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单选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云南省昆明市盘龙区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下学期道德与法治第一次联考试卷

陈嘉庚先生创办厦门大学,把“自强不息,止于至善”定为校训,对每一位厦大学子来说,“自强不息,止于至善”的校训不仅是美好的愿望,更是鞭策的动力。“止于至善”是(    )

①人的一种精神境界

②束缚着人的思想发展

③是一种“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的实践过程

④是一种向往美好、永不言弃的精神状态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举一反三
青春是生命旅途中一个崭新的起点,是人生画卷中最华美的篇章。青春的我们不会肆意放纵,“行己有耻”,青春的我们带着力量,行走在“止于至善”的道路上,让青春飞扬。盐城市某校七年级道德与法治老师组织学生开展了以下探究活动,请你共同参与。

(发现榜样)第一小组的同学在活动中收集到如下材料:

小小年纪,她以瘦弱肩膀扛起照顾整个家的责任,长年累月,毫无怨言;在学习中,她以满怀斗志迎接各种挑战,成绩优异。她就是藁城区第一中学学生褚逍磊,曾获评石家庄市“美德少年”、藁城区“十佳孝德少年”。走进褚逍磊的家,入目的是破败的墙壁、陈旧的家具,为全家遮风挡雨的仅仅是窗户上订着的几块塑料布。家庭的困苦并没有阻挡住褚逍磊奋斗前行的步伐。在学校,褚逍磊不与同学攀比物质生活,但是在学习上她却不甘落后。她从不因为家庭贫困而降低对自己学业的要求,反而付出了比别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汲取力量)第二小组的同学在深入学习褚逍磊的过程中发现:同学生病时,她主动关心询问;看到路上的垃圾,她会主动捡起;遇到需要帮助的人,她也会拿出自己不多的零花钱来救济他人。褚逍磊从来不会因为事小就不去做,而是选择在这些小事中尽自己的微薄之力,让更多人在困境中收获帮助。

(学以致用)第三小组在寻找身边的榜样过程中也发现了本校学生间存在的一些问题和现象:有些同学破坏公物;有些同学随意传播网络谣言;有些同学沉迷于网络游戏不能自拔;有些同学作业抄袭、考试作弊,被批评后还不以为然……

材料一   纪录片《典故里的科学》共5集,再现了草船借箭、百步穿杨、一骑红尘妃子笑、司马光砸缸、凿壁偷光、囊莹夜读这些经典故事中的情境。绝大部分孩子从中都受到了很好的道德教育:凿壁偷光体现了主人公刻苦读书的精神;囊莹夜读体现了主人公勤奋努力的品质……而小亮在观看了纪录片以后,却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三国演义》里诸葛亮的草船真的能借到10万支箭吗?古代真的有能在百步之外射穿杨柳叶的神射手吗?为了让杨贵妃吃上新鲜的荔枝,“皇家快递”会采取哪些运输方法?七岁小孩司马光真的能举起重石头去砸缸救人吗?匡衡凿壁偷光、车胤囊莹夜读的光得有多亮才能用来看书呢?

(1)材料一反映出小亮具有什么精神?这种精神在我们的成长中具有什么作用?
(2)作为中学生的我们应该怎样培养这种精神?

材料二   《感动中国2023年度人物颁奖盛典》2024年4月8日晚播出年度人物揭晓,他们是老科学家俞鸿儒、特教老师刘玲琍、社区干部孟二梅、泳坛名将张雨霏、水稻专家杨华德、老艺术家牛犇、友谊使者穆言灵、大国工匠张连钢、视障歌唱演员萧凯恩和蓝天卫士空军航空兵某团飞行二大队。他们把“感动”播种在每一个人的心里,续写着中国人年度精神史诗的新篇章!他们为我国广大青少年树立了学习榜样。我们应为榜样点赞,向榜样学习。

(3)请说说我们为榜样点赞,向榜样学习的理由。
(4)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我们应该怎样他们学习,做到“止于至善”?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