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单选题 题类:模拟题 难易度:普通

人教部编版2018-2019学年中考历史模拟试卷(二)

有人认为,从洋务运动到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化道路上的量变,辛亥革命则是一次飞跃。这里的“飞跃”是指辛亥革命(    )
A、推翻了封建制度 B、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C、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D、推翻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
举一反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由辛亥革命所唤起的中国社会的希望,同民国初年中国社会的黑暗之间形成一种巨大的落差,巨大的落差产生了巨大的波潮,于是而有新文化运动。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出席巴黎和会的中国代表顾维钧曾回忆道:“以前我们也曾想过最终方案可能不会太好,但却不曾料到结果竟是如此之惨。”中国人民彻底清醒地认识到“公理难伸,强权未已”,爱国风暴汹涌而至。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五四运动,孕育了以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为主要内容的伟大五四精神,其核心是爱国主义精神”。

——钟轩理《五四精神与中国道路》

材料二: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直接推动了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不是偶然的。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中国革命就有了新的领导核心力量,这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区别于旧民主主义革命最根本的特征。

——钟轩理《五四精神与中国道路》

材料三: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条道路来之不易,它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是在对近代以来170多年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是在对中华民族5 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

——习近平《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戊戌政变后数年,革命之论渐昌。1903年,章炳麟著《驳康有为论革命书》、邹容著《革命军》,革命之焰益炽。章炳麟与徐锡麟等设光复会于上海,黄兴、宋教仁等亦立华兴会于湖南。是岁,黄兴、宋教仁举事柳州,败后,二人走日本,刊杂志《二十世纪之新支那》,以鼓吹革命。1905年,孙文至日本,联合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成立中国同盟会,确定政治纲领,并在《民报》上阐发为“三民主义”。1906,萍浏醴起义,失败。1907年孙文领导忠州起义,不克。同年,锡麟、秋瑾举事,不克。同期,保皇派的《新民丛报》主张君主立宪,与《民报》相对峙,公开论战…至1911年武昌起义止,革命派先后发动了十余次反清武装起义。

——摘编自吕思勉《中国近代史》《新编中国史·中国近代史-危局与变革》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武昌起义爆发前革命党人为实现民主共和进行的努力。

材料二 武昌起义后宣布独立的省份示意图

——据《新编中国史·中国近代史一危局与变革》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当时革命形势发展的特点。

材料三   初中历史教科书对辛亥革命的评价(部分)

北洋政府时期

辛亥革命后“专制政体于此告终,共和政体于此开幕矣”。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

辛亥革命后“帝制告终,民治开始”。

新中国成立后

50年代

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来的封建君主制度,产生了中华民国,制定了临时约法'"。

70年代

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21世纪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摘编自《初中历史教科书中辛亥革命评价的“变”与“不变”》

(3)根据材料三,概括不同时期初中历史教科书对辛亥革命评价的共同之处,并结合你对辛亥革命的理解,续写一项辛亥革命的其他积极作用。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