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卷
题型:单选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湖北省七市(州)教科研协作体2019届高三历史联合考试试卷
材料一:
材料二:苏格拉底批判说:“(雅典民主政体的根本缺陷)在于它把权力交给所有的公民,不需要国家管理者具有专长,不要求他们具有真知灼见。一个国家应当由既有专业知识又有道德的人去治理,统治者不是有王芴的人,不是偶然选中的人,不是攫取财富的人;不是使用强大骗术的人,而是有统治知识的人。
材料三:英国“光荣革命”大概是我心目中最完美的一次政治设计。……它在一个有长期专制传统的国家找到了一个摆脱革命与专制的循环,能有效地控制“控制者”的办法。
——杨小凯《中国政治随想录》
材料四:年轻的共和国存在着诸多棘手的问题:国库空虚,纽约州和新泽西州在跨州货动的征税方面存在争端,马萨诸塞州有农民造反。汉密尔顿说:“我们所经历的祸患并非来自局部的或细小的缺点。而是来自这个建筑物结构上的基本错误,除了改变建筑物的首要原则和更换栋梁以外,是无法修理的。”
——摘编自《美国的建立》
材料一 宰相者,上佐天子理阴阳,顺四时,下育万物之宜,外镇抚四夷诸侯,内亲附百姓,使卿大夫各得任其职焉。
——《史记·陈丞相世家》
材料二唐三省六部分工图
材料三 倘使我们说,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这一说法,用来讲明清两代是可以的。
——钱穆《国史新论》
材料:开中制是明初的一项盐政制度,即国家利用手中的食盐专卖特权,吸引商人将粮食从内地运到官方指定的边远地区以换取盐引。明中期,政治日益腐败,政府颁发的盐引数大大超过了盐产量数额,增加了商人支兑盐引的难度。灶户(设灶煎盐的盐户)不堪重负,大量道逃,使盐课受损缺额。许多商人不愿“报中”(以输票凭证申报配领盐引),边境的粮食得不到充足供应。北方边患严重,国家财政不堪重负。弘治五年,户部尚书叶淇提出商人可以激纳数倍的银两至银运司,向政府换取盐引,由太仓统一向边境运输粮食。叶淇变法提高了商人“报中”的积极性,一时太仓银累至百余万;导致地方盐商势力重新洗牌,徽州盐商依靠地利迅速发展壮大;标志着以粮换盐到以银换盐的转变。
——摘编自李幸《破旧与立新:叶淇变法话难背后的明代盐业经济》
材料一:中国古代中央派遣的官员到知县为止,不再下去了,县衙门与农民家庭大门之间的距离是交给地方的,所以构成了中央集权的专制体制和地方自治体制。中央所做的事是有限的,地方上的公益不受中央干涉,由自治团体管理。表面上看是自上而下的政治轨道执行政府命令,事实上政令和人民接触时就转入了自下而上的政治轨道,发挥效力的是绅士。自治团体的形成是由当地人民具体需要中发生,而且享受着地方人民所授予的权力不受中央干涉。
——摘自费孝通《乡土中国·乡土重建》
材料二:光荣革命到议会改革之间地方政府自由发展,权力由王权和枢密院向地方和治安法官转移,形成了以治安法官为核心的地方自治制度。1832年议会改革后,地方治理也进入到民主化改革阶段,居民自治开始。1834年济贫法修正案对郡治安法官进行了分权,被看作英国地方政府制度的起点。1835年市政法案确立了现代地方自治原则。1848年《公共卫生法案》对英国地方自治产生了深远影响,形成了城乡分别治理的地方治理局面。
——摘自陈国申《从传统到现代:英国地方治理变迁》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