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材料分析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六单元世界资本主义政策的调整单元测试(一)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8世纪,英国的重商主义政策已非常成熟。除法国外,英国与葡萄牙、西班牙、奥地利、德国等其他欧洲国家开展贸易谈判时,都以掌握制造业为基本原则。诚如李斯特所言:“英国人所定的一切商业条约总不脱离一个倾向,要在有条约关系的一切国家扩展他们工业品的销路,给予对方的表面利益则在农产品与原料方面。”此外,当法国对战争的认识局限于大陆争霸时,英国则非常明确地指向了海权和殖民地,不惜一切代价摧毁了法国的海军力量并抢夺了法国绝大部分海外殖民地。

——整理自丁涛、贾根良《流行的经济学思潮与经济政策制定者的辨别力》——基于《18世纪英法(伊甸条约)的案例研究与当代启示》

材料二:20世纪70年代后期开始,美国对外经济制裁的意识形态色彩越来越浓。但美国并没有放弃对現实主义的考虑,加之非传统安全挑战的上升,美国对外经济制更加主动和富有进攻性。越战后,为了重塑美国的国际形象,恢复美对外政策的道德感召力,卡特总统提出“人权外交”,对所有违反美国人权标准的国家实行经济制裁。

——摘编自阮建平《二战后美国对外经济制裁》

(1)、根据材料一,归纳18世纪英国重商主义政策的主要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70年代后期美国对外经济制裁的背景。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中英、美两种经济政策的共同之处。
举一反三
科技进步推动了经济全球化2019年1月22日至25日,世界经济论坛2019年会在瑞士达沃斯召开,年会主题为“全球化4.0,打造第四次工业革命时代的全球结构”。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工业革命的展开有多种原因,其中,封建制度的结束就是一个明显的工业革命导火线。随着封建制度于18世纪初在西方消失,贵族及大地主所享有的各种特权(例如贸易的专利)也随之消失。这些改变推动了自由贸易,形成了更大规模的市场,使工商业的发展更为蓬勃。在这种改变下,旧有的家庭式工业生产模式已不能满足贸易发展的需要,所以人们便致力改进生产技术和生产模式以增加产量,因而引发了工业革命。

材料二

材料三  克林顿政府采纳了供给学派“平衡预算”的财政政策,财政赤字逐年减少,并在1998年出现盈余。为了实现低通胀率和低失业率条件下的温和增长,美联储的货币政策在实施过程中,常常是松中有紧、紧中有松。政府还推出“信息高速公路”计划,抢先占领信息科技的全球制高点,教育投资从1989年的3500亿美元增加到2000年的6500亿美元,把开拓国外市场置于对外战略的优先地位,制定了美国有史以来的第一个“国家出口战略”。

——王清平《论美国新经济的实质》

材料四  梁启超在《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中说:“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先从机器上感觉不足……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便是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