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材料分析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三单元北魏孝文帝改革单元测试(一)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曹操募民大规模屯田于许昌一带,其屯田收租之法是,将官田出租给佃户。如佃户用官牛耕田,政府分六成,佃户分四成;如自持私牛,则政府与佃户各分五成。曹魏在每一州郡设置田官进行管理。据载,曹操要在邺城建造宫室,命并州刺史梁习从上党供应木材,梁习便请求“置屯田都尉二人,领客六百夫”,以耕种获粟,将所得作为准备供应木材的費用。《三国志》说:“魏式之初,岁有千万斛,以冲兵戎之用。”

——摘编自钱穆《中国经济史》

(1)、根据材料概括曹魏屯田收租之法的特点。
(2)、根据材料分析曹魏屯田收租之法的作用。
举一反三
改革是时代发展的主旋律,是社会进步的助推器。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问题。

材料一:吴起在楚,商鞅在秦,亦严行以军功代贵族之新法……以前是贵族任战士,现在是战士为贵族。农民军队之配练与井田制之废弃,为新军国图谋富强之两要端,而即以促进宗法封建贵族之崩溃。

——钱穆《国史大纲》

材料二:孝文明知鲜卑游牧故习,万不足统治中华,又兼自身深受汉化熏染,实对汉文化衷心欣慕,乃努力要将一个塞北游牧的民族,一气呵熟,使其整体的汉化。

——钱穆《国史大纲》

材料三:在1898年光绪皇帝与太后分享皇权合法性的情况下,皇帝采取大刀阔斧而又激烈的改革方式,将会使反对变革的保守派与那些由于改革而丧失既得利益的官僚,有可能与充满权力失落感的慈禧太后结合起来,从而形成皇帝难以招架的强大政治阻力,可以说,这是清末变法所面临的一个十分特殊的问题。

——萧功秦《危机中的变革》

材料四:在中国现代史上,1978年是一个十分微妙和关键的年代……中国的发展主轴已经向经济成长转移,然而围绕经济领域中出现的种种新现象,仍然有不少人以意识形态的标尺去丈量和批评……此次,邓小平的南方谈话,是对僵硬思潮的致命一击……邓小平的南方谈话很快成为中央的决策主轴。

——吴晓波《激荡三十年》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