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模拟题 难易度:困难

河北省2019年初中语文毕业生升学文化课考试模拟试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小题。

穷人

(俄)列夫·托尔斯泰

    在一间渔家的小屋里,渔妇冉娜在灯前织补一张旧帆。屋外,风在呼啸,轰鸣的海浪冲击着岸崖,溅起阵阵浪花……海上正起着风暴,外面又黑又冷。但在这间渔家的小屋里,却暖和而舒适。土铺的地面扫得干干净净,炉子里还燃着余烬,搁板上的碗碟被映得闪闪发光。在挂着白色帆子的床上,五个孩子正在大海风暴的呼啸声中安静地睡着。打鱼的丈夫一早就驾着船出海了,到现在还没有回来。听着海浪的轰鸣和风的呼啸,冉娜真感到害怕。

    老旧的木钟嘶哑地敲过了十点,十一点……丈夫仍然没有回来。丈夫是不顾惜自己的,冒着寒冷和风暴还去打鱼。她自己也是从早到晚地干活。可结果呢,不过是勉勉强强地维持生活。孩子们仍旧没有鞋穿,无论冬夏都光着脚跑来跑去。吃的也不是白面包——黑麦面包够吃就不错了,下饭的菜也只有鱼。“不过,感谢上帝,孩子们倒都健康,没有什么可抱怨的。”冉娜想着,又倾听起风暴声来。“他现在在哪儿呢?保佑他吧,上帝啊,发发慈悲吧!”她一边说一边划着十字。

    睡觉还早。冉娜站起来,往头上披了一条厚围巾,点上提灯就到外面去了,她想看看大海是不是平静些了,天是不是快亮了,灯塔上的灯还亮着吗,能看见丈夫的渔船吗?可是,海面上什么也看不见。风掀起了她的头巾,卷着被刮断的什么东西拍打着邻居小屋的门。于是冉娜想起来,打今天傍晚起她就想去看看生病的女邻居。没人照顾她啊!冉娜想,接着便去敲门。听了听,没人回答。

    “寡妇的日子多困难啊!”冉娜站在门前想,“虽然孩子不算多,两个,可是什么事都只有她一个人操心。

    何况又病着!唉,寡妇的日子困难啊!进去看看吧!”

    冉娜一次又一次地敲门,还是没人回答。

    “喂,大嫂子!”冉娜喊了一声,心想,别是出了什么事吧,便推开了房门。

    破屋子又潮又冷。冉娜把灯举起来,想看看病人在哪儿。头一眼就看见一张床,正对着房门,女邻居静静地,一动不动地仰面躺在床上——只有死了的人才是这个样子。冉娜把灯举得更近一些。不错,就是她。头往后仰着,那冰冷、发青的脸上呈现着死亡的安静。就在离死了的母亲不远的地方,睡着两个卷发、胖脸蛋的孩子,他们盖着一件破衣服,蜷曲着身子,两个淡黄色的头紧紧靠在一起。显然,母亲在临死前,还来得及用旧头巾裹住孩子们的脚,又把自己的衣服给他们盖上。孩子们睡得又甜又香,呼吸均匀而平静。

    冉娜抱起睡着的孩子们的小摇篮,用头巾围上,带回了家里。她的心跳得很厉害。她自己也不知道是怎样把孩子带回家的,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她知道,她不可能不这样做。

    回到家,她把熟睡的孩子放在床上,同自己的孩子睡在一起,又急忙把帐子撂下来。她很激动,脸都变白了,好像做了什么亏心事似的。“丈夫会说什么呢?”她独自默默地想,“自己五个孩子了,闹着玩的吗?……他会揍我一顿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他会这样?不会!嗳,这样倒更好!……上帝啊,我干嘛做这件事呢?……现在,我怎么当面对他说呢?……”冉娜沉思着,久久地默坐在床前。

    突然屋门大开,一股清新的海风冲进屋里。“冉娜,我回来了!”一个身材高大,面孔黝黑的渔夫,身后拖着一张湿漉漉的撕破了的渔网,边说边进了屋。

    “啊,是你!”冉娜说了一句话就停住了,不敢抬头看丈夫。

    “瞧这一个晚上,真可怕!”

    “是呀,天气真坏!鱼打得怎样?”

    “糟透了,简直糟透了!什么也没打着,还把网给撕破了。嗨,真倒霉!告诉你说,像这样的夜晚我大概从来没有碰到过。还打鱼呢?活着回来就谢天谢地了!……天气真够呛,可有什么办法呢!”

    夫妇俩都不做声了。

    “你知道吗,”冉娜说,“女邻居西蒙死了。”

    “是吗?”

    “不知道是什么时候死的,可能昨天就死了。唉,死得真痛苦。一定放心不下孩子,不知心里多难受啊!两个孩子,都还是小不点儿,一个还不会说话,一个刚会爬……”冉娜不做声了。渔夫皱起了眉头,神情变得认真而忧虑。

    “嗯,是个问题!”渔夫说着搔了搔后脑勺。“你看怎么办?我看抱过来吧,要不然孩子醒来看到死去的母亲会是什么情景?对,就这样,想个法子抱过来!快点去呀!”

    可是,冉娜一动也不动。

    “你怎么,不愿意吗?你怎么啦,冉娜?”

    “他们已经在这儿了!”冉娜说着掀开了帐子。

(1)、简要分析小说主人公冉娜的形象。
(2)、请分析文章第①段中画线句子的作用?
(3)、结合你对小说的理解,分析小说题目“穷人”的含义。
(4)、从第⑩段文字中,就内容方面设计一个有助于理解本文的问题,并提供答案。
(5)、冉娜把西蒙的两个孩子抱回家。她清楚地知道,自己家很穷,夫妻俩拼命干活,也只能勉强度日,但她觉得非这样做不可,请你推测冉娜当时的内心活动。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电脑视疲劳”,不可小视
    长时间使用电脑容易造成眼睛过度疲劳,引发视力度身心问题,包括眼干、头晕、疲倦、恶心等。90%以上的电脑用户有视疲劳综合征。从广义上讲,电脑视疲劳的引发并不局限于电脑,还包含其他电子屏幕,如手机、电视、广告屏幕等。持续的重度视疲劳对身心的伤害很太。
【病例回放】
    青光眼曾是老年病,近年来也出现了年轻化趋势。网络工作人员小王夸年35岁,最近眼睛干涩发胀,视物不清,经诊断已是青光眼晚期。医生分析这与他的工作和生活习惯有关,他每天面对电脑十几个小时,夜间还经常躺着着手机。 (《长江商报》2013.5.7)
    高三毕业生小宇高考结束后每天都要玩十几十小时的电脑游戏。一周后,他觉得眼睛酸、脖子疼、腰疼,甚至头疼,原本高度近视的他看东西更加模糊,一闭眼就不由自主地流泪。经诊断,小宇视网膜裂孔,需进行手术治疗。
  (“中关村在线”2011.6.13)
    “医生,我关着灯上网,突然什么都看不见了,这到底是怎么了?”医生告诉这名患者,她的视力已严重受损。长期关着灯上网,电脑屏幕的辐射会毫不费力地穿透眼表组织,损伤眼的成像功能,导致视网膜收缩、视神经紊乱、血液供应循环障碍等,严重时还会失明。
(《齐鲁晚报》2010.6.16)
【调查统计】2012年中国网民年龄结构统计图

(数据来源: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专察观点】
    胡向明(视瘟劳缓解研究专家):中国一年有60万人“过劳死”,很多都市白领处于“亚健康”的状态。这一群体的共同点是年龄多在20岁到40岁之间,主要从事脑力劳动,长期面对电脑。过度的视疲劳会直接导致心、脑受损,这是“过劳死”的诱因之一。(《瞭望》2013年第14期)
    袁傻彦(太原爱尔眼科医院):一个人如果每天面对电脑和网络的时间过长,就很容易引发过度视疲劳,患上青光眼。所以每隔一段时阃要看看远处。另外,电脑屏幕要干净,屏幕亮度和颜色对比度应调至最舒适的状态,使眼睛不易疲劳。   (《生活晨报》2013.3.6)
    魏瑞华(天津医科太学眼科中心):长时间盯着屏幕,眨眼的次数会相对减少,眼球缺乏泪液滋润,会引发角膜、结膜干燥,导致干眼症。长时间侧躺着玩手机,枕头对眼睛的压迫容易造成供血不足,会出现眼胀、视物模糊、重影;距离和角度的不当,也会导致视疲劳,还可能造成双眼屈光度数发展不平衡。
(《今晚报》2012.8.11)
    彭晓燕(北京同仁医院):玩电脑一小时后要远眺一会儿,有高度近视的最好查一下眼底,及时发现问题。因为环境对高度近视有一定影响,长期疲劳用眼会使近视加重,而高度近视是视网腹出现裂孔的病理基础之一。
(“中关村在线”2011.6.13)
阅读秦媚毳的《爸爸的胳膊长》一文,完成下列各题。

    ①第一次在婆婆家吃饭,长方形的餐桌,婆婆把公公的餐具放老远,说,你爸胳膊长,远一点也不妨事。

    ②我不禁笑了,想起来,自己的爸爸也是胳膊长呢——

    ③小时候,一家人团团围坐,长方形的餐桌旁,爸爸总是坐在最远的地方,什么样的好菜佳肴,都搁置在我们兄妹的眼皮底下。

    ④我们叭叽叭叽吃得香甜,从没意识到有什么不妥,有什么不爽快。

    ⑤直到有一天,哥哥读了大学,那一年他第一次从省外回家,带了爸爸爱喝的铁观音,他沏好茶,一圈圈的烟雾氤氲,飘向坐在餐桌角落里的爸爸。爸爸欣慰地笑,哥哥说,爸,你坐中间来吧,这会儿可不用体现你的优势了。

    ⑥爸爸依然跟平时一样,叨唠一句,爸的胳膊长,坐在那里不移动。妈妈在一旁看了,推推他,你这老头子,总是仗势胳膊长咋的?!快,往前凑凑。

    ⑦从此以后,只要哥哥在家,必然要跟爸爸争抢那最遥远的餐位,哥哥的理由很充分,我个儿比爸高,当然胳膊也比爸长,爸的宝座让我也沾沾。哥哥是不由分说的样子,爸爸也不再争夺,幸福地被他推拥至中间的位置。想是胳膊总是长,一时缩起来不适应,我们发现爸爸夹菜时总是伸长手臂的样子,不禁笑他,爸爸,菜够得到了,不用总是伸胳膊了。爸爸不好意思地笑,习惯了,你们还是把我的宝座还给我吧!

    ⑧其实也就是哥哥上大学那几年,爸爸总被哥哥拥着坐在中间,等后来,哥哥带了女朋友回来——不用说,连我这个小妹也得往边儿靠,妈妈在摆放碗筷的时候,依然把爸爸的位置安排得最远,荤的素的香的甜的,妈妈总是堆在哥哥和他女朋友的眼前头,直到我嫂子进了门,爸爸依然是因为“胳膊长”而坐得离菜们汤们远远的。

    ⑨等到我也带了男朋友回家,那时又有了小侄儿,爸爸的胳膊变得更长,坐在最远的角落里,任凭谁劝,他也不换地方。有时,妈妈干脆就专门拿个菜碟,各样菜给他夹一些。“独享”的时候,他时常停下来笑眯眯地看看这个,看看那个 , “新人”总是不好意思,要跟爸爸交换场地,不等爸爸答话,妈妈总是抢先道:“你爸胳膊长!”爸爸总是笑,点着头,直到有一天,我听到他在厨房跟正在洗碗的妈妈抱怨:“我的胳膊咋就那么长呢!你总是说我胳膊长——”妈妈数落他:“_________________”看到我进去,他们不争论了,我说:“爸爸,你的胳膊原来是妈妈给你说长的哦!”爸爸像个孩子,竖起他的食指,“嘘——”他制止我,然后学着小品里那个保安的样子,一边走出厨房,一边神气地喊:“爸爸胳膊长,爸爸骄傲!”

    ⑩看着爸爸的样子,我悄悄和妈妈商量,要给侄儿们做个榜样,不能总是因为爸爸胳膊长,就总让他坐边上。妈妈说,你爸自己也不会乐意坐中间。

    ⑪后来,爸爸比妈妈先离休了,他天天上早市采购各样食材,烹调各种美味,把香喷喷的饭菜端上桌。以神厨自居的爸爸,总是坐着偏席,看着儿孙们饕餮 , 他花白的眉毛里洋溢着喜悦 , “幸福的人都是胳膊长,爸这辈子都胳膊长哩!”

    ⑫唉,亲爱的老爸,哪里是您的胳膊长,分明是您和妈妈对我们的爱无边呢!

    ⑬如今,小儿10岁了,婆婆还是在说公公的胳膊长;侄儿都读中学了,妈妈也没改变地说爸爸的胳膊长。是不是天底下的公公和爸爸,他们的胳膊都长呢——天下的父母,一样的心呀。 

【注】①饕餮(tāo tiè):贪吃的意思。

阅读下面的文字后,完成下列小题

那年的欢喜

郑彦英

①应该是1966年,我上高小,暑假的时候,威阳北塬上的马庄逢集,母亲给了我两毛钱,叫我带三个弟弟到集上逛逛,顺便买一斤盐。

②一到集上,小弟弟兴奋地指着吃食摊子嚷嚷:“油糕,麻糖,还有馄饨。哥,妈不是给你钱了么!”我一声喝住了:“还要买盐呢!一斤盐两毛钱,能吃半年。一碗馄饨两毛钱,一吧嗌嘴就没了!”小弟弟没敢再吭声,二弟和三弟见我瞪眼,也都噤了声。

③集市东头是百货店,那里卖盐,但是要到那里,必须穿过叫卖各种吃食的街道。我就在街道上走得很快,唯恐哪个弟弟被哪个美食勾住了。当然最担心的还是我的小弟弟,就抓着他的手走,没想到他走到一个炒凉粉摊跟前,猛然挣脱我的手,坐在凉粉摊前的条凳上。

④二弟和三弟都看着我,其实我也被炒凉粉那特别的香味馋得直咽口水,但我还是去拉小弟弟:“走,买盐去。”小弟弟不走,死犟着坐在凉粉摊子前,我把他提起来,他又坐下去,如摊泥。

⑤凉粉摊师傅很懂公关,知道我主事,就不看我,有意大声叫卖:“吃一口能解一年馋,才五分钱一盘!”说着就开始炒,油在鏊子里发出吱啦吱啦的声音,拱得我肚子里的馋虫乱爬。

⑥我不再吭气,心里盘算着,吃一盘凉粉,就要少称二两半的盐!于是我吼:“走,不走不要你了!”但是小弟弟铁了心,我吓不倒他,他硬着头死坐着,不看我。

⑦我实在没法了,捏着口袋里的两毛钱,转过身,背对着三个弟弟和凉粉摊子。但是,炒凉粉师傅的每一个动作,我都听得清清楚楚,特别是炒到最后,铲锅底那一层黄灿灿的凉粉锅巴的时候,师傅有意铲得浅,铲得慢,一下一下地,引诱着一街的人。

⑧凉粉铲到盘子里了,筷子重重地放到矮稟上,随后,放凉粉盘子的咯登声响在小弟弟的面前。我还是不转身,我知道三个弟弟这时候肯定都看着我,等我发话。

⑨二弟拽拽我的衣服,小声地:“哥!”三弟见我不吭声,走到我面前,怯怯地看着我。我低下头,深深地吸了一口气。

⑩这时候小弟弟说话了:“哥,闻着把人香死咧,我只吃一口,剩下的你三个吃。”小弟弟这一句话感动了我几十年。当我转过身来的时候,看见小弟弟眼巴巴地看着我,我软软地说了句:“吃吧。”他立即笑了,拿起筷子,却只央了小小一点,放到嘴里,没敢嚼,似乎在等着凉粉化在嘴里,等到咽的时候,声音却很大 , 我知道那是和着口水咽下去的。

⑪小弟弟站起来,把筷子递给我,真诚地说:“哥,好吃得不得了,里头还有豆瓣酱呢!我说:“我不爱吃凉粉,你三个吃。”说着把筷子递给二弟。

⑫二弟和三弟推让着,一人吃了一口,又让我吃,我自然还是推。小弟弟央起一筷子炒凉粉送到我嘴前面,那棕红的酱色,那飄忽的白色蒸气,顿时攻破了我的所有防线。

⑬我吃了,我有意咽得很快,却不张嘴,让那美味在嘴里回旋,心里满是酸楚。

⑭我把筷子递给小弟弟,他又推,我便把凉粉在盘子里分成三堆,让他们一人吃一堆,然后把筷子咯噔往矮桌上一放,说:“你们吃,我去付钱。”

⑮我怎么也没有想到,三个弟弟吃了两堆,剩下一堆,让我吃,我问是谁没吃,二弟说是小弟弟没吃,留给我。

⑯我没有再说话,我夹起两块,喂到小弟弟嘴里。泪水在眼眶打转。

⑰回到家里,母亲正在做饭,她见我们弟兄四个满面红光,什么也没问。我一边把盐放进罐子,一边做贼般偷偷瞄她。她身形消瘦…

⑱从这天开始的几个月里,我总觉得饭莱的味道淡了,少放了盐。我悄悄地问几个弟弟,他们也说感觉出来了,不敢问。

⑲多年以后,我问母亲那天掂出盐的重量没,母亲笑着说:“咋能掂不出来?!”我又问你知道我们把钱花在啥地方了?”母亲笑笑说:“五分钱买了我们一家人的欢喜,还有比这便宜的事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从前火车慢

黄勤

ㅤㅤ①我对火车独有一种特别情愫。

ㅤㅤ②想起绿皮火车的时候,它在我的脑海里是这番情景:伴随一声“呜……”悠长悦耳的汽笛声,长长的车身缓缓启动向前,车轮在铁轨上滚动,发出“哐哧哐哧……”的声音;它一路喷云吐雾,哐当当晃悠悠,如绿色长龙蜿蜒在山野大地,过桥穿洞,驶向传说中未知的远方——山外有城,山外有海,山外的世界很大很精彩。火车载人出门去,也风尘仆仆带来不一样衣着打扮的外来客、异乡人和新鲜事物。火车,这个绿色的庞然大物在我眼里神秘,令人向往,它是我心中的诗和远方。

ㅤㅤ③家在山区深处,出远门才乘坐火车,县城没有火车,坐火车须得先乘坐很久的客车到更远的城市。那时候往来的路途可真漫长!山里的孩子鲜有机会乘坐火车出远门,我第一次坐火车的时候还小,还要喂食奶粉。呵,幼小的我居然拥有如此神奇记忆。第二次坐火车是五岁那年,和父亲大姐去部队探望哥哥,第二次乘坐火车的记忆更清晰。天不亮被父亲叫醒,车载我们从旅馆出发去火车站,一路向前,穿越黑暗渐渐驶进越来越亮的光明世界——天亮了!我们在人潮熙攘的月台踏上火车,开始漫长旅程。对面座位上,慈祥的老奶奶给我吃甜蜜的橘子糖和包装精美的饼干,可她总是温言管束我,说头探出窗外危险,说站在座位上玩耍不安全……这让我略为扫兴不快。那一次火车之旅我初识离愁:哥哥站在车窗下的站台与我们告别,年幼的我趴在车窗上,依依不舍,却没对哥哥说一句告别的话。从此在有关火车的记忆里,便多了淡淡的离别惆怅和伤感。第三次坐火车是十五岁那年去省城福州。那次我见到了闽江。七月的清早晨风清爽,江面帆船点点宽阔无边,天水相接,浅淡灰蓝,分外宁静。年少的心被深深撼动:世界如此广阔,我要攒钱去旅游。

ㅤㅤ④再往后,还乘坐过几回火车?不太记得了,走向成人世界的路上,有太多复杂心绪,记忆便也淡了。犹记那年盛夏旅宿永安火车站附近,夜深难眠,遥望前方灯火璀璨处错综交汇的铁路,忽听悦耳的汽笛声由远而近,竟眼眶微湿,忧伤莫名。多年以后,火车还是原来的火车,而旅客关系渐变得冷淡疏离,不再随意攀谈,倒多了不少提防戒备。不会再有人笑眯眯地询问我“小姑娘你去哪里呀?”我们全家第一次乘火车去福州,二姐在过道给大家表演舞蹈、邻座大姐姐为二姐梳小辫子的温馨场景成为不复重现的传说。火车之旅渐渐变得枯燥无趣,看书倦了,便呆望窗外风景,看乘客上下来去。火车之旅多像人生旅途,每阶段都有同行者,有人相伴很长的路程,有人相伴短暂,有人中途下车,有人中途上车,或到站下车先行离开,总之很少有人从启程至终点一直陪伴左右,就算至爱亲朋亦概莫能外。

ㅤㅤ⑤车马书信慢的时代终究已过去,从前慢吞吞的绿皮火车渐渐淡出江河湖海原野大地,取而代之的是提速许多倍的高铁动车,宛若银白游龙,以雷霆万钧之势呼啸来去。铁路铺设至我家乡,每天数十班动车来来往往,经过家乡的火车站,从城市回到乡村仅三两小时之遥。相较绿皮火车,高铁动车更安全便捷舒适平稳,更得出行人青睐。可我坐在那明亮洁净的车厢,靠着柔软座椅,却觉旅途更静默孤寂——前后左右都在看手机,手机里的世界比现实更愉悦,手机那头的人比身边的人更值得敞开心扉。

ㅤㅤ⑥我深深怀念,怀念从前的火车很慢很慢,情意很深很深,日子很长很长……

(选自2022年10月7日《闽西日报》,有删改)

阅读下列文章,回答问题。

幸福的红绢花

蒋静波

①这一天,奶奶的三位同事来到我家,厂长伯伯和两位叔叔拉来一辆手推车。他们将车上的被子、小油炉、碗盆等许多东西搬进了我家。家里热闹极了。

②奶奶胸前戴着一朵大红花,像芙蓉花那么大,像太阳那么红。大红花映得奶奶的脸红通通的。我上前摸了摸那朵花。

③厂长伯伯问:“阿波,你知道今天是什么日子吗?”

④我愣了一下,盯着奶奶胸前戴着的红花,环顾四周,恍然大悟地说:“奶奶要当新娘子了。”

⑤“哈哈哈……”整间屋子爆发出阵阵笑声,就连地面上的石板也嗒嗒嗒地响了起来。

⑥奶奶瞪了我一眼,佯装生气:“小孩子,别乱讲。”

⑦厂长伯伯竖起大拇指,说:“阿波真聪明。你奶奶为厂子奉献了一辈子,今天开始就是个光荣的退休工人了,她这是和幸福结婚呢。”

⑧“就是嘛,”我说,“结婚是好事情。”但我没听清奶奶和谁结婚。

⑨大家都笑了。

⑩客人走后,奶奶摘下大红花,放在掌心,左看看,笑笑;右看看,笑笑,好像总也看不够、笑不够似的。我也凑近看,重重叠叠的花瓣外,有三片绿叶,下面有一块红绢条,写着四个金色的字。

⑪“原来是一朵假花。”

⑫“是绢花,不会谢呢。”奶奶用手绢包起绢花,“只准看,不准拿。”

⑬晚上,爹爹坐在奶奶的床边聊天,聊着聊着,奶奶说了一句“苦竹根头出苦笋”,爹爹马上打断她:“妈,这句话以后不提了,好吗?你注意一下就知道,有多少人在羡慕你。”

⑭“苦竹根头出苦笋。”这是奶奶最常说的一句话,奶奶幼年没了爹娘,青年没了丈夫,辛辛苦苦在工厂做工养活全家,供爹爹,姑妈读书,奶奶总认为自己苦海无边,无论何时何地,无论谈论什么,总会插上这么一句,就像吃饭时挂在嘴边的一粒饭。冬天,奶奶双手皲裂,渗出鲜血,奶奶会说:“苦竹根头出苦笋——冬天干活干的。”家里屋暗,雨天漏水,晴天不见阳光,奶奶会说:“苦竹根头出苦笋——能活下来已经很不错了,哪有钱盖房、买房啊?”姑妈生病了,奶奶会说:“苦竹根头出苦笋——身子弱,小时候饿出来的。”

⑮屋子里静了下来。桌上那只座钟嘀嗒嘀嗒响着。

⑯我钻进奶奶的被窝,紧张地盯着奶奶,有点儿害怕。奶奶是个说一不二的人,她说什么,一定就是什么,从来不允许别人与她唱反调。平常,即使是爹爹也不敢与她顶嘴。

⑰过了一会儿,奶奶将红绢花别在蚊帐上。瞬间,那顶泛黄的蚊帐,连同老屋,一下子被照亮了。

⑱奶奶轻轻地说:“几十年了,都说习惯了,以后慢慢改吧。”

⑲爹爹愣住了,看看奶奶,又看看那朵红绢花,好像不相信奶奶会说出这句话似的。我暗暗松了一口气。红绢花真神奇呢!

⑳第二天,奶奶将桌子搬到门外的弄堂里,将手绢摊开,露出整朵绢花。奶奶坐在桌边拣菜,豆子的妈妈问奶奶:“咦,你怎么不去厂里上班?”

㉑奶奶指着绢花,笑了笑。豆子的妈妈过来,念红绢条上的字:“光——荣——退——休!阿婶,好福气呀!”“什么好福气?苦竹……”

㉒福气,是村里人很看重的事,也是奶奶最忌讳的事。谁家办喜事,会请公认的有福气的女人缝被子,意思是让新人也沾一点儿福气。就连办丧事缝白帽子,人们也挑有福气的女人,每逢这个时候,奶奶总会躲在家里长吁短叹:“苦竹根头出苦笋——”谁都知道奶奶是孤儿,是寡妇。

㉓“退休工人不用上班也有工资拿,你是村里最有福气的人。”豆子的妈妈说。

㉔更多的邻居围了过来。现在,人们都知道奶奶光荣退休了。豆子的妈妈说:“阿婶,你得请客给我们买糖吃,让我们也沾一沾你的好福气!”

㉕奶奶看着红绢花,笑了起来。她随即从口袋里掏出10元钱,交给豆子的妈妈,说:“那。就去买点儿糖吧。”

㉖豆子的妈妈接过钱,飞快地往商店方向跑去。

㉗人越围越多。

㉘不一会儿,豆子的妈妈拎了一大袋大白兔奶糖,被人们抢了过去,就像人家结婚抢喜糖那样。奶奶笑着说:“吃吧,吃吧。”

㉙一位婆婆突然从人群中挤进来,走到奶奶跟前说:“阿嫂,什么时候有空,帮我女儿链喜被好吗?”

㉚奶奶一愣,马上说:“好,这就去。”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