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卷
题型:单选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期中检测试卷一
材料:东汉以来,若干家族借经济兼并,官位世袭和学术世传等种种关系,形成了支配一时的士族,中枢和地方政权,都在他们把持下,风气日薄,政令日败。由于战乱,饥馑,疾疫,人口急剧减少,除死亡外,大量人口被豪强招为私户,租赋大量流入豪家大姓,国库收入萎缩,力役也无从征发。在这两重恶劣环境的交迫下,曹操进行了改革。他禁止士族结党连群,用屠戮手段削弱大族势力;他变易了选拔人才的标准,“不仁不孝,而有治国用兵之术,其各举所知,勿有所遗。”建安元年开始,他实行民屯制度,利用政府手中掌握的无主公田,授与屯民耕种,政府收其租赋。通过民屯制度,向世家大族争夺人口,使荫庇户自动归还为国家领民。曹操的改革成为他克服群雄,平定北方的基础,但他未能截断汉末百余年来所形成的颓风败俗的延续,则是无可否认的。
——摘自蒙思明《曹操的社会改革》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孕育着民族的生命力、凝聚力和创造力。
材料一:中华传统文化在春秋战国时期表现为“以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为两翼的百家争鸣的私学文化”;秦汉以后“定型为以儒学为正宗,兼纳百家、融汇释道的帝国文化”;而“在商品经济有较充分发育的基础上得以繁衍的市民文化,在清中叶以前的整个中国社会都相当幼弱。”
——冯天瑜等著《中华文化史》
材料二:概而言之,政治上结束战国是在秦代,而文化上结束战国却是在汉代。只是政治的演变往往有明确的界标,而文化的变迁却没有清晰的标志。
——胡宝固《汉唐间史学的发展》
记述
出处
“是故身率妻子,戮力耕桑,灌园治产,以给公上。”
《汉书•杨恽传》
“因释耕于晚上,而妻子耘于前。”
《后汉书•逸民》
“立春东耕,为土牛象人,男女各二人”
(东汉)王充《论衡》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