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材料分析题 题类:模拟题 难易度:普通

山东省菏泽市2019届高三下学期历史第一次模拟考试试卷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宋太祖说:“不抑兼并,富室连我叶陌,为国守时尔。缓急盗贼发,边境扰动。兼并之财,乐于输纳,皆我之物。”宋朝除国有土地即公田外,私人土地的交易只需要办理正常的交易手续。将交易土地的契约向当地政府呈报,得到政府的认可,盖上官府的印信(这种田契谓之红契),土地所有权的转移就算完成了。

——摘编自张云华《中国农地流转问题调查》

材料二:孙中山认为:“原夫土地公有,实为精确不磨之论。人类发生之前,土地已自然存在,人类消灭以后,土地必长此存留。可见土地安为社会所有,人于其间又恶捍而私之那。”“欲求生产分配之平均,亦必先将土地收回公有,而后始可谋社会永远之幸福也。”

——摘编自吴剑杰《孙中山及其思想》

材料三:中共真正开展的土地改革,始于1946年,终于1958年左右。这一轮土地改革,是分三个阶段推进的:第一阶段,按照1946年“五四指示”,不触及中农和富农的利益,让广大贫农获得土地.第二阶段,中共夺取政权之后,在全国推行的土地改革,打破了乡村旧有的秩序,建立了新的基层政权组织。第三阶段,通过“集体化”(初级社、高级社),建立了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

——摘编自刘正山《大国地权中国五千年土地制度变革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朝的土地政策,并对此予以评价。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提出的土地政策并说明其目的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共三个阶段土地政策的影响。
举一反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元时期、统治阶级出于维护自身统治的需要,在重视农业生产、促进农业发展方面,除改进和创新的农具、提高水肥管理技术的外,农书的编纂与印刷也是重要表现。 北宋天禧四年(1020年),中央政府下令刊刻《四时纂要》等月令体农书,并颁发给地方官员加以推广,从而极大地促进了书中所述的农业知识的传播、流传。元代农学家王祯的《农书》和徐光启的《农政全书》,是当时大型综合性农书的典型代表,这些农书往往篇幅宏大,字数较多,图文并茂。在元泰定五年(1328年),官印黄历高达三百多万本,平均每4户就有一册,更为普及的历书客观上促进了宋元时期农业的发展。

———摘编自殷三、李浩《雕版印刷对宋元时期农书传播的促进作用》

材料二

宋元时期,中国传统农业在全国范围内得到蓬勃发展。 宋元朝廷设立了专门的劝农机构和劝农官,认为“农桑,王政之本也”。 宋元时期走上仕途并不意味着从此告别农桑,有许多人做了地方官,仍要劝课农桑、推广农事,各级官员仍要把加强农业管理作为自己的主要职责,农桑是官员考核的主要内容。宋元时期,城市以经济中心的优势吸引能工巧匠,培育出许多蔬菜、花卉,为城市人口提供所需的供应,“大抵都城左近,皆是园圃,百里之内,并无闲地”。宋元时期,随着中外交流的加强,农学著作记述的内容也日益丰富,如元代官修农书《农桑辑要》就记录了甘蔗、茶叶等物种的引种国外情况。

——摘编自朱晓琴、员立亭《宋元时期农学著作全面发展的特点及社会原因研究》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