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型:材料分析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浙江省温州市2019届高三历史适应性考试试卷
材料一:鸦片战争真正使中国人切身地感到世界的存在,在七万里之外竟然存在一个能打败数千年文明古国的蕞尔小夷。这么远的距离,那么小的国家,光是这两个数字就足够使中国人深切地认识到,传统的地理观念必定存在着某种毛病。于是就在战争期间与战争之后究心于世界地理,产生了两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地理著作,一是魏源的《海国图志》,一是徐继畬的《瀛寰志略》。如果说魏源是近代中国第一批睁眼看世界的人,那么徐继畬就是第一个正眼看世界的人。
材料二:
魏源《海国图志》 |
徐继畬《瀛寰志略》 |
“海国”自唐宋以来多见于诗文中,意思为“海外之国”,与“海内”相对;海内即天下,海外即四夷。《海国图志》即《四夷图志》 |
“瀛环”是徐继畬发明的词汇。“瀛”指大海,瀛所环者,全世界也。徐继畬知道地球上陆地被大海包围,故取此名。 |
内容没有包含中国在内。 |
内容中包含了中国,并把中国置于亚洲中。 |
1841年受林则徐嘱托开始着手编写,于1842年完成五十卷本。以《四洲志》为底本,抄撮现成文献资料为主。 |
开始于1843年,完成于1848年。共计十卷。广泛收集资料、大量吸收西方地图,加以慎密考证,有所弃取。 |
第一部分分为海防思想、第二部分分为世界地理、第三部分是杂录。全书贯穿经世致用的思想,魏源指出此书是“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
不以提出具体对付夷人的办法为己任,而是从纯学术角度介绍各国的地理与政治制度,作者没有直接表达自己作此书的旨趣。 |
——上述材料均摘编自周振鹤《正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近代以来,一些有识之士,勇立潮头,审时度势,引领时代,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
人物 | 生活年代 | 言论 |
魏源 | 1794—1857 | 广东互市二百年,始则奇技淫巧受之,继则邪教毒烟受之,独于行军利器则不一师其长技,是但肯受害不肯受益也。——《海国图志》 |
严复 | 1854—1921 | 体用者,即一物而言之也。中学有中学之体用,西学有西学之体用。分之则两立,合之则两亡。今之称西人者,其命脉云何?则自由与不自由异耳。中国人最重三纲,而西人首明平等。——《与(外交报)主人论教育书》 |
李大钊 | 1889—1927 | 这回战胜的,不是联合国的武力,是世界人类的新精神。不是那一国的军阀或资本家的政府,是全世界的庶民。这新纪元的世界改造,就是这样开始。资本主义就是这样失败,劳工主义就是这样战胜——《庶民的胜利》 |
中国近代史一些重大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
时间 | 重大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 | |
中国近代史前期 (1840—1919年) | 19世纪40、50年代 | 鸦片战争、开眼看世界、太平天国运动、第二次鸦片战争 |
19世纪60—90年代 | 洋务运动 | |
19世纪末20世纪初 | 甲午中日战争、戊戌变法运动、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侵华、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 |
中国近代史后期 (1919—1949年) | 1919—1949年 | 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诞生、国民革命运动、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抗日战争、人民解放战争 |
从上述材料中选取两个以上信息提炼一个主题,结合中国近代史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正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
一 | 《四洲志》《海国图志》 |
二 | 《资政新篇》 |
三 | 《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 |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