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材料分析题 题类:模拟题 难易度:困难

河南省信阳市2019年历史普通高中招生考试模拟试卷(一)

阅读材料,探究问题。

材料一:两汉时期国家的最高学府体为“太学”,承袭了传授儒家经典最高学府的功能。隋朝中央政府成立国子监,一直延续到明清,明代国子监学习《四书》、《五经》,兼习律令、书数等。太学和国子监是封建王朝培养人才的主要场所,在办学育人、繁荣学术、发展科举取士等方面,都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在中国和世界教育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材料二:13世纪,欧洲大学在教会支村下逐渐获得自治地位。大学基础课程包括文法、修辞、逻辑、几何、天文、音乐等。专业课程包括法学、医学、神学。以上科目统称为“骑士七艺”,课程的设置一方面受到基督教会的影响,一方面也反映了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要求。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古代中外教育的共同点。
(2)、根据材料一,二,古代中外教育有何不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主要原因是什么。
举一反三
人类历史的进程反复证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选择怎样的治国方略对一个国家、民族乃至整个人类文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北辰:北极星),居其所而众星拱(拱:围绕)之。”

——《论语·为政》

材料二:日本明治维新期间,改革领军人物之一的大久保利通提出:“大凡国之强弱,决定于人民之贫富,人民之贫富则系于物产之多寡,而物产之多寡又起因于是否鼓励人民之工业。”

材料三:你们知道吗?我的国家那时候存在着许多不公平的现象,整个国家的人被分成三个等级,前两个等级享有特权,我被分到第三等级,后来还是我们第三等级的人经过斗争取得了自由。

材料四:从1985年起,我国城市改革全面展开,重点是国有企业的改革。改革主要在三个方面进行:把原来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摘编自《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教材

材料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北京曾表示,我国改革目前已进入攻坚期,因为它要触动固有的利益格局。“现在触动利益往往比触及灵魂还难。但是,再深的水我们也得趟,因为别无选择,它关乎国家的命运、民族的前途。”中国的发展根本上要靠改革,必须全面深化改革。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