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卷
题型:实验探究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2018-2019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末考试试卷
①A,B,C仪器组装的步骤是: 填字母 。
②仪器组装完毕,引燃镁条,反应剧烈进行,放出大量的热,并发出耀眼的白光。纸漏斗A的下部被烧穿,有高温熔融物落入C仪器中。回答下列问题:
承接生成物的C中铺上适量,一是防止,二是防止高温熔融物溅出伤人:氯酸钾的作用是,使深入混合物内部的镁条继续燃烧。
某同学利用“多米诺骨牌”效应,设计了如图气体制取与性质验证的组合实验,打开A中分液漏斗的活塞,很快看到E中导管口有气泡冒出,且溶液由紫色变红色.请看图回答问题:(1)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blank#}1{#/blank#};B中白磷不燃烧,原因是{#blank#}2{#/blank#} . (2)C、D中看到的现象分别是{#blank#}3{#/blank#}、{#blank#}4{#/blank#} .(3)用化学方程式表示E中颜色变化的原因{#blank#}5{#/blank#};用F装置收集气体的依据是{#blank#}6{#/blank#} .
①铁丝 ②红磷 ③硫磺
西川实验化学兴趣小组在蓉蓉老师带领下,以氧气为核心分组展开研究。
【实验一】
(1)祥祥同学就“空气中的氧气”进行如图探究:
【查阅资料】铁在潮湿环境中能与氧气反应生成红色固体
①定性角度:举例证明空气中含有氧气:{#blank#}1{#/blank#}(写一条)。
②定量角度:小组同学进行如图1所示实验:将装有足量铁丝的量筒倒扣于水槽中,量筒内液面处于9.0mL的刻度处;放置一周后,铁丝生锈,量筒内的液面上升到约{#blank#}2{#/blank#}mL刻度处。
【实验二】
(2)尧尧同学利用图2设计装置探究“氧气的性质”。
①如图b,将注射器内液体甲注入广口瓶中,注射器的优点是{#blank#}3{#/blank#},利用此装置进行“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时,发生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blank#}4{#/blank#},横口管底部盛有的固体乙的作用是{#blank#}5{#/blank#}。
②完成①中实验后,在固体乙上方放一块红热的木炭,再套上一个横口管进行“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实验(如图c),为证明该反应有二氧化碳生成,液体丙为{#blank#}6{#/blank#}(填名称),实验现象是{#blank#}7{#/blank#}。
【实验三】
(3)小华同学采用改进后的装置如图3所示再探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将过量的白磷放入容积为25mL的试管用橡皮塞塞紧试管,通过导管与注射器(容积为40mL,且润滑性很好)相连,注射器起始时停在20mL刻度处。
①实验前,检查图3中反应装置的气密性的方法{#blank#}8{#/blank#}。
②若先夹紧弹簧夹,用酒精灯加热白磷,燃烧结束,试管冷却至室温后,再松开弹簧夹时的现象为:{#blank#}9{#/blank#}。
③若不使用弹簧夹,待反应结束冷却至室温后,再松开弹簧夹注射器刻度将停留在{#blank#}10{#/blank#}mL刻度处,实验过程中需要不断推拉注射器的目的{#blank#}11{#/blank#}。
【实验四】
(4)小汪同学用图4装置进行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燃烧、冷却至室温后打开止水夹,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占集气瓶体积的70%。如果镁条只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则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最多不超过其容积的{#blank#}12{#/blank#}%。现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为其容积的70%,根据空气的组成可推出减少的气体中有{#blank#}13{#/blank#}。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