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型:单选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安徽省桐城市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历史开学考试试卷
材料一 家训是在古代家庭或家族中,父母、长辈对子孙后代以及家庭成员的教导、规劝与训诫。就其性质而言,家训不仅是一种家庭教育形式,而且也是一种社会教化工具以及传统文化体裁;就其内容而言,家训涵盖了修身、治家、处世、勉学、为官、交游等多个方面;就其范围而言,家诚、家规、家法、家范、乡规、乡约、族规、庭训等都属于家训;就其形式而言,有规章、条例、诗词、散文、书信、格言、遗言等。
——摘编自李淑敏《中华优秀传统家训文化传承发展研究》
材料二
序号 | 内容 | 材料出处 |
家训1 | 夫为人臣而事其君,犹为人子而事其父也。尽力竭能,忠信不欺,务在效忠,必死革命,廉洁公正,故遂而无悲。 | 《烈女传·母仪传·齐田稷母》(注:田稷,战国时期齐国人) |
家训2 | 汝可勤学习。每上疏,宜自书,勿使人也。汝见萧、曹、张、陈诸公侯,吾同时人,倍年於汝者,皆拜,并语衿汝诸弟。 | 刘邦《手敕太子文》 |
家训3 | (493年)孝文帝告诫拓跋物:“夫冠礼表之百代,所以正容体,齐颜色,顺辞令。容体正,颜色齐,辞令顺,故能正君臣,亲父子,和长幼。“ | 《魏书·废太子佝传》 |
——摘编自徐少锦、陈延斌《中国家训史》
材料三 家训以血亲为纽带,以耳提面命的方式,以家常化的语言将儒家典籍中的文化精神作深入浅出的宣扬,使之普及于千家万户,这正是传播文化精神的最具个性的通俗化形式。通过家训这种媒介,每个人就可能自觉地顺从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来磨砺自我,完善自我,使个人行为体现出一种文化精神。
——摘编自朱明勋《中国传统家训研究》
材料一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 | 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 | 法不阿贵,绳不挠曲。法之所加,智者弗能辞,勇者弗敢争。 |
材料二
这条道路真正形成始于西汉张骞凿空。通过这条道路,汉朝的丝绸、漆器等物品,以及开渠、凿井、铸铁等技术传到西域;西域的良种马、香料、玻璃、宝石等,以及核桃、葡萄、石榴等植物,以至多种乐器和歌舞等传入中国。
材料三 以下是西北河西走廊地区出土的画像砖
材料四 交流互鉴是文明发展的本质要求……交流互鉴应该是对等的、平等的,应该是多元的、多向的……我们应该以海纳百川的宽广胸怀打破文化交往的壁垒,以兼收并蓄的态度汲取其他文明的养分,促进亚洲文明在交流互鉴中共同前进。
——习近平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