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名著导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第三、四单元易错题与创新题训练

阅读名著选段,完成练习。

松树金龟子(节选)

(法)法布尔

    虽然我们掌握了金龟子发音的原理,它为什么而歌唱却仍是个谜。(A________)这有可能。然而,尽管我特别注意,在深夜里,也从未听到过金龟子的歌声。就是近在咫尺的铁丝网里,我也听不到它们的歌声。

    要金龟子唱也不难.只要抓在手里,摸摸捏捏,它就会唱起来。一直唱到你不再去冒犯它。那声音听起来不像是唱歌,倒更像是抱怨声,对命运的抗议声。真是奇怪,(B________)

    有的昆虫为了自娱、求偶等歌唱。这些昆虫中大部分在遇到危险时就默不作声。稍有异常,纺织娘就不再歌唱。与之相反,知了一旦被捉就拼命大叫,比平时要响得多。

    昆虫默不作声是否表示它很愉快?它高声大叫是不是为了吓退敌人?如果金龟子和知了面对危险大喊大叫,(C________)

    总而言之,昆虫究竟为什么要叫这个问题,还没有搞清楚。

(1)、联系上下文,理解文中划线词语的意思。

①近在咫尺:

②默不作声:

(2)、将下列句子送回文中,把序号填在括号内的横线上。

①是为了求偶而歌唱?

②那为什么纺织娘面对危险却要停止叫喊?

③在金龟子的世界里,歌声是用来表达痛苦的,而沉默则是欢乐的标志。

A;B;C

(3)、在这几段文字中,作者探讨了哪两个问题?按先后顺序回答。
(4)、读文中画线的句子,有人认为“还没有搞清楚”不应该写出来。对于这个问题,你是怎么看的?
举一反三
课外阅读。

家乡的蒿笋

        我的家乡——武进市,有一种“专利特产”——蒿笋。它有一个奇怪的特性,就是它只产于江阴到丹阳之间沿长江的地段。过了这个地段,穿乡过村,也难于寻觅它的踪迹了。家乡流传着一个美丽的传说:当年王母娘娘下凡云游人间,来到我们这鱼米之乡时,看到这儿物产丰富,风景秀丽,人民善良,心里留恋不舍,离去时便把头上的银簪留在了江边。从此以后,这里就有了洁白美味的蒿笋。

每年初春,江边的芦苇刚刚发芽,蒿笋便随之探出了小脑袋,到了春夏之交,芦苇在河滩上织成青纱帐,蒿笋经过一个春天的生长,变得白白胖胖了。它们把身子隐藏在芦苇丛中,等待人们去采集。人们把新鲜的蒿笋剥去了一层外皮,便露出了里面洁白无瑕的笋芯,鲜嫩得仿佛吹弹可破——这便可以用来制作鲜美的菜肴了。

        蒿笋的吃法很多,___1_____每种做法各有各的妙处,__2___总少不了鲜、嫩、香、脆这四大特点。

        这个季节,正值长江边上又一特产——籽虾上市的时候。于是,蒿笋烧籽虾也就成为家乡的一道名菜,人们形象地称之为“银条托金虾”。瞧,白嫩的蒿笋上托着鲜红金亮的籽虾,红白相间,看一眼就会使人心醉;扑鼻的浓香沁人心脾,仿佛渗入了每一个细胞,使人胃口大开,垂涎欲滴;夹一段放入口中,只那么轻轻一咬,随着“咔”的一声脆响,一股奇特的鲜味从舌尖渐渐扩散开来,一直鲜到心里。

蒿笋_3__香浓味鲜,美味可口,__4_有着很高的营养价值。它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和多种微量元素,还有降低胆固醇、防止血管硬化的功效呢!

        来吧,请到我的家乡来作客,勤劳淳朴的家乡人们一定会让您尝尝家乡的珍品——蒿笋!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太好啦!大好啦!”听妈妈说,我家的电脑可以上网了。我情不自禁地欢呼起来。

    电脑网络这个新鲜玩意儿,到底是怎样的呢?爸爸告诉我,电脑网络如同一个遍布全球的蜘蛛网,把每个国家、每座城市甚至每个家庭都连在了一起。进入网络,就好像跨上了信息高速路。可以迅速找到所需要的各种信息,可以用电子信箱和全世界的小朋友建立联系,还可以进行网上购物。有了网络,五湖四海的人随时可以交流,咱们的地球就变成了一个小村庄。

    网络真的这么神奇?我带着好奇心,迫不及待地叫妈妈打开电脑,进入一个卡通网站,不一会儿,孙悟空出现在电脑屏幕上。我目不转睛地盯着屏幕,米老鼠、唐老鸭、花木兰、黑猫警长,都笑眯眯地看着我,还伴着音乐做着各种有趣的动作。“真神了!”我不由得赞叹起来。

    妈妈还带我访问了其他一些网站,里面的内容太丰富了:有体育新闻,有动物天地,有科技博览,还有音乐欣赏……真是应有尽有。我感到地球一下子变小了,知识的大门向我敞开了。

    妈妈还教我发电子邮件。我试着给远在国外的表姐发了一个贺卡。站在一旁的爸爸对我说:“过去寄一封信,对方要好几天才能收到,多慢啊!现在发一个电子邮件,对方几秒钟就能收到,真快啊!”妈妈说:“是呀,发电子邮件还能节约纸张、保护环境呢!”

    我恋恋不舍地下了网,心思还在那新奇的网络世界里!爸爸说:“今天用到的,只是网络功能的一点点,网络还有很多很多用处呢!”我听了更加喜欢这个新朋友了。

阅读短文《古代快递什么样》,完成后面的题目。

①伴随电商的一路高歌而发展起来的中国快递,业务规模已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一。快递在中国出现的时间相当早,完整的国家邮政系统在古代就已经建立了。

②古代的国家邮政系统叫作“驿传”或者“邮驿”,是政府为了传递文书、接待使客、转运物资而设立的组织,官办、官管、官用。其重要的任务就是负责公文往来和军情传递。公文和军情对时效的要求就非常高。那么,这套系统的速度有多快呢?

③汉代马递的最快速度是日行400里(汉代1里等于345米,400里等于138公里)。唐代则规定,每天车行至少120里,骑马180里,敕令须日行500里(唐代1里等于450米,500里等于225公里),清代设立了军机处,传递文书的速度提高到一昼夜600里只至800里(清代1里等于510米,800里等于408公里)。咸丰和同治时期,战火不断,军情紧急,出现了“红旗报捷”,各驿站必须接力传递讯息。

④如何保密是古代快递业十分重视的问题。为了防止泄密,古人采取了不少手段。

⑤秦代有严格的交接和登记制度。同时对投递员的素质也提出了硬性要求:老弱和不诚信的人不能担任投递员。防止泄密最重要的手段是密封。在秦代,文书通常写在竹简上,传递前,人们会将邮件捆扎妥当,在结绳处使用封泥,并盖上相关印玺,以防私拆。写在绢素上的文书则要装入书袋中密封。

⑥到了汉代,封装工具和手段更加丰富,外封套就有函、箧、囊等。在唐代,公文邮件的封装通常要用囊封。封泥不仅有保密作用,还有等级之分,最高5封,最低3封,封泥越多,邮件越重要。清代邮件的封发、保密和防损工作做得更好,有“重封入递”“木匣入递”“绢袋封发”“汇总封发”等多种装封手段。清代在速递奏折一类的重要邮件时还有专用的封装程序,使用“封桶”“报匣”“夹板”等封套,外人是绝对看不到的。

⑦古代的国家邮政系统也有物流服务。古代生鲜速递可以追溯到唐代,山东官员进贡海鲜时,为了保证新鲜,会用毡子密封,然后用驿马快速运到长安。然而,这种果蔬生鲜的快递业务大多是为了满足王公贵族们的口腹之欲,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因此被言官和文人们批评。

⑧古代物流也会运输很多来自国外的商品,算是最早的“海外购”。西汉时,张骞出使西域,开辟出“丝绸之路”。隋唐时,除了陆路外,还可以走海路,东到日本,西到波斯湾。到了宋代,海运和海外贸易进一步发展,广州、泉州、明州(今浙江宁波)、杭州和密州都设置了市舶司,专门管理海外贸易事务。那时海外的商品有几百种,如香料、宝物、皮货、食品等,其中光是香料就有一百多种。明代的海外贸易虽然时开时禁,但总体上十分繁荣,很多我们现在常见的农作物都是这个时候才被引入中国种植,例如南瓜、玉米、番茄等。

【注释】物流:产品从供应地到接受地的流动转移。一般经过包装、运输、存储、养护、流通加工、信息处理等环节。

阅读理解

①蜻蜓被誉为昆虫里的“飞翔之王”。

②在闷热的夏季里,暴雨将至或骤雨初歇时,蜻蜓常常三五成群在空中飞舞。 它好似一架飞机,而飞行技巧却远远高于飞机。 它能忽上忽下、忽快忽慢地飞行;它能微微抖动翅膀来一个一百八十度的急转弯;它能悬在空中不移动位置,这时它的翅尖每秒要挥动 30~50 次,作长“8”字运动。就这一手,大多数以飞翔著称的鸟类也望尘莫及。 它可以长途飞行,一小时飞行几十公里而不着陆;也可以突然降落,停在一个尖尖的枝梢上,瞬间又飞得无影无踪。唐诗中“蜻蜓飞上玉搔(sāo)头”,生动地描写了蜻蜓的这种“特技”表演。

③蜻蜓飞得那么自由自在,是靠神经系统控制着翅膀的倾斜角度,微妙地与飞行速度和大气气压相适应。蜻蜓这种“自动驾驶仪”比现代飞机灵巧得多。人们从仿生学的角度不断研究昆虫的飞行与构造机能的特点,“移植”到飞机设计上加以应用。例如在空气动力学中有一种“颤振”现象,如果飞机机翼不能消除“颤振”,快速飞行时机翼就会折断。蜻蜓则是消除“颤振”的“先驱者”,它的翅端前缘有一块色深、加厚的部分,叫翅痣。这是保护薄而韧的蜻蜓翅不致折损的关键,人们依照翅痣,在飞机机翼上设计了加厚部分,从此战胜了“颤振”,保证了飞机的安全。

(有改动)

地球大气圈

①我们翘首望天,天似乎高不可及。其实我们所看见的这个“天”,本是“地”的一部分———地球大气圈的低层。它的高度不过十几千米,宇宙火箭很容易就穿越了这个高度,这时再回顾地球,蓝天已跑到我们的脚下,似轻烟,似薄雾,更仿佛是一层蔚蓝色的软纱裹在地球的表面。

②大气圈看起来空若无物,实际上壁垒森严,将地球重重包住。它岂止是面纱,简直是屏障,是铜墙铁壁,对地球起着重要的保护作用。

③1976年,在我国吉林省落了一场陨石雨,这成为自然界罕见的新闻。假使没有大气,这种从天而降的陨石将成为家常便饭,给地球造成极大的破坏。正是由于大气圈的保护,高速冲来的陨石因与大气剧烈摩擦,减慢了速度,并受摩擦产生的高热影响,绝大部分陨石在 100多千米外的高空就化为了灰尘和气体,只有极少数到达地面,而且已是强弩之末,一般不会造成什么危害了。

④从天外向地球袭来的还有强烈的紫外线。假使没有大气,过多的紫外线将使地球上的生命无法生存,是大气圈保护了我们。大气圈中离海面20~25千米这一带含臭氧较多。所谓较多,也不过占全部的四百万分之一左右。但这点儿臭氧已足以使大量紫外线被吸收,使得地球上各种生物免受过多的紫外线伤害,剩下的少量紫外线到达地面,对我们来说有杀菌防病的作用,反而变得无害而有益了。

⑤那些极其稀薄的为地球磁场所控制的带电粒子组成的高层大气,也有保护地球的作用。它能使宇宙中那些以高速冲向地球的粒子流偏转方向。

⑥地球大气圈的存在,不仅保护了我们,还是使生命得以发生和发展的重要条件。假使没有大气,就没有灿烂的云霞,更没有生命的喧嚣,而将是白天酷热,夜晚严寒,天上黑洞洞的,地上一片荒凉。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