天资不及仲永,但只要付出汗水,最终也会胜过天赋;即使你是块“石头”,但经过精心的雕琢也会像金子一样发光。

    ⑧古来就有“三日不读书,便语言无味,面目可憎”“腹有诗书气自华”“惟有书色,艳比西子等说法。生命肌体成长会催发脸上皱纹,但读书渐入佳境会变得睿智、豁达、优雅而美丽。尤其是在物质心态喧嚣时代,静下心来,与书为邻,以书为友,走入书的灵魂,从中获取知识,开阔眼界,蕴蓄精神,养颜明智。

(摘编自《做人与处世》,有删改。)

(1)、第②—⑦段构成的论证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递进关系 B、总分关系 C、并列关系 D、分总关系
(2)、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选文的中心论点即文章的标题一一读书可以养颜。 B、第⑥段运用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从正面论证了后天读书学习的重要性。 C、第⑦段画线句中的“即使……但……也”是一组表假设和转折关系的关联词。 D、选文的结构形式为“总一分一总”,八个自然段划分为: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3)、下列事例论述作者的观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鲁国闵子骞初来拜孔子为师时,脸色干枯,过一段竟变得红润起来,孔子问其原因,他说:“读书之前,我一心想做达官贵人,寝食不安,脸色枯槁。” B、汉代董仲舒的书房后虽然有一个花园,但他专心读书学习,三年时间竟然没有走进花园观赏一眼,最终成为西汉著名的思想家。 C、鲁迅在学堂读书时,每当夜读遇冷,便摘下辣椒,放在嘴里嚼着,辣得额头冒汗。用这种办法驱寒,苦于读书,成为我国著名的文学家。 D、“发明大王”爱迪生,一生发明近二千项。这与他的勤奋读书分不开,常通宵达旦读书,困了就以书当枕,在实验室稍躺歇息。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太阳的味道

程国斌

    ①太阳是有味道的,在被子里。

    ②大学的时候,宿舍施行封闭式管理,宿舍是老式筒子楼,平时衣服都是挂在不见阳光的走廊里,全是背阴风干,穿在身上总有隐隐约约的霉味。每到周末,大家的被子才能有机会拿到操场上晾晒,去一去湿气。脱去被套清洗,原形毕露了,男生的被子也有大朵牡丹花做的被面子,也有一对鸳鸯戏水的被面子,也有喜鹊登枝的被面子,有粉红色的,有淡绿色的……周末的操场上像开满了花一样,喜庆得不得了。平时都在学校统一发放的被套里裹着,只有在这时才能“一睹芳容”,因为都是妈妈亲手置办的被子,大家心照不宣地笑笑而已。

    ③吸足了阳光的被子,蓬蓬的,松松的,钻进暖暖的被窝里,有同学惊叫,被子里有太阳的味道。仔细闻一闻,真的,真的有太阳的味道,香香的,暖暖的。更是妈妈的爱的味道,温柔的味道。想一想,每年春节前夕,就有弹棉花的师傅,走街串巷吆喝,妈妈总是拿出当年最好的棉花,让师傅做一床厚厚的,崭新的被子,用于女儿出嫁,或者孩子上学。

    ④记得高中时住宿,有一次忘记了收被子,被子晒在操场北端的双杠上,不仅晒足了太阳,也晒尽了月亮。等到下晚自修的时候,才蓦然想起被子的事情。急忙赶到晒被子的地方,皎洁的月光下,双杠孤零零地站在那里,好像在说:主人,你来迟了一步,你心爱的被子已经花落他家了。要是往日,在一泻如洗的月色下,和同伴谈心聊天,浪漫又温馨,今天一丝一毫的心情都没有,只想知道被子哪去了。急切地问宿舍传达室的刘奶奶,刘奶奶摇摇头,建议我到晒被子旁边的一排家属区问一问,说不定有老师帮忙收起来了。

    ⑤只好试试了,最东头的一家的灯还亮着,迟疑了几回,鼓足了勇气敲开了门,是隔壁班的化学老师蔡老师家。蔡老师也刚下自修正在吃夜宵,看到了我,笑嘻嘻地问:“是不是找被子呀,我这儿有一条,看是不是你的。我爱人见没人收,就收回家了。今晚如果没人找的话,准备明天送到宿舍传达室去。”

    ⑥正是我的被子,一点都不错。也记不得当时说了什么感激的话,只记得蔡老师送我出门时,笑眯眯地叮嘱了一句:“以后不要再忘记收被子呀,学习上也不要马马虎虎,丢三落四呀。”我心里默念,蔡老师,我记得了。回到宿舍,大家都为我高兴,钻在暖暖的被子里,我做了一个梦。

    ⑦多年以后,我回到了母校工作,偶然向蔡老师说起这个事情,蔡老师笑眯眯地说,不记得了。是啊,像蔡老师这样的“暖男”,微不足道的举手之劳不会记在心里的,更不会指望别人回报。但是,这小小的善举,却温暖了人心。

    ⑧太阳是有味道的,在被子里,更在心里。

(选自2016年9月29日《盐城晚报》,有删改)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沉默的父爱

    一直以来,总认为父亲并不喜欢我,上有一个漂亮聪慧的姐姐,下有一个活泼机灵的弟弟,我就是夹心饼干中的那抹微弱的夹心,我木讷寡言,一直被遗忘。从小学到初中我的成绩单父亲从未过目过,我的59分,89分引不起父亲的情绪波澜,而姐姐的99分却能使他勃然大怒,他总要求姐姐一定要做最好。有一次听他对母亲说:“这二丫头能读到初中就不错了,随她去吧。”

    这就是父亲仅有的一次对我的评价。于是初中快毕业时,我便打算随隔壁的阿婆出去当保姆。

    出乎父亲的意料,我以全校第二的成绩考上了高中。报到那天我正生病,是母亲送我去的。我一个人病恹恹地坐在陌生的校园里,看从未出过远门办事的妈妈笨手笨脚地为我注册报到,中对父亲有一丝丝的不满。高中三年,一方面交通不便另一方面也觉得回去很隔膜,于是我很少回去,姐姐每次来看我,总要为我带一瓶精肉炒辣椒(我最爱吃的),末了总有一句:“是爸叫我带来的,爸说你在外头可苦了。”于是,在姐姐走后的夜里,父亲瘦削而不苟言笑的脸便浮上脑海,泪盈于睫。

    父亲能写一手漂亮的小楷,过年家里的对联皆出自他的手,平时记账他固守传统用一支秃秃的毛笔细心地一笔一划。每次来信,总要提我的毛笔字练得怎样,希望我能超过他,我总是不耐烦地说:功课忙死了,哪来工夫写毛笔字,何况,现在只要钢笔字写得好便可以了。父亲便改为见面时的唠叨。那时年轻气盛,我便与父亲顶撞起来,每次不欢而散。

    后来我又上了大学。父亲便喜欢往外说,我从小听话,所以从不督促我。

    我知道,所谓的督促是指看我的成绩单的事。言下之意,他教导有方,看着父亲溢于言表的高兴,我咽下抗议。

    我上了大学,弟弟又上了高中,家里经济很紧张,父亲便拼命打工。父亲是木匠,白天做,晚上也加班,身体更消瘦,穿着汗衫,一根根肋骨往外凸。

    但父亲很高兴,常对我们说:“只有我们家,才培养了这么多高材生,你看隔壁家有几个高中生?女孩子初中毕业都很少。阿英爸爸劝我别供你们读,把这些钱存了,楼房旱造好了。可我说,楼房现在不造可以以后造嘛,书现在不念以后就不能念了……”

    一直到现在我都很感激父亲,在当时的农村,女弦子没有书读的事时有发生,父亲这样的人是少见的。

    大学时,一次不小心烫伤了大腿,打了十几针青霉素,医好后我才写信对家里说。听母亲说,父亲差点起来杭州。在家时,父亲其实很少和我说话。在他的三个儿女中,我很清楚,父亲最喜欢大姐,虽然他唯一打过的便是大姐,那也是出于期望太高。

    在我快毕业时,大姐出车祸而死,葬礼上,父亲一言不发扶着棺材,未流一滴泪,却一夜间白了头发。

    从那时起,父亲常用爱惜甚至惶恐的目光看着我和弟弟。

    毕业后,我在离家很远的地方工作。有一次天刚亮;我还在早读,父亲就赶到学校,我留他吃饭,他嘿嘿笑了几声,匆匆吃了饭就走了,后来回家才知道,他夜里梦见我出了事情,天未亮就转了好几趟车赶去看我。当时我愣住了,一下子悟到:其实父亲一直都很爱我,只是掩在其沉默寡言的外表中。

    而后,弟弟也考上了大学,而我微薄的工资只能负担自己,父亲便办了一个小小的养鸡场,一走近他,就能闻到他身上一股浓浓的鸡屎味。然后,弟弟又替代我挂念于父亲的嘴里了,他瞒着妈妈,天天翻日历,等待用末与节假日,盼望着弟弟回家。

    由于他烟抽得凶,咳嗽越来越厉害,我有时板着脸说几句,父亲笑着说:“改不了啦,都大半辈子了。”看着父亲苍白的头发,瘦削的脸庞,我忍不住心酸。

    我的父亲是一个平凡的人,一生从未有过辉煌业绩,但在我眼中,他却是一座山。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汉字是世界上最美丽的文字之一,其数量惊人,由于电脑键盘不可能为每一个汉字造一个按键,因此,需要替汉字编码,通过敲击多个按键来输入一个汉字。最早的汉字输入法,一般认为是20世纪80年代初期出现的拼音输入法,但是,早期的拼音输入法有个致使的弱点,就是单字重码率非常高,常常要翻很多页才能找到所需的汉字,输入效率低下。

    1983年,王永民推出了划时代的五笔字型输入法,该输入法只使用英文字母键中的25个参与编码,极大地解决了输入速度慢这一顽症;一旦背熟了“字根表”,就可以实现“盲打”。尽管五笔字型输入法有诸多好处,但“难学”这个致命弱点让其难以高度普及。反倒是拼音输入法,因为操作最为简单,始终没有被抛弃。

    21世纪初期,拼音输入法有了长足的改进,特别是2005年以后,以搜狗为代表的新一代拼音输入法异军突起。它充分借助互联网的优势,通过自动升级词库等方式保持词库处于最新状态;嵌入了网络搜索功能,智能化程度较高。随着各种个性化皮肤的涌现,其屏幕展现形式也更加丰富多彩。

    2016年,搜狗CEO王小川提出搜狗拼音输入法将推出智能回复功能。王小川称,未来输入法不只是一个表达工具,它可以理解你的想法,别人向你提问,输入法会自动代替你回复。搜狗已经逐步上线这样的功能,目前大概有5%—10%的问题可以直接给出答案。

    研究现代中国的历史学家汤姆·马拉尼说,中国在打字技术大踏步前进,而西方远远落在后面。马拉尼指出,在电脑键盘上打英文,“是使用键盘的最基本方式”,在键盘上按下“a”键,“a”就会出现在屏幕上,“这不需要使用计算机的处理能力和内存”:但是,在连接到一台中文电脑的键盘上键入“a”计算机将会“智慧”地推测你可能会打出的汉字,键入一个汉字,本质上是键入一组指令来检索一特定的汉字。最后马拉尼赞扬道:“使用键盘上26个英文字母按键,敲击出数万个繁复类丽的汉字,几代华人为此进行了不懈的努力。

(摘编自武锐《中文输入法,智慧的代码》)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小心!二维码暗藏杀机

    ①不知不觉中,你可能已经习惯用智能手机拍下身边各种各样的二维码,享受轻松在线获取信息的便捷了。但你了解二维码吗?有没有意识到,二维码也可能暗藏“杀机”?

    ②二维码是在一维条码的基础上扩展出来的,它使用黑白矩形图案表示二进制数据,被设备扫描后,可获取其中所包含的信息。以前常用的一维条码只有宽度记载着数据,而二维条码的长度、宽度均记载着数据。因此,相比前者,二维码的信息容量更大,是普通条码的几十倍。而且,除文字数字外,它还能存储图片、声音、指纹等信息。二维码还有一维条码没有的“容错机制”——即使二维码被穿孔或是污损,甚至损毁面积高达50%,仍可恢复信息。另外,二维码有三个定位点,这三个定位点提供读码机辨识。正是有了这些定位点,不管是从何种方向读取,它都可以被辨识。

    ③鉴于二维码的诸多好处,加之智能手机的普及,二维码很快出现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商家在广告中加入二维码,引导消费者在线了解更多产品和服务信息;物流仓储中心靠扫描二维码,掌控货品去向和信息;护照、身份证、会员证印有二维码,可以帮人们快速输入核对个人信息;社交网站生成的个人二维码,让我们“互粉”变得轻而易举;二维码还是防伪的好帮手……

    ④咔嚓一拍,信息自来。一个个小小的黑白方块就像一把把钥匙,带我们走进不同的世界。不知不觉中,我们已经习惯这种轻松获取资讯的方式了。但你有没有想过,手中轻易得来的“钥匙”究竟是“金钥匙”,还是“黑钥匙”?

    ⑤如今我们常见的QR条形码是二维码家族中的一员,可被智能手机扫描,便于用户直接访问某个网站而无需键入网址。这就给黑客和骗子以可乘之机。他们只需付出很少的成本,利用网上随处都能下载到的二维码生成软件,就能印制出大量二维码贴纸,把它们贴在各地的公共广告上,覆盖原本由企业提供的二维码,给人造成误导。而这些假二维码所含的网址,最终将受害者引向恶意网站。由于二维码是由抽象的矩阵图形组成的,人们无法一眼辨认出它的真伪,再加之其过于便捷,使人放松警惕,因此骗子更容易得手。

    ⑥除了二维码骗局,很多人也为隐私担心。去年上半年,就有国内媒体报道称,由于实行实名制,火车票票面上印有记录乘客信息的二维码,而随手丢弃车票,很容易造成个人信息泄露——只要用手机上网下载二维码扫描软件,就可以轻易读出火车票上的二维码信息。鉴于此,铁路部门建议乘客撕毁票面的二维码部分。

    ⑦所以,对让我们又爱又恨的二维码,大家还是多留个心眼儿的好。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藏起来的右手

祝师基

    站在城北边的山上,不仅能感受满山苍翠,还能鸟瞰全城,这里自然成了摄影发烧友们经常光顾的地方。

    好几次,我在这里练习摄影的时候,都发现一个姓杨的老头特别显眼:他不仅摄影时只用左手,干其他事时也是只用左手,右手老是揣在衣服口袋里。我有点纳闷,就好奇地问他:“摄影是个技术活,你为何只用左手?”

    对我的好奇,老杨只是笑笑。后来,问的人多了,他才回答说:“我要试着用一只手来生活。”我越发感到纳闷:两只手好好的,干吗只用一只手?

    时间久了,我知道了更多关于老杨的事。他原在一家公司工作,有一天,他突然只用一只手工作,用左手吃饭,用左手扫地,用左手写字……大家为此都很惊奇,领导说这样会影响工作,一气之下便解雇了他。

    后来,老杨开了一家杂货店,他仍然用一只手搬货、盘货,用一只手给顾客递货,甚至在家也用一只手做饭、洗衣服。时间久了,大家都以为他是残疾人。

    在打听到老杨的杂货店的位置后,我悄悄过去看了他。果然,他都是用一只手做所有的事,而且做得利落极了,丝毫看不出任何的不方便。望着老杨那用一只手挥洒自如忙碌的身影,我更加纳闷了:这到底是什么原因使他只用一只手?

    日子像水一样慢慢流淌。我和老杨依旧经常见面,也越来越熟。一天,我们在山上拍照。结束之际,我提议:“找个地方去喝几杯,如何?”老杨一听,笑着说:“那还不如去我家,我那老婆子的厨艺不是我吹,绝对让你的大饱口福。”

    当我们来到老杨家时,一桌丰盛的酒菜已摆了上来。果然,色香味俱佳。不过,很快我就发现了异样情况:老杨儿子的右臂竟是空的!

    几杯酒下肚后,老杨给我讲了真相:两年前,儿子因一场事故意外致残,失去了右手。那时,儿子痛苦得要自杀,老杨每次抱着儿子都泪如泉涌。后来,为了唤起儿子生活的勇气,老杨决定与儿子一样,从此开始了藏起右手,只用左手生活的日子。

    说话间,只见老杨的儿子用左手端上来一道菜,放在桌子上,对老杨说:“爸,这是我今天学炒的菜,你尝尝。”望着儿子炒的菜,老杨显出很吃惊的样子,渐渐地眼里蓄满了泪水。尽管菜切得有些粗糙,可老杨拿起筷子毫不犹豫地大口大口吃起来,仿佛那是天底下最美味的佳肴。

    这时,儿子用左手又给父亲倒了一杯酒,并拭去父亲眼角的泪水,说:“爸,我能用一只手生活了。你能,我也能。”老杨再也忍不住了,他缓缓伸出藏了两年多的右手,与儿子紧紧相拥,哽咽着说:“孩子,一只手也能好好生活。”

    望着紧紧抱在一起的父子俩,我的眼窝子也湿润了。原来,老杨藏起右手,是为了给儿子活下去的希望啊!

(选自《思维与智慧》,有删改)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