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卷
题型:单选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安徽省蚌埠铁路中学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材料一:
材料二:“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唐太宗
材料三:
材料一:从独相到群相到兼相,相权在历代皇权组织下的改革和裁抑过程中逐步萎缩,最终从体制上被废除……而皇权也在逐步集权的过程中达到登峰造极的境地。
——怀仁国《资治通鉴一中国历代政治制度得失》
材料二:君主专制确立后,最高统治者希望尽量加强中央集权,而弱化地方权力;尽量简化行政层级,而不设高级政区(无法简化时,即尽量使之不享有完全权力,成为“不完善的政权形态”)。但是,……事实上中央集权往往与地方分权主次兴替,相间而存。即便在理想状态下,中央集权也不得不建立在地方适度分权的基础之上。
——袁行霈严文明等主编《中华文明史》
材料三:“天下英雄,尽入吾彀中矣!”
——李世民
材料四:任何制度,断无二三十年而不变的,更无二三百年而不变的。但无论如何变,一项制度背后的本原精神所在,即此制度之用意的主要处则仍可不变,于是每一项制度,便可循其正常轨道而发展。此即是此一项制度之自然生长。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惟改革者进)
材料一:改革是一个古老的话题,同时也是一个新的现实课题。说它古老,是因为在中华民族的每个发展阶段都曾发生过不同程度的革新或变法。初步统计,有文字记载的将近三千年的中华民族史中,大小改革变法将近百次,改革和变法从未停止过。历代学人记录、总结和探讨改革发展的规律和得失,给我们留下了非常宝贵的精神财富。
——摘自徐凯《中国历史上的改革与变法启示录》演讲
(惟创新者强)
材料二:
材料二:只因宋初太祖太宗不识大体,立意把相权拿归自己;换言之,这是小兵不放心大臣;这也罢了。……但因宋初承袭五代积弊,社会读书人少,学术中衰,反对的也只晓得唐制不如此而已,并未能通揽大局,来为有宋一代定制创法。
——摘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三:古代中国,皇权居于权力的最高峰,然而实际上的行政权力掌握在官僚政治系统手中,官僚政治系统的核心是宰相,负责处理全国的一切政务。近在咫尺的元代权臣乱政,无疑使朱元璋坚定了解决君相之争的决心……朱元璋以谋反的罪名将左相胡惟庸抄家灭族,大肆捕杀胡惟庸同党,株连杀戮3万余人,并对我国政治制度进行了重大改组。将在我国实行了至少一千五百年的宰相制度正式废除。
——摘编自牟珊珊《浅谈明朝宰相制度的废除》
材料四:故宫导游解说:“这个不起眼的‘偏房’(图3),在雍正时代及以后的清朝政治生活中,成为了这个王朝的权力中心。”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