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材料分析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浙江省十校联盟2019届高三历史3月适应性考试试卷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们对待外国应遵循的最高行动准则是在扩大我们的贸易关系时,应尽可能避免政治上的联系。

欧洲有一套基本利益,我们则没有,或关系甚疏远。因此欧洲必定经常忙于争执,其起因实际上与我们的利害无关。因此,在我们这方面通过人为的纽带把自己卷入欧洲政治的诡谲风雨,与欧洲进行友谊的结合或敌对的冲突,都是不明智的。……我们真正的政策是避开与外界任何部分的永久联盟……”

——据《中外历史人物评说》(人教版)整理

材料二:一战历时4年多,30多个国家约15亿人口被卷入。战争使四大帝国解体,并重创英法等老牌资本主义国家,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和民族的觉醒。战后,出现了旨在维护和平的国际政治组织,但构建的国际关系格局埋下了滋生罪恶的种子。

关于一战的主要影响,大体有如下看法:①大战造成空前灾难,却成为新技术发展的催化剂;②大战使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格局受到挑战,推动被压迫民族的觉醒;③大战造成的破坏激发了人们对和平的渴望,但战争遗留问题的解决又带来新的危机。

——据(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等整理

(1)、根据材料一指出美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结合所学,指出蕴含该基本原则的“先导”。结合一战前后的相关史实说明美国如何遵循和发展这个基本原则的。
(2)、关于一战的影响,您更倾向于材料二中的哪一种看法?试结合史实加以论述。
举一反三
两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都出现新变化,世界和平与发展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对欧洲的影响是全方位的,这是在拿破仑战争后欧洲经历了一百年的大国均势和欧洲协调后的第一次大规模全面战争。关于战后签订的《凡尔赛条约》及由其确立的凡尔赛体系,有人评论道:“1919年的和平条约与1815年时的截然不同。《维也纳条约》曾组织起一个欧洲君主的社会,它承认同样的正统和平衡原则(即传统均势外交思维)。与之相反,《凡尔赛条约》建立了一个分成战胜国与战败国的欧洲。大国并不讨论一个各自都接受的共同秩序,而战胜国把某种欧洲秩序强加于战败国。”法国要防范德国再次威胁到其自身的安全;英国企图以德国来牵制法国。美国试图以民族自决权原则和一个全球性组织的方式来取代均势外交。 

——摘编自宋新宁《探寻和平之路:欧洲一体化的历史渊源》

材料二:第二次世界大战成为国际格局的真正转折点。新的国际格局的基石,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后期由反法西斯大同盟“三巨头”罗斯福、丘吉尔和斯大林确立的雅尔塔体系;其外在表现,则是美苏之间在战后逐渐形成的“冷战”态势。 

——摘编自徐蓝《20世纪国际格局的演变一种宏观论述》

材料三:冷战结束后,以美、苏为首的两极对峙局势被打破,世界格局呈现了多维发展趋势。无论从国际经济、国际政治来看还是就国际军事、大国关系而言,未来世界在很长时间内将是一个丰富多彩的多元世界,不管昔日的大国是否愿意接受这个现实,也不论发展中国家能否承受这个机缘,多极世界已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地呈现在我们面前,这同时把世界推向了和平的相对稳定的发展时期。 

——摘编自陈晓翔《浅析冷战后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材料四:中国领导人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多次提出,国际形势发生了自冷战结束以来最为深刻复杂的变化。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近年来针对21世纪的新特点、新趋势,高瞻远瞩地提出把合作共高理念体现到政治、经济、安全、文化等对外合作的方方面面,多次提出要确立断的全球观,加强全球治理,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些理念对人们认识人类文明的走向无疑是有重大启示意义的。 

——摘编自李景治、林甦主编《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