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语言表达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下列语段在表达上有三处不同类型的逻辑错误,请参考示例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逻辑错误。

5月8日是世界微笑日。微笑沟通着人们的情感,所谓“一笑泯恩仇”就是说微笑能化解人们之间的恩与仇。微笑,因为体现的都是亲切友善的情感,所以往往比语言更真实、更富有魅力。而露平和欢愉的微笑,说明心情愉快,充实满足,乐观向上。可以说,有微笑的人生就能趋于幸福,有微笑的社会才会更加和谐。

示例:不合事理(否定失当):人们之间的“恩”,不应该被化解。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孟子批评墨家的兼爱是“无父”的“禽兽”理论,他说:“杨氏为我,是无君也;墨氏兼爱,是无父也。无父无君,是禽兽也。”孟子在反驳中所使用的方法是①____,即将墨家的兼爱理论归结为“无父”或“禽兽”的错误结论,从而证明兼爱是不成立的。这里孟子运用的是一个隐藏了结论的三段论推理,而且把小前提前置了,还原一下这个三段论就是:

无父(无君)是禽兽,

墨家的兼爱是无父的,

所以,墨家的兼爱是一种禽兽理论。

那么孟子的这个推断成立吗?当然不成立,因为这个小前提本身就是不真实的。为什么说小前提不真实呢?我们试着分析一下“墨氏兼爱,是无父也”这个小前提是如何得出的,便应该清楚了。墨家的兼爱强调无差别,人与人之间平等相待,没有人、己、亲、疏的区别;而儒家的仁爱则强调有差别,②____。孟子因此认定墨家的兼爱是无父,以三段论推理形式可作如下分析:

(                 ),

(                 ),

因此,墨家的兼爱是“无父”。

这个推论在结构上没有问题,但是它的大前提换一种表达就是:对待父亲与对待他人有差别就是“有父”。这显然是儒家的观点。孟子批评墨家“兼爱是无父”的观点,却从自己的观点出发而非从共识出发,这在逻辑上是不能成立的。因此孟子的整个推论也就不能成立。

墨家和儒家之间,互相批评、相互指责,从而构成了彼此之间长期的思想论争。其实,墨家和儒家,在“爱”的思想上,一个从外到内,一个从内到外,③____,将有可能产生出更加合理而全面的思想。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孟子批评墨家的兼爱是“无父”的“禽兽”理论,他说:“杨氏为我,是无君也;墨氏兼爱,是无父也。无父无君,是禽兽也。”孟子在反驳中所使用的方法是①      , 即将墨家的兼爱理论归结为“无父”或“禽兽”的错误结论,从而证明兼爱是不成立的。这里孟子运用的是一个隐藏了结论的三段论推理,而且把小前提前置了,还原一下这个三段论就是:

无父(无君)是禽兽,

墨家的兼爱是无父的,

所以,墨家的兼爱是一种禽兽理论。

那么孟子的这个推断成立吗?当然不成立,因为这个小前提本身就是不真实的。为什么说小前提不真实呢?我们试着分析一下“墨氏兼爱,是无父也”这个小前提是如何得出的,便应该清楚了。墨家的兼爱强调无差别,人与人之间平等相待,没有人、己、亲、疏的区别;而儒家的仁爱则强调有差别,②     。孟子因此认定墨家的兼爱是无父,以三段论推理形式可作如下分析:

(                            ),

(                            ),

因此,墨家的兼爱是“无父”。

这个推论在结构上没有问题,但是它的大前提换一种表达就是:对待父亲与对待他人有差别就是“有父”。这显然是儒家的观点。孟子批评墨家“兼爱是无父”的观点,却从自己的观点出发而非从共识出发,这在逻辑上是不能成立的。因此孟子的整个推论也就不能成立。

墨家和儒家之间,互相批评、相互指责,从而构成了彼此之间长期的思想论争。其实,墨家和儒家,在“爱”的思想上,一个从外到内,一个从内到外,③      , 将有可能产生出更加合理而全面的思想。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