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型:单选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某生态系统中,除分解者外,仅有甲、乙、丙、丁、戊 5 个种群.调查得知,该生态系统有4个营养级,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效率为10%~20%,且每个种群只处于一个营养级.下表列出了各种群同化的能量,图1表示有关种群甲的能量变化,其中①~⑦表示能量值的多少.图2是种群甲10年内种群数量变化的情况,图中λ表示该种群数量是上一年种群数量的倍数.
种群 | 甲 | 乙 | 丙 | 丁 | 戊 |
同化能量 | 1.1×108 | 2.0×107 | 1.4×109 | 9.0×107 | 3.4×106 |
(1)写出该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blank#}1{#/blank#}
(2)种群甲是该生态系统营养结构中的第{#blank#}2{#/blank#} 营养级,若乙的数量减少,戊的数量会{#blank#}3{#/blank#}
(3)图1中②的能量值是{#blank#}4{#/blank#} ,⑦的能量值一般指{#blank#}5{#/blank#}
(4)图2中a点的种群年龄组成是{#blank#}6{#/blank#}
(5)具有捕食关系的两种群之间的信息传递是能够{#blank#}7{#/blank#}
如图为某湖泊生态系统部分组成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苔草带到沉水植物带,地表分布不同类型生物,这属于群落的{#blank#}1{#/blank#} 结构.对3、4带植物影响差异较大的生态因素主要是CO2浓度和{#blank#}2{#/blank#} .如果气候条件适宜,从苔草带阶段最终将演变为{#blank#}3{#/blank#} 阶段.
(2)图乙为鱼行种群密度调查后绘出的种群增长速率曲线图.在此图中,在t1时该鱼类种群的年龄组成为{#blank#}4{#/blank#} 型,在t2时该鱼的种群数量是该湖区对该鱼的{#blank#}5{#/blank#}
(3)小瓜虫寄生在鱼皮肤中,在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其属于{#blank#}6{#/blank#} . 若图甲中的生物组成食物网,则不应包括的图中生物是{#blank#}7{#/blank#} .
(4)科研人员对该池塘由浮游藻类、鱼Ⅲ和鱼Ⅳ三个环节组成的一条食物链进行了能量流动分析得到下表相关数据.NP(净同化量)=GP(总同化量)﹣R(呼吸量)
食物链环节 | X | Y | Z |
GP和NP | GP=55.6×102 NP=1.3×102 | GP=176×103 NP=6×103 | GP=59.3×106 NP=50.5×106 |
NP/GP | 0.02 | 0.03 | 0.85 |
R | 54.3×102 | 170×103 | 8.8×106 |
未利用 | ﹣ | 62.8% | 99.7% |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blank#}8{#/blank#}
分析上表中的数据:第一营养级与第二营养级的净同化量与总同化量的比值不同,主要原因是{#blank#}9{#/blank#} . 该食物链中,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blank#}10{#/blank#} %.
草原类型 | 草甸草原 | 典型草原 | 荒漠草原 |
植物总种数 | 160 | 100 | 80 |
平均种数(种数/米2) | 20 | 18 | 10 |
平均产量(千克干重/公顷) | 2000 | 900 | 200 |
旱生植物的种数比例(%) | 25.0 | 49.1 | 78.0 |
据表可以确认的是( )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