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模拟题 难易度:困难

贵州省凯里市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下学期语文模拟考试《黄金卷二》试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2018年8月15日中国探月工程启动征名仪式,当天在北京的活动现场,中国探月工程即将使用的四号着陆器与月球车首次公开壳相。国防科工局表示,中国探月时间已定,就在今年12月实现美国都没完成的一大壮举——月球背面着陆勒探。可不要小看这个月球正面与背面着陆的区别,迄今为止还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完成此举,它比正面着陆多出了不少机遇。

乍一看,正面着陆与背面着陆都是降落到月球,其实这里面的门路可大着呢。首先,正面着陆的话比较顺应“既定条件”,而背面着陆需要更高难度的技术创新,其次,月球正面干扰大到无法通讯,背画则是另一个板端,有利于中国科学家进行探月活动,最后,我国此前就发射了“鹄桥中继卫星,就是为了方便中国探月工程在背面开,可以获取更多宝资信息。而且月球背面更具有研究价值,它的地理环境和物质成分不同于正面,有利于我们进行深度剖析,了解月球的资源分布与历史。

中国探月工程分“三步走”,无人设备探月又细分为“绕月、落月、回家”。我国的长城三号已经完成了“落月”并且停留探测两年半之久,创下人类新纪录,现在嫦娥四号将于12月升空,任务艰难程度超过前三期——要进行首次背面着陆,收集火山地慢深处信息,如果条件允许还将放一个低频射电的频谱仪,实现持续性勘探。这一桩桩任务都是美国都没有实现过的壮举,让人不由得感慨中国航天的强大。

如今,地球资源逐渐匮乏,人类将目光转向太空,中俄以及其他国家在积极进行探月等太空工程,加上中国空间站即将完成,更有利于中国研究太空资源、太空医疗与科技,利用最新的科学技术造福全人类

(摘编自《观察者》2018年8月16日)

材料二:

    自2018年12月8日,嫦娥四号搭乘着长征系列火箭登上了太空,开启了自己的登月之旅,在经历了26天的漫漫登月之路,我们嫦娥四号终于于2019年1月3日顺利登上了月球背面,并实现了着陆器与巡视器的分离,玉兔二号上场表演,在月背留下了首行长长的脚印。

    接着在1月11号,嫦娥四号通过“鹊桥”中继星传来了首张月球背面全景照,再次实现了一个首次,也标志着长城四号国满完成任务,至此中国航天的探月工程实现了“五战五捷”,中国再次实现了超越。

    如今嫦娥四号已经登上了月球背面,但中国航天的探月工程却并没有因此而止步,就在当天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发言人还介绍了中国探月工程分三步走的策略,即“绕、落、回”。不难理解,其中“绕”即绕月飞行,“落”即降落月球表面,而“回”即从月球上返回,如今中国航天已经实现了“绕”与“落”,下一步就是“回”了。

(摘编自《解放军报》2019年1月14日)

材料三:

    今年春节期间,被称为中国硬科技科幻大片的《流浪地球》热映。如同电彩里展现的一样,“发动机”是人类探索太空的关键技术之一。推动地球移动的发动机,对于目前人类科技而言只能是“科幻”;但在前不久圆满完成的“嫦娥四号”工程任务中,美丽的嫦娥“四姑娘”代表地球上居住的75亿人类,第一次登上月球背面,却是我们这个时代太空技术发展高度的标志性成果之一。

    “四姑娘”这次人类历史上首次月背之旅,多亏她穿上了一双神奇的太空“舞鞋”——“嫦娥四号”变推力发动机。然而,鲜有人知道,这双量身定做的“舞鞋”出自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六院变推力发动机研制团队成员之手,有媒体这样形容7500N变推力发动机的表現,既“推得精、飞得稳”,又“变得妙、落得准”。

    值得一提的是,这双“舞鞋”最早“穿”在嫦娥三号的“脚”上,“三姑娘”是我国第一个在月球表面实现软着陆的探测器。落月过程要求发动机具备深度节流能力,能够实现多种推力工况的快速变化,7500N变推力发动机的研制,正是为了圆“三姑娘”的“探月梦”。

    和“嫦娥三号”相比,“四姑娘”要实现世界上首次在月球背面着陆,环境更复杂,对发动机的要求也更严苛。“四号”的这双“舞鞋”,不仅要更“漂亮”,性能也要实现新提高。而今“四姑娘”感到非常幸运的是,这一次穿在她脚上的这双舞鞋,真正地达到了要求:发动机外观涂层更美观,使用寿命更长;衡量发动机性能的指标——比冲,从原来的308秒提高到310秒。

看似不起眼的涂层和2秒钟的差距,这背后体现了六院变推力研制团队精益求精的态度。在产品的质量复查单上,200多根导管、400多条焊缝管路、400多处螺钉连接都要做到精细化处理,为了让运动部件配合更加准确,研制团队将零件加工精度提高到0.005毫米。

(摘编自杨斌《西安日报》2019年2月17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国发射了“鹊桥”中继卫星,就是为了方便中国探月工程在背面展开,可以获取更多宝贵信息,而且有利于我们深度剖析月球背面,了解月球的资源分布与历史。 B、嫦娥四号的任务是进行首次背面着陆,收集火山地幔深处信息,如果条件允许还将放一个低频射电的频谱仪,实现持续性勘探。 C、如今我国的嫦娥三号已经完成了“落月”,并且停留探测三年半之久,创下人类新纪录,下一步就是嫦娥四号实现“回”了。 D、中国空间站即将完成,更有利于中国研究太空资源、太空医疗与科技,利用最新的科学技术造福全人类。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嫦娥四号”圆满完成任务的标志是顺利登上月球背面,并通过“桥”中继星传来了首张月球背面全景照。 B、材料一和材料二都介绍到中国探月工程“三步走”的策略,即“绕月、落月、回家。 C、因为7500N变推力发动机的研制成功,所以“嫦娥三号”圆了“探月梦”,“嫦娥四号”实现了人类历史上首次月背之旅。 D、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六院变推力研制团队追求精益求精,将零件加工精度提高到0.005毫米,让运动部件配合更加准确。
(3)、以上三则材料中,《观察者》《解放军报》《西安日报》报道的内容各側重什么?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随着国家频繁出台利好新能源汽车政策,各地方对于新能源汽车的扶持力度也逐步加大,截至2018年6月20日,全国共有上海、深圳、重庆等15省市出台新能源汽车补贴、奖励政策。

    在如此大规模促进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情况下,电动汽车的产销量也获得了可喜的成绩,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分析,2018年1-5月,汽车产销均呈增长趋势。5月,汽车生产234.44万辆,同比增长12.84%;销售228.77万辆,同比增长9.61%。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9.6万辆和10.2万辆,同比分别增长85.6%和125.6%。

    就在这形势看似一片大好的情况下,一个致命的问题却悄然浮现。一些为蹭热度、蹭补贴进入这个领域的电池厂商生产出来的电池远远达不到新补贴政策要求,由于产品不合格,生产的大量电池只好报废。福建猛狮科技总经理王少平表示,“国内锂动力电池正在向高品质、有产能的企业集中,大者恒大的趋势开始越来越明显。”而随着动力电池市场的进一步升温,锂电池行业内的企业分化开始进一步加剧。

(摘编自《动力电池市场的“内忧外患”》)

材料二:

    2017年全球动力电池销量前10的企业中,中国企业就有7席,占据世界第一位;预计到2020年,我国在全球电池市场所占的份额将达七成以上;目前我国电池生产企业已超过了200家,是全球拥有锂电池生产企业最多的国家。然而这一串数字,并没有让业内人士觉得骄傲。

    南开大学新能源材料化学研究所所长周震说:“从行业角度来看,美国有比较强的研发设计能力,目前仍然引领锂电池原始创新、核心材料研发;日本作为电池材料制造大国,生产规范严格,能够最先制造出新的成品电池;我国和韩国作为第二梯队,后续跟进。”据了解,电池四大核心材料中,正、负极材料、电解液都已实现了国产化,唯独隔膜仍是短板。核心专利缺乏,隔膜等关键材料不给力,不仅成了国产锂电池难以承受之痛,也拖了国产锂电池企业“走出去”的后腿。

(摘编自《一层隔膜两重天:国产锂电池尚需拨云见日》)

材料三:

    日本新能源产业技术综合开发机构日前宣布,该国部分企业及学术机构将在未来5年内联合研发下一代电动车全固态锂电池,并力争早日应用于新能源汽车产业。该项目预计总投资100亿日元,丰田、松下等23家汽车、电池和材料企业以及京都大学、日本理化学研究所等15家学术机构将共同参与研究,计划到2022年全面掌握全固态电池相关技术。

    此前,法国雷诺汽车业务负责人诺曼德表示,全固态电池是新能源汽车工业的新希望,在成本、密度和热稳定性方面都较目前的锂离子电池有巨大优势。

    相比于传统锂离子电池,全固态电池将体现出比较明显的优势。首先,相同能量下,全固态电池更薄且体积更小,从而方便应用在新型小尺寸智能电子设备,实现终端产品的小微型化。其次,全固态电池轻便,能量密度高。综合考虑到以上两大因素,全固态电池相比于一般锂离子电池,能量密度可以有一个较大幅度的提升。到目前为止,许多实验室中,都已经可以小规模批量试制出能量密度为300-400Wh/kg的全固态电池。从能量密度的数据上看,全固态电池带给人们的直观体会是我们的手机等电子产品从“一天一充”升级到“两天一充”。

(摘编自《日本为何对全固态锂电池情有独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文化遗产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人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识和保护是有一个逐渐深化的过程的。为保护人类文化与自然遗产,1972年11月16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通过了《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该公约规定保护的时象是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公约中提到的“文化遗产”只包括文物“建筑群”和“遗址”三类,显然不包括非物质文化遗产。直到2003年10月17日,联合国科教文组织第32届大会通过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这才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作了界定。这是人类历史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重要里程碑。

    与此同时,中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也加紧了步伐,特别是立法保护进程加快。2003年1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法草案》形成;2005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颁发了《关于加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中国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也有望于近期出台。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已经迈入了有法可依、依法保护和实施的阶段。

(摘编自中新网)

材料二:

    我国一些地方现在已经制订了“非遗”保护的法规,最早的是云南。但是,国家立法由于牵涉的面比较广,有一些波折,这里面存在学界和文化主管部门沟通不够的原因,还有认识上的原因,比如该立什么样的法,是行政法规还是基本法,认识上一直存在分歧。此外,社会各界对于传统文化也存在不同意见,比如有人认为传统文化有优秀、糟粕之分,不能立法统统保护起来。其实,这是认识上的误区。从文化学的角度讲,很少会粗暴地将文化分成优秀的部分和糟粕的部分。客观上说,传统文化中确实有些东西需要扬弃,但不能因为一个文化中有这样或那样的与当代伦理价值现不相契合的部分,就认为这一文化存在诸多问题。我国是一个文化传统深厚、文化遗产丰富的国家,文化具有多元的特点,各民族呈现的文化面貌丰富多彩。因此,进行适当的保护是必不可少的,出台有关法律的迫切性也就更加强烈了。

(摘编自《人民日报》)

材料三:

    湖北宜昌市长阳县80多岁的农妇孙家香,一辈子生活在山村里,从小喜欢从父母乡邻那里听故事,然后按照自己的实际生活体验消化吸收,用朴实生动的口语转述出来。老人家连自己的名字都不认得,却能讲述600多个故事。老人被中国文联、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联合授予“中国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称号。当地政府请她出山,住进县“光荣院”,每月补贴200元。

    华中师大从事民间文化研究的林继富博士从1997年开始一直“跟踪”研究孙家香,收集了她前后讲过的几百个故事。他通过比较发现,出山后离开乡土情境和邻里社会的孙家香,口中那些散发着泥土芳香的故事渐渐少了,过去激情讲述故事的场面不再出现。她开始迎合山外人的口味,讲些比较时尚现代的故事。

    不止一个孙家香。传承人维系着口口相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兴衰”,保护传承人,在某种程度上就是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按照这一思路,各地纷纷提高传承人的生活待遇,有的甚至将其安排在条件更好的居所。但是,在研讨会上,专家认为,当前国内非物质文化传承人的保护策略,有待调整。

    “只有活水才能养活鱼”。透过“孙家香们”的转变,林继富认为,对传承人的保护要特别注意维持“民间文化生态”,让传承者、风俗活动、传承对象处于一个相时稳定的文化小系统内,使他们在一个适宜的环境里传承创新。

(摘编自搜狐网《非遗保护二十年忧思:文化成生活表面油珠》)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DG辱华事件,除了愤怒,我们还应思考些什么?

    将于11月21日晚举办的杜嘉班纳(DG)上海“The Great Show”时尚秀,因其设计师涉嫌在ins社交平台发表辱华言论而遭到网友的大幅抵制。与此同时,受邀参与本次大秀的中国明星、模特,先后发表声明拒绝出席。随着事件的持续发酵,DG官方迫于压力取消这次时尚秀。其实DG方此前公开的宣传视频由于带有辱华倾向,早已引起网友不满。在同系列广告中,其他国家的广告展现的是各自的特色和美好,而中国展现的却是丑化与尴尬,这样的表现方式令人无法接受。也许对于宣传视频,DG尚可以强行解释为因不了解对象国文化而弄巧成拙,而这次的公开辱华言论,DG方怎么也无法自圆其说。

    《奢侈品之战》中曾提到:“在从事奢侈品这一社会性活动中,最重要的是保有道德。这既指尊重别人,也指尊重自己。正如我们看到并倡导的那样,奢侈品的目的在于促进社会和谐,提升人民幸福感,而不是反其道而行之。”在这一点上,DG就失败的彻彻底底。

    有些外国高奢品牌赚着国人的钱,却将中国消费者的信任与尊重当做儿戏,表面上高呼“热爱尊重中国文化”,潜意识里却带着西方文化中心主义对中国的明显傲慢,我看到的不是品牌方的尊重与诚意,而是对中国文化、中国消费者的轻视与鄙夷。明星发表拒绝出席活动的声明,有关组织义正词严的谴责DG方的辱华言论,民众义愤填膺集体表达“零容忍”的立场,这表明人们从上到下都已到达愤怒的极点。然而,当我们在一腔愤怒泻之于口后,我们应该思考些什么?又应该做些什么?

    从巴黎世家到这次的DG,类似的事情不断重演。我们一次次愤怒,媒体一次次沸腾,接着愤怒又一次次被遗忘。让我们难过愤怒的,不应该仅仅是这些偏见歧视而已。

    有些品牌为了打入中国市场假意的逢迎和今天的“歧视”不过就是一体两面,无论是假意逢迎还是被歧视,也许中国消费者从未有过真正意义上的被所谓国际高奢尊重。既然如此,为何不创造属于中国自己的高奢品牌呢?也许拥有了它,我们就有了自信和底气去直视西方文化中心主义者对我们傲慢偏见的眼光,就拥有了核心的品牌竞争力去展现泱泱大国的文化艺术魅力。

    奢侈品本身诞生于精妙的文化上,承载了艺术、享乐精神、梦想与人类的自我奖赏,其中亦蕴含着一个国家的本土文化,艺术作品的玄妙与精巧。可是为何中国作为文化大国,拥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和人文气息却没有像爱马仕、LV这样自己的世界级奢侈品牌?

    中国有着辉煌的历史,但迄今为止我们并没有将它充分的挖掘出来,也没有自豪地将文化以现代艺术和高奢品的方式呈现给世界。这种做法不是复制过去、重复历史,而是用现代的方式重现本土文化的精妙从而展现出中国的文化自信与魅力。

    只希望有一天,我们能拥有诞生于我们自己文化根基的奢侈品,它应是高于商业世界的、尊贵的东西,我们应从历史中找寻它的根基。到那时我们致敬的是真正的,根植于我们本土的艺术。那是徽宗的瘦金体,是八大山人的水木清华图,是黄公望,是顾恺之,也是吴道子。那是一种真正的文化的延续,那是我们自己对于我们曾有过的美好发自内心的认同。

    我们不愿一次次的被别人误解,那些所谓的高奢品牌甚至不愿意深入了解一下中国文化艺术,就重复这种“长辫子、红衣服”的廉价快餐印象来敷衍中国的消费者。我只希望中国能够一步步加强自我的文化自信,重新建立起与过去的联结,到那时属于中国的高奢品牌必然会出现,那时的年轻人也会真的认同根植于这片土地的奢侈品品牌观念。

(2018年11月21日《新京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第五代移动电话行动通信标准,也称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2013年5月13日,韩国三星电子有限公司宣布,已成功开发第5代移动通信(5G)的核心技术,这技术预计将于2020年开始推向商业化。华为在2013年11月6日宣布将在2018年前投资6亿美元对5G的技术进行研发与创新,并预言在2020年用户会享受到20Gbps的商用5G移动网络。2016年3月,工信部副部长陈肇雄表示:5G是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向,是未来新关一代信息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与4G相比,不仅将进步提升用户的网络体验,同时还将满足未来万物互联的应用需求。中国三大运营商均已制定了2020年启动5G网络商用的计划,于2017年展开试验网络的建设和相关测试。如果前期工作进展顺利,三大运营商在2018年开始投入5G网络建设,到2020年正式启动商用。

    (摘编自《百度百科》)

    材料二:

    5G端到端商用系统、5G远程驾驶、5G无人机、5G载人驾驶、5G切片视频、5G未来课堂……在26日北京召开的2018年中国国际信息通信展览会上,来自国内外的约400家企业纷纷“盛装亮相”,集中展示信息通信业的前沿技术及其与经济社会各领域的深度融合。

    5G时代中国在关键核心技术、国际标准制定、预商用测试等方面实现了领跑。华为在今年年初就推出了基于3GPP5G标准的端到端解决方案,包括无线基站、传输网、核心网和全球首款5G商用终端。更值得一提的是,前不久华为面向全球推出了手机芯片---麒麟980,创造了多个“世界第一”。采用7nm制程工艺的麒麟980,搭配巴龙5000基带调制解调器,正式成为首个提供5G功能的移动平台。

    作为大宽带、低时延、大连接的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5G将把人们的移动宽带体验推向新高度,极大地丰富人们的工作生活、娱乐体验。业内人土指出,增强移动宽带、关键业务型服务以及海量物联网,这是5G商用的三大类业务。实际上,在一个工厂里,这些业务都会同时存在。

    (摘编自《在关键核心技术、国际标准制定等方面实现领跑5G商用在路上》,《人民日报》2018年9月28日)

    材料三:

    “在5G信号覆盖范围内,只要戴上这个手套,你就能操控远处的机器人,让它跟你做出相同的动作。”大唐电信技术经理王竟辉告诉记者,5G具有低时延等特点,能够实现对机器人的远程操控,未来可代替人类完成一些危险或特殊作业。在5G信号的支持下,远程签名机械臂基本实现了即时响应、同写同传。每秒10G,这是实时监测到的5G速率,是4G速率的100倍。5G具有超高可靠性、超低时延、超大容量等,能够促进经济社会智能化转型,2020年实现5G商用。

    网络信息革命的浪潮正席卷而来,这是历史机遇,也带来了新的挑战。我国应坚持研发与应用并重,继续推进5G技术的研发试验,按时完成第三阶段的组网测试等工作,打造完整的产业链:大力培育5G与工业、交通、医疗、教育等各个领域的融合应用,不断探索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

    同时,加快5G网络规划,坚持创新与合作并重,保障5G按期实现商用。“5G引领网络技术的创新,但目前5G还有很多挑战尚未解决,5G的创新永远在路上。”

    (摘编自《正被揭开“面纱”面对挑战5G的创新永远在路上》光明日报2018年8月25日)

    材料四:

    据报告预计,到2025年,全球的5G用户数将达到13.6亿。

    同时,全球移动通信协会的移动趋势报告指出,虽然到2025年,全球范围的5G网络的人口覆盖率(5G用户数÷总人口数×100%)将高达15%,但是,5G的快速发展却主要集中在少数几个国家/地区。

    按照2025年时的5G用户数从高到低:中国(4.54亿5G用户)、欧洲(2.03亿5G用户)、美国(1.89亿5G用户)、日本(9500万5G用户)、韩国(3700万5G用户)。

    按照2025年时的5G用户数在移动通信用户总数占比从高到低:韩国(60%)、日本(49%)、美国(48%)、欧洲(28%)、中国(27%)。

(摘编自《各国5G最新排名!》搜狐网2018年9月24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26日,国家林业局副局长彭有冬在亚太地区森林恢复国际会议暨亚太森林组织十周年回顾活动上表示,中国森林恢复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森林覆盖率大幅提高,森林面积达到2.08亿公顷(1公顷=15亩);人工林保存面积达6933万公顷,居世界首位。中国还将继续推进森林恢复和可持续发展,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加快构建以林草植被为主体的生态安全体系。

    近年来,得益于中国、越南大规模国土绿化和植树造林,亚太总体森林资源快速下降的趋势得到遏制,但仍面临着淼林过度开发、质量下降、经营粗放、森林退化等挑战。2008年中国倡议成立了亚太森林组织。10年来,该组织致力于推动亚太地区森林恢复与可持续经营,已发展成为亚太区域森林恢复经验总结、推广和示范的平台,区域林业交流合作深化的纽带,助力林业人才交流培养和“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伙伴。

(摘编自《人民日报》)

材料二:

(摘自“新华网”)

(注)“十二五”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简称。起止时间为2011~2015年。

材料三:

    在我国生态建设和造林绿化战略布局中,西北干旱地区既是造林绿化、改善生存环境最为迫切的地区,也是构建国土生态安全体系、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的关键地区。

    有人认为,沙区的自然条件不适合大规模造林绿化,质疑沙区造林绿化的成效。对此,国家林业局副局长张永利表示,我国的荒漠化和沙化土地分布区气候情况很复杂,自然恢复要园地制宜。如果完全靠自然力恢复,我国的沙漠是治理不了的。

    “近年来,我们的造林绿化理念一直在转变。要树-自然恢复为主的理念,能够自然恢复的不要人工干预,自然恢复不了的一定要人工干预。”张建龙表示,治沙实践说明,有一些地方确实不宜栽乔木,但以此否定人工措施防沙治沙是不客观的。

    专家指出,在植树造林中,还要树立发展近自然林业的理念,以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态度经营森林,使森林达到一种接近自然的状态。

    (摘编自《光明日报》)

材料四:

    2017年,各地各部门组织动员多方力量,大力推进植树造林和国土绿化,全年完成造林736万公顷,森林抚育830万公顷;从国家层面看,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造林26万公顷,累计下达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任务282.7万公顷,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造林固沙19万多公顷,三北及长江流域等重点防护林体系工程造林99万公顷。各地启动实施一大批造林绿化工程。北京启动新一轮百万亩平原造林工程。山西实施吕粱山生态脆弱区综合治理、环京津冀生态屏障建设、通道沿线荒山绿化和重要水源地治理等四大重点工程。各级领导率先垂范、以身作则,积极参加义务植树活动,为适龄公民履行植树义务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在城乡建设中加强林荫道路、立体绿化、绿道绿廊和郊野公园等建设。公路绿化和运营铁路沿线防护林带建设力度加大,新增公路绿化里程计5万公里,运营铁路绿化里程达4.7万公里。河渠湖库周边、水利工程沿线绿化1229公顷。共青团、妇联等组织和教育、石油、石化、冶金等系统,广泛开展富有特色的绿化美化活动。统筹推进重点区域、典型地区的森林城市建设工作,深入开展森林城市、森林乡镇、森林村庄建设,国家森林城市总数达到137个。稳步推进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长株潭、中原、关中一天水等六大国家级森林城市群建设。各地加大乡村绿化力度,乡村绿化覆盖率和绿化水平不断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摘编自《人民日报》)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