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单选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广东省汕头潮南实验学校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

2017年是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60周年。下表是“一五”计划期同农、轻、重工业产值增长速度和比重变化情况,其中认识正确的是(    )

行业比重

1953—1957年平均增长速度(%)

1953年农、轻、重比例(%)

1957年农、轻、重比例(%)

农业

4.5

52.8

43.5

轻工业

12.8

29.6

29.2

重工业

25.4

17.6

27.3

A、农业增长缓慢,说明国家对农业发展没有政策支持 B、轻工业发展平稳,成为繁荣市场经济的中坚力量 C、重工业发展快速,说明国家优先发展重工业 D、从农、轻、重各方面的发展来判断,我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举一反三
史实与推论:科学全面地解读史实或史料,可以得出正确的历史推论。请对下面的推论作出判断。

史实

推论

正误

……下午3时,中央人民政府秘书长林伯渠宣布典礼开始,乐队高奏《义勇军进行曲》。54门礼炮齐鸣28响,在庄严雄壮的国歌声和震天动地的礼炮声中,毛泽东主席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

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的结束和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国从此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blank#}1{#/blank#}

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了……我们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28年浴血奋战,打败日本帝国主义,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是历史的结论。

{#blank#}2{#/blank#}

中央人民政府采取没收官僚资本,稳定物价,统一全国财政收支,开展“三反”“五反”运动等措施;于1952年底胜利完成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工作。

改变了我国经济的落后面貌,我国已初步建立起独立的工业体系,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

{#blank#}3{#/blank#}

(1954年宪法草案)初稿形成后,先在中央政治局和全国政协研究,接着在全国8000多位有广泛代表性的人物中讨论,共提出5900多条修改意见。《宪法草案》公布后,在人民群众中普遍组织讨论,讨论历时3个月,参加人数达1.5亿,不少意见被宪法草案起草委员会采纳。

这部宪法充分反映了人民的意志,代表了各族人民的利益,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性质的宪法。

{#blank#}4{#/blank#}

1971年9月13日,林彪等人篡党夺权阴谋败露后乘飞机仓皇出逃,在蒙古人民共和国温都尔汗机毁人亡。

林彪反革命集团被粉碎标志着“文化大革命”的结束,我国从此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新阶段。

{#blank#}5{#/blank#}

1979年3月,邓小平旗帜鲜明地提出,在中国实现四个现代化,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无产阶级专政,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四项基本原则的提出,为我国的改革开放和整个现代化事业进一步指明了社会主义的正确方向。

{#blank#}6{#/blank#}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科技成就大事年表(部分)

    1949年  中国科学院成立

    1953年  第一根无缝钢管;第一个汽车制造厂

    1956年  党中央发出了“向科学进军”的号召

    1958年  第一台半导体大型体计算机

    1960年  第一批国产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

    1966年  第一枚导弹核武器;哥德巴赫猜想研究取得重要成果

    1969年  第一座卫星地面接收站;第一台磁带录像机

    1970年  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第一枚自行研制的大运载火箭

    1983年  第一台亿次巨型电子计算机;研制成功钕铁硼永磁材料

    1984年  第一个南极科学考察站;首创准晶体研究重要成果

    2003年  载人航天飞船发射成功

    2015年  屠呦呦荣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2019年  工信部正式发放5G商用牌照

材料二:邓小平说:“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中科院院士王方定老人描述曾经的经历:“房间里摆满了床,连厨房里放着一个上下铺……那里的海拔高,水最高只能烧到80摄氏度,馒头都蒸不熟……”“到西北去会害怕?不会啊,那是我们的光荣,我们这代人没参加过两万五千里长征,这样的机会就是光荣啊,机会来了,就要上啊!”回忆起当年,王方定的记忆里没有畏惧,只有激动和兴奋,“你想想,你是在做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啊!”

材料三: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评选委员会成员马茨·瓦尔格伦对新华社记者说,他非常敬佩屠呦呦及其科研团队不断坚持研究工作的钻研精神,他们的基于传统中医药的科研成果为世界作出巨大贡献,“尤其是给不发达国家带来福祉,这对世界人民来说非常重要”。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