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浙江省台州市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教学质量检测(一)试卷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离春天只有20公分的雪兔

李娟

    那个冬天的雪夜,我们用十块钱买回一只野兔子。

    它还长着蓝色的眼睛呢!这种兔子又叫雪兔,它的确是像雪一样白的,白得发亮。

    我们找了一个铁笼子,把它扣在煤棚的角落里,每天都跑去看它很多次,它总是安安静静地待在那儿,永远都在慢慢地啃那半个冻得硬邦邦的胡萝卜头。我外婆跑得更勤,有时候还会把货架上卖的爆米花偷去拿给它吃,还悄悄地对它说:“兔子兔子,你一个人好可怜啊……”我在外面听见了,鼻子一酸,突然也觉得这兔子真的好可怜。

    我们都太喜欢这只兔子了,我妈常常把手从铁笼子的铁丝缝里伸进去,慢慢地抚摸它柔顺乖巧的身子,它就轻轻地发抖,深深地把头埋下,埋在两条前爪中间,并把两只长耳朵平平地放了下来。

    一天一天过去,冬天最冷的时候已经过去。我们也惊奇地注意到白白的雪兔身上,果真一天天、一根根地扎出了灰黄色的毛来——它比我们更先、更敏锐地感觉到了春天的来临。就在这样一个时候,突然有一天,这只性格抑郁的兔子终于还是走掉了。我们全家人真是又失望又奇怪又难过。

    我们出去在院子周围细细地寻找,一直找到很远的地方。好长时间过去了,每天出门时,仍不忘在雪堆里四处瞧瞧。我们还在家门口显眼的地方放了块白菜,希望它看到后能够回家。可那个空空的铁笼子一直空罩在原地。

    后来,它居然又重新从笼子里冒出来了!

    那时候差不多已经过去一个月了,我们都把老棉衣换下来了,一身轻松地干这干那。我们还把煤棚好好地拾掇了一下,把塌下来的煤堆重新码了码。就在这时,我们又重新看到了兔子。

    这不是我们的兔子是什么!它浑身原本光洁厚实的皮毛已经给蹭得稀稀拉拉的,身上又潮又脏,眉目不清的。我伸手进去摸了一下,一把骨头,只差没散开了。不知道还有没有气,看上去这身体也丝毫没有因呼吸而起伏的感觉。我飞奔去商店找我妈,我妈也急急跑来看——“呀,它怎么又回来了?它怎么回来的?”

    我远远地看着她小心地把兔子弄出来,然后用温水触它的嘴,诱它喝下去,又想办法让它把早上剩下的稀饭吃下去。好在后来,这兔子还是挣扎着活了过来,而且还比之前更壮实了一些,我高兴地看它在院子里跑来跑去,追着我外婆要吃的。

    后来我明白了——我们用来罩住兔子的铁笼子只有五面,一面是空的,而且又靠着墙根,于是兔子就开始在那里打洞——煤棚又暗,乱七八糟地堆满了破破烂烂的东西,谁知道铁笼子后面黑咕隆咚的地方还有一个洞呢?我们还一直以为兔子是从铁笼子最宽的那道栅栏处挤出去跑掉的呢。

    那个洞很窄的,也就手臂粗吧,我就把手伸进去探了探,又手持掏炉子的炉钩进去探了探,居然都探不到头!后来,他们用了更长的一截铁丝捅进去,才大概地估计出这个小隧道可能有两米多长,沿着隔墙一直向东延伸,已经打到大门口了,恐怕再有二十公分,就可以出去了。

    我无法想象在这一个月里,它一次又一次独自面对过多少的最后时刻。在绝境中,在时间的安静和灵魂的安静中,它感觉着春天一点一滴地来临。有时也爬回笼子,啃咬纸箱子和煤渣。整整一个月我的心震颤了。而此时,兔子两只前爪抱着我外婆的鞋子像小狗一样又啃又拽——它好像什么都不记得了。它总是比我们更轻易抛弃掉不好的记忆,它总是比我们更多地感觉着生命的喜悦。

(1)、阅读文章,感受作者养兔的心路历程,从文中找出词语填入横线。

喜欢——①——②——③

(2)、联系上下文品味句子,从描写方法的角度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它就轻轻地发抖,深深地把头埋下,埋在两条前爪中间,并把两只长耳朵平平地放了下 来。

(3)、读第13段画横线句子。下列两种版本的标点符号,你建议作者使用哪种,为什么?

A.整整一个月。我的心震颤了!

B.整整一个月……我的心震颤了……

(4)、简要分析文章最后一段的作用。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文后各题。

最大的事情

(刘亮程)

    一年中我们在地里忙上一个月(一辈子在村里也就住几十年),把麦子打掉,麦草扔在地边,便走了。不管活儿干没干完,都不是我们的事情了。

    老鼠会在仓满洞盈之后,重选一个地方打新洞。也许就选在草棚旁边,或者草垛下面。草棚这儿地势高、干爽,适合人筑屋、鼠打洞。麦草垛下面隐蔽、安全,麦秆中少不了有一些剩余的麦穗麦粒足够几代老鼠吃。鸟会把巢筑在我们搭起的草棚上,在长出来的那截木头上,涂满白色鸟粪。野鸡会从门缝钻进来,在我们曾经睡觉的草铺上,生几枚蛋,留一地零乱羽毛。

    这些都是给下一年来到的人们留下的麻烦事情。下一年,一切会重新开始。剩下的事将被搁在一边。

    如果下一年我们不来。下下一年还不来。

    如果我们永远地走了,从野地上的草棚,从村庄,从远远近近的城市。如果人的事情结束了,或者人还有万般未竟的事业但人没有了。再也没有了。

    那么,我们干完的事,将是留给自然最大的事情。

别说一座钢铁空城、一个砖瓦村落。仅仅是我们弃在大地上的一间平常的土房子,就够它们多少年收拾。

    草大概用五年时间,长满被人铲平踩瓷实的院子。草根蛰伏在土里,它没有死掉,一直在土中窥听地面上的动静。一年又一年,人的脚步在院子里来来去去,时缓时快,时轻时沉。终于有一天,再听不见了。草根试探性地拱破地面,发一个芽,生两片叶,迎风探望一季,确信再没锨来铲它,脚来踩它。草便一棵一棵从土里钻出。这片曾经是它们的土地已面目全非,且怪模怪样地耸着一间土房子。

    草开始从墙缝往外长,往房顶上长。

    而房顶的大木梁中,几只蛀虫正悄悄干着一件大事情。它们打算用七八十年,把这棵木梁蛀空。然后房顶塌下来。

    与此同时,风四十年吹旧一扇门上的红油漆。雨八十年冲掉墙上的一块泥皮。

    厚实的墙基里,一群蝼蚁正一小粒一小粒往外搬土。它们把巢筑在墙基里,大蝼蚁在墙里死去,小蝼蚁又在墙里出生。这个过程没有谁能全部经历,它太漫长,大概要一千八百年,墙根就彻底毁了。曾经从土里站起来,高出大地的这些土,终归又倒塌到泥土里。

    但要完全抹平这片土房子的痕迹,几乎是不可能。

    不管多大的风,刮平一道田埂也得一百年功夫;一只随意弃在塘边的碎瓷碗,三百年后依旧会硌疼一只野鸭的蹼掌;一个从空中飘过的白色塑料袋,也许会造成千年后野地里一只兔子的死亡;一根扎入土地的钢筋,带给土地的将是永久的刺痛;几乎没有什么东西能够消磨掉它。

    除了时间。

    时间本身也不是无限的。

    所谓永恒,就是消磨一件事物的时间完了,但这件事物还在。

    时间再没有时间。

(选自《刘亮程文集》,略有删改)

阅读《宗月大师》,完成小题

宗月大师

老舍

       ①在我小的时候,我因家贫而身体很弱。我九岁才入学。因家贫体弱,母亲有时候想教我去上学,又怕我受人家的欺侮,更因交不上学费,所以一直到九岁我还不识一个字。说不定,我会一辈子也得不到读书的机会。因为母亲虽然知道读书的重要,可是每月三四吊钱的学费,实在让她为难。母亲是最喜脸面的人。她迟疑不决,光阴又不等待任何人,荒来荒去,我也许就长到十多岁了。

       ②有一天刘大叔偶然的来了。一进门,他看见了我。“孩子几岁了?上学没有?”他问我的母亲。他的声音是那么洪亮 , 他的衣服是那么华丽,他的眼是那么亮,他的脸和手是那么白嫩肥胖,使我感到我大概是犯了什么罪。我们的小屋、破桌凳、土炕,几乎禁不住他声音的震动。等我母亲回答完,刘大叔马上决定:“明天早上我来,带他上学,学钱、书籍,大姐你都不必管!”我的心跳起多高,谁知道上学是怎么一回事呢!

       ③自从做了学生以后,我时常的到刘大叔的家中去。他的宅子有两个大院子,院中几十间房屋都是出廊的。院后,还有一座相当大的花园。宅子的左右前后全是他的房屋,若是把那些房子齐齐地排起来,可以占半条大街。此外,他还有几处铺店。每逢我去,他必招呼我吃饭,或给我一些我没有看见过的点心。他绝不因我是一个苦孩子而冷淡我,他是阔大爷,但是他不以富傲人。

       ④在我由私塾转入公立学校去的时候,刘大叔又来帮忙。这时候,他的财产已大半出了手。他是阔大爷 , 他只懂得花钱,而不知道计算。人们吃他,他甘心教他们吃;人们骗他,他付之一笑。他的财产有一部分是卖掉的,也有一部分人骗了去的,他不管; 他的笑声照旧是洪亮的

       ⑤到我在中学毕业的时候,他已一贫如洗,什么财产也没有了,只剩了那个后花园。不过,在这个时候,假若他肯用用心思,去调整他的产业,他还能有办法教自己丰衣足食,因为他的好多财产是被人家骗了去的。可是,他不肯去请律师,贫与富在他心中是完全一样的,假若在这时候,他要是不再随便花钱,他至少可以保住那座花园,和城外的地产。尽管他自己的儿女受着饥寒,尽管他自己受尽折磨,他还是去办贫儿学校、粥厂等慈善事业。他忘了自己。

       ⑥在我出国以前,刘大叔的儿子死了。而后,他的花园也出了手。他入庙为僧,夫人与小姐入庵为尼。

       ⑦现在,他每日一餐,入秋还穿着件夏布道袍。这样苦修,他的脸上还是红红的,笑声还是洪亮的

       ⑧出家以后,他不久就做了一座大寺的方丈。可是没有多久就被驱除出来。他是要做真和尚,所以他不惜变卖庙产去救济穷人。庙里不要这种方丈。一般地说,方丈的责任是要扩充庙产,而不是救苦救难。离开大寺,他到一座没有任何产业的庙里做方丈。他自己既没有钱,他还须天天为僧众们找到斋饭吃,同时,他还举办粥厂等慈善事业。他穷,他忙,他每日只进一顿简单的素餐,可是他的笑声还是那么洪亮

       ⑨去年,有一天他正给一位圆寂了的和尚念经,忽然闭上了眼就坐化了。火葬后,人们在他的身上发现许多舍利。

       ⑩没有他,我也许一辈子也不会入学读书;没有他,我也许永远想不起帮助别人有什么乐趣与意义。他是不是真的成了佛,我不知道。但是,我的确相信他的居心与言行是与佛相近似的。我在精神上、物质上都受过他的好处,现在我的确愿意他真的成了佛,并且盼望他以佛心引领我向善,正像在三十五年前,他拉着我去入私塾那样!

       ⑪他是宗月大师。

(有删节)

阅读《月光下的父与子》,完成下列小题。

月光下的父与子

       ①记忆深处,始终留存着一帧清晰的画面,是个月光如水的夜晚,一老一少在穿越大戈壁的铁路线上前行。信号灯随着脚步起伏闲闪烁烁:月光极温柔地流洒在他们身上,宛如发亮的软缎……

       ②这是我和父亲。

       ③那年,我参加工作来到一个四等小站养路工区。它坐落在茫茫戈壁上,管辖的十公里线路两旁,除去洪水冲刷遗留下的锯齿般深浅不一的壕沟,便是高高低低的沙石丘。放眼望去,目光所及,除却在漠风中簌簌抖动的稀稀疏疏的戈壁草,看不到一丝人烟。一时间,我的情绪几乎降到了冰点。不久,一位老巡道工退休了,一时找不到合适人。于是,我接过巡道包,在孤寂和漠风中沿着高高的路基整整走了四年。

       ④我当巡道工后的一天,那趟唯一的慢车停下时,车上竟然走下了已退休的父亲。他说,想看看我,看看我工作的地方。列车开走后,他站在路基上默默地向四野瞅了又瞅,一天也没有说几句话。那晚,恰是我后夜的班,父亲提出要和我一起去巡道。

       ⑤望着父亲执拗的目光,我只好点头。月光下,路基两旁的大戈壁,远处的山脉变得朦朦胧胧。静极了,只有我们的脚步在响。

       ⑥父亲不说话,目光不时掠过月光笼罩下的戈壁深处,间或瞅一眼路基下面目光未能涉足的地方。我明白父亲的意思,极力要使他开心。于是,我讲起早先听来的故事:刚开站时,有个老巡道工胆儿特别大。一天夜里遇上只狼,人与兽围着公里牌周旋了半夜,老巡道工毫不畏惧,硬是用巡道锤砸断了狼的腰杆。过后,几个小青年打赌,谁能吓住老巡道工便是小站英雄。还真有个二愣子,胸脯一拍去了,埋伏在信号机外公里牌后。那晚没有月亮,伸手不见五指。老巡道工一路检查着线路来到公里牌旁。二愣子“嫩”地带着风声扑上来,老巡道工来不及躲闪,情急中,挥起手中信号灯兜头一下。一声惨叫,二愣子叽里咕噜滚下路基。最后,还是老巡道工把他背了回来。二愣子英雄没当成,倒落了个处分。我说着说着笑了。父亲没笑,声音低沉地问:

       ⑦“现在还有狼没?”

       ⑧“现在?”我打哈哈,“别说我,退休的那位也没见过。大概,大概全让火车吓到山里去了。”父亲摇头;“不能大意。”

       ⑨“没事!”我满不在乎,踢着小道砟一步一根枕木地向前走。吹起的口哨声和道砟与钢轧的碰撞声在寂静中传出很远。父亲走得很慢,手里拿着一柄伴随了他大半辈子的检点锤,走几步就在钢轨上四下里敲敲。我的回答大概让父亲很不满意,父亲嗯一声说:“什么没事!就你这样……”话没说完,父亲突地站住了:“慢走,这里有些不对!”父亲要过我手中的信号灯,凑近一块“鱼尾板”,又用检点锤反复敲敲,“听着没?它断裂了。”父亲的语气近乎命令,“有备用的吗?抓紧把它换下来。”

       ⑩我怀疑地看看“鱼尾板”,捡起块道砟敲敲,听不出什么,又看看父亲。父亲急了,大声道:“还愣着干什么?快去找‘鱼尾板’!”

       ⑪我拔腿向几十米外的铁轨架跑去,不一会儿,又气喘吁吁地抱块备用的“鱼尾板”跑回来。父亲已经取出巡道包里的扳手在卸螺栓了。

       ⑫父亲虽然退休几年了,干起活来依旧很利索,几分钟的工夫就换好了“鱼尾板”。卸下的那块我双手举起摔到钢轨上,立即断成了两截。我瞪大眼,倒出了口冷气,惊讶地对父亲说:“好悬啊!多亏您发现了……您是怎么发现的啊?”

       ⑬父亲的话语里流露出几分自得:“声音里听出的呀。”

       ⑭我由衷地说:“您真行!”

       ⑮父亲来后第一次笑了:“我干了几十年的检车员呢,凭的就是耳朵和眼睛……”

       ⑯远处,闪起机车雪亮的头灯,我面朝机车站好,提起信号灯。很快,一列客车开过来,卷起一股强劲的夜风。父亲紧挨着我,望着一格格疾速掠过的明亮车窗。我听到父亲在说话:“这什么工作都得有人来干啊,你不来,别人也得来。”

       ⑰列车走远了,我回过头奇怪地看着父亲。父亲依旧望着远去的列车,沉默一阵又开口道:“你说没狼,也许吧,但随时会出现的设备隐患和戈壁上的黑风也猛若虎狼啊,不能大意的。巡道工身上担着天大的责任,你要担得起!”

       ⑱夜空下,父亲与月光融合在一起。那一刻,我有种奇妙的感觉,觉得父亲的话就是那月光,水样漫过我的全身,使我的灵魂在瞬间得到了净化。我情不自禁地大声对父亲道:“爸,您放心吧,您儿子一定会担得起的……”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爱的尊严

    将近“五一”小长假,来银行取钱的人挤满了大厅,一个接一个取钱、存钱、转账的,忙得我头都要大了。这天快中午的时候,一个30岁左右民工模样的男人在被我叫了号以后凑上来,一个20多岁的女人也紧跟过来。我生气地脸一黑喝道:“排队,叫了号再过来。”可是那女人还是没有回转的意思,民工兄弟不好意思地冲我笑笑:“我们一起的。”

    他把银行卡递进来说:“取点零花儿。”我一下子就急了:“取小额到外面自动取款机去取!”他一脸难为情地说:“我们就在这里取吧,排了半天队了。”

    “给你说了到外面去取、到外面去取,你怎么就听不明白呢……”我急了。

    可那民工兄弟还是坚持在窗口取。“天!我服了。”没奈何,只好把银行卡接了过来,没好气地说:“取多少?”

    民工兄弟说:“看看里面还有多少钱。”

    在密码提醒后,他输入了密码,我的脸一下子绿了……

    怪不得他非要坚持在这里取,因为那卡上的钱在自动取款机上根本就取不出来。我有些嘲笑地说:“还有37元6角——”我故意把声音拉得很长,大厅里的所有人应该都听得倍儿清楚。

    只见民工兄弟脸一红:“那……那就取30吧。”

    我心里想:取这么点儿钱还折腾我,也叫你丢丢人。不一会儿,我把30元钱丢给了男人。

    这时中午替班的来了,我交了班以后,匆忙去了街对面的一家面馆,因为我早就饿坏了。可是走进店里,却发现那民工兄弟和他的女人也在里面,女人的面前摆着刚刚盛好的一大碗“担担面”,而男人的面前则是一碗亮亮的白开水……

    女人手里拿着筷子,却怎么也不见落进碗里,表情阴郁。民工兄弟见我走了进来,一下子红了脸,向里面转了一下头,大概是因为刚才在银行里的窘态,有些害羞。

    我也忙知趣地快走几步来到吧台对老板娘说:“来一小碗担担面,打包带走。”在等面的几分钟里,我听见民工兄弟低声对女人说:“吃吧,你吃点吧!不为自个儿,也得为肚子里的孩子。”声音里明显带着哀求。我侧眼一看才发现女人是个孕妇。“我知道这事儿怨我,我不该把攒的钱借给刘三儿,可人家刘三儿他爹在医院里等着救命呢,你叫我说个啥?本以为过年老板还能给咱发两千,谁知道工地被质监局查封。吃吧。吃了这碗面,咱就回家,搭大志的货车走……”

    我的心一下子提了起来,脸也跟着一下子红了,后悔不明真相的自己刚才那么对他。

    我拿了面,塞给老板娘15元钱,小声对她说:“再给西边最北头那张桌子上碗面,我结账!我老家一个兄弟。”然后快步跑出了面馆。

    我不想当面说清,是不想让民工兄弟再难堪。他是个好人:是个同伴遇到难处会毫不犹豫帮一把的好心人,是个懂得疼老婆、对孩子负责的好男人。而我需要做的不是堂而皇之的施舍,而是必须替他好好维护他那份虽然艰难、但却高贵的——爱的尊严。也让他觉得这世界上还有和他一样的好心人,让他可以有信心、有勇气把内心那份爱的尊严继续下去、坚持下去……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