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困难

人教版九下 9 鱼我所欲也

阅读《鱼我所欲也》(节选)和《万事莫贵于义》,完成小题。

【甲】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惠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选自《孟子·告子上》)

【乙】

子墨子曰:“万事莫贵于义。今谓人日:‘予冠履而断子之手足,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冠履不若手足之贵也。又曰:‘予子天下,而杀予之身,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天下不若身之贵也。争一言以相杀,是贵义于其身也。故日:万事莫贵于义也。”

(选自《墨子》)

【注】①予:给,送。②子:你,代词。③履:鞋子。④一言:一句话,即关系到正义与非正义的一句话。

(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

①故有所不辟也

②今人曰

③非独贤者有心也

④何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②予子天下,而杀子之身,子为之乎?

(3)、甲文运用比喻论证阐明观点,具体来说是用这个比喻来阐述的观点;乙文论证层层深入,首先论证了帽子、鞋子不如手脚珍贵,其次论证了,然后论证了生命不如义珍贵,最后强调了的中心论点。
(4)、甲、乙两文都阐明了“义”的重要性,你认为“义”的内涵是什么?今天还有坚持的必要吗?为什么?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当向日葵还会跳舞的时候
秦文君
①温暖的童年的家令我永远怀恋,家里有爸妈,两个弟弟。我特别想说说爸爸和我的故事。我曾一度认为爸爸太软弱,太慈爱,他从来不发火,一辈子也没有对立面,总是心平气和。不过爸爸教育孩子有独特的方式。
②记得当时家里住在一楼,有门有窗,但是爸妈上班去了,我就定一个规定,不准从门进出,还把门锁死了,我和弟弟进出都是走窗户,也不是好好地爬出爬进,窗户底下用各种席子卷起来,做成地道,还有陷阱。爸爸知道后对我们“抓大放小”,说小孩都贪玩,只要我们安全,相互友爱、诚实,其他的就包容了。
③我从认字起,爸爸就给我买书刊,我关注的第一本文学书是爸爸在阅读的《红岩》,当时书名上的字我还识不全,就念成了“红山石”,别人都笑了,而爸爸微笑着说:“她聪明,大概的意思并没有错。”后来我阅读了一些书,爸爸问我书里的情景,我都乐于叙述事件,描绘人事,从来不会串起来,也从来没有表达不清的时候,爸爸总是欣喜地倾听着,然后说:“不错。”
④有一阵我爱看有关公主的书,童话和民间故事都爱,一次,我忽然想造一座临时宫殿,在里面扮成公主。我和同样想做公主的同学去我家楼上的小伙伴家,在大房间中划出一块,作为宫殿的一隅,把阳台上的花一盆一盆搬进来,给公主赏花用。还布置个荷花池,千辛万苦搬来大木盆,往里放上塑胶荷叶,浇上两大桶水时,突然发现木盆漏水了,顷刻之间水漫开来,房间里全浸了水,走路能踩出水花。我突发奇想,说干脆多放些水,做个龙宫内的公主。为了这宏大的目标,我们一桶一桶往里提水,可水始终积不起来,像有个吞水怪似的。正在纳闷,就听楼下的弟弟们狂呼起来,原来,水全渗下楼去,我们家闹起了水灾。即使这样,爸爸也只是封我为“捣蛋公主”,并没有多说什么,他还继续给我买好看的公主书。
⑤刚进小学时,我曾常常从学校偷跑出来,到我家窗户下面的花园里鼓捣一些别的事,比如舀一勺蜂蜜洒在地上,聚集起几百上干只蚂蚁,然后全部圈养起来。爸爸劝我回归学校,把那些蚂蚁都放了,说那样它们高兴。他把这件事处理得轻描淡写
⑥后来又有麻烦了,有一次我看到窗底下种的向日葵会跳舞─每当太阳升起的时候它真的会摇摆。我把这个发现告诉同学时,他们不仅不相信,还说我是个爱说谎话的孩子,因为他们没有看到向日葵跳舞。见同学都不理解我,我找不到认同感,又不愿意去学校了。一天、两天不去以后第三天就更不愿意去了,决定做逃学的坏孩子。爸爸要我去学校,可我特别要面子,害怕去学校被同学嘲笑。爸爸让我一定要面对这个难关。为了鼓励我重返学校,他想了一个办法,给我准备了两种糖,一种是给不为难我的同学吃的,还有一种是给问我为什么不来上课的同学吃的。比如有同学问我:“你怎么不来上课呀?”我就给他一颗糖说:“请吃糖吧。”如果他还继续问,我就再说,“请吃糖吧”,又往对方嘴里塞一颗糖,爸爸说这个叫堵嘴的糖。这个办法很管用,我发现同学们问了几次后,就不再追问了。后来他们甚至忘记我这个不好的“前科”。我用这个办法融入班级后,变得非常珍惜失而复得的学校生活,终于成为品学兼优的学生。
⑦我庆幸有个有太阳味的童年,它给了我写作的动力——爱,有父母之爱,有师生之爱,也有家人之间的爱,还有各种生活在周围的人的爱,也有读者的爱。

阅读有关诸葛亮的两则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
      【乙】章武三年春,先主于永安①病笃,召亮于成都。谓亮曰:“君才十倍曹丕②,必能安国,终定大事③。若嗣子④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⑤。”亮涕泣曰:“臣敢⑥竭股肱⑦之力,效⑧忠贞之节,继之以死⑨!”先主又为诏敕后主曰:“汝与丞相从事,事⑩之如父。”               

                                                                                                                                                                             (节选自陈寿    《三国志•诸葛亮传》)
         注释:①【永安】即白帝城。②【曹丕】曹操之子。③【大事】此指灭魏灭吴,统一中国。④【嗣子】此子刘禅。嗣:继承。⑤【自取】自己取而代之。⑥【敢】谦词。有冒昧的意思。⑦【股肱ɡōnɡ】比喻辅佐之臣。⑧【效】献出,呈献。⑨【继之以死】即一直到死。⑩【事】侍奉。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超然台记

〔宋〕苏 轼

    凡物皆有可观。苟有可观,皆有可乐,非必怪奇伟丽者也。哺糟啜醨①,皆可以醉;果蔬草木,皆可以饱。推此类也,吾安往而不乐?

    余自钱塘移守胶西,释舟楫之安.,而服车马之劳;去雕墙之美,而蔽采椽之居;背湖山之观,而适桑麻之野。始至之日,岁比不登②,盗贼满野,狱讼充斥;而斋厨索然,日食杞菊。人固疑余之不乐也。处之期年,而貌加丰,发之白者,日以反黑。予既乐其风俗之淳,而其吏民亦安予之拙也。于是治其园圃,洁其庭宇,伐安丘、高密之木,以修补破败,为苟全之计。

    而园之北,因.城以为台者旧矣,稍.葺③而新之。时相与登览,放意肆志焉。南望马耳、常山,出没隐见,若近若远,庶几④有隐君子乎!而其东则庐山,秦人卢敖之所从遁也。西望穆陵,隐然如城郭,师尚父、齐桓公之遗烈⑤,犹有存者。北俯潍水,慨然太息,思淮阴之功,而吊其不终。台高而安,深而明,夏凉而冬温。雨雪之朝风月之夕予未尝不在客未尝不从。撷园蔬,取池鱼,酿秫酒,瀹⑥脱粟而食之,曰:“乐哉游乎!”

    方是时,予弟子由,适在济南,闻而赋之,且名其台曰“超然⑦”,以见余之无所往而不乐者,盖游于物之外也。

【注释】①哺糟啜醨:吃酒糟,饮薄酒。 ②岁比不登:连年歉收。比:连续。登:丰收。 ③葺:修缮。 ④庶几:或许,也许。 ⑤遗烈:功业。 ⑥瀹:煮。 ⑦超然:超凡脱俗,超出世俗生活之外。

现代文阅读

世间最贵的书

①六岁的时候,父亲教我认识了200多个汉字,还把他用过的第一册语文教材送给了我。母亲找出哥哥用旧了的蓝粗布书包,仔细地缝上了两个新补丁,又帮我把语文课本里的粉笔末儿抖搂干净,装进书包里。

②我如获至宝。跟着父亲去学校的时候,他的学生们在教室里大声读书,我坐在门槛上,捧着书小声咕哝。跟着母亲下地干活的时候,我背着书包,坐在细瘦的田埂上,读书给花听。碰到不认识的字,就飞快地跑到母亲身边求教。哥哥在大槐树下写作业的时候,我也找根小树枝,在平整的地面上歪歪扭扭地写字。在菜园子里忙活的父亲看着我笑,在大槐树下的柴灶边做饭的母亲也看着我欣喜地笑了。

③自从有了自己的书,我就知道我不是个笨孩子,在父亲母亲不断的表扬里,我简直是无可救药地爱上了读书,我反复地读着父亲送的这本旧书,直到上了小学一年级,老师给我发了新课本,我才把它放进了母亲的大木箱里。

④小学五年级的时候,去县城里培训学习的父亲,用一天的饭钱,给我换回来一本旧书-—《在人间》。为了让我能够真正地读懂这本书,父亲给我讲了高尔基的故事。

⑤童年的高尔基,可怜又坚强的阿廖沙,都让我心疼不已。许多个安静的夜晚,躺在温暖的土炕上,我常常在心里对自己说:“你有父慈母爱,可以无忧无虑地上学读书,真的很幸福很快乐,你必须努力上学,好好读书!”可是初中二年级第二学期刚开始,因为家里发生变故,一心想着考中专考大学的我无奈辍学了。

⑥在玉米拔节抽穗的初夏时节,我背着一个大编织袋,踏上了去城里的路。临行的前一天晚上,母亲连夜为我缝制了一个新书包,父亲把我刚发的语文、数学和英语课本装进书包,又把那本《在人间》也装进了书包。在轰隆隆的火车上,我的耳边一直回响着父亲的话:“兰,想家的时候,就读书吧!”

⑦在外打工的日子里,我一直牢记着父亲的话。累了,读书;苦了,读书;想家了,读书。在不断读书的过程中,我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梦想,开始练习写作。16岁那年,我写了两篇文章投了出去。一个多月以后,我收到了编辑老师手写的退稿信。文章虽然被退稿了,我却因为那封退稿信高兴了好长一段时间。我把编辑老师的嘱咐和鼓励牢牢地记在了心里,不再投稿,而是踏踏实实地读书学习。只读书不投稿的日子,我一直坚持了30年。

⑧2016年底,我重新拾起最初的梦想,刚刚开始投稿的时候,屡次碰壁,但我没有放弃努力,当我的文章一篇篇在报刊上发表时,我开心得像个没有长大的孩子。

⑨当我捧着刚刚收到的、崭新的山东省作协会员证给父亲看时,满眶泪水的父亲,在卧室的床头柜里,拿出一本用红绸布包着的旧书,颤抖着双手递给了我。红绸布里包着的,是我只学到了第8页的“初中第四册历史课本”。课本的封面上,有我认认真真,一笔一划写下的名字。

⑩这本父亲精心保存了36年的旧书,定价虽然只有3角8分钱,可是在我的心里却是这个世间最贵的书。

(有删改)

现代文阅读

人间最美初夏时

鲁北明月

    相比寒意料峭中的春红匆匆谢去,初夏才是人间最美的时光。

    这个时节有最美的风,南风吹笋,熏风入弦;也有最好的雨,红了樱桃,绿了芭蕉;还有最美的绿。有最好的阳光,明而不媚,浓而不烈;还有最好的节气,小满和芒种。这个时节,北方的小麦正在灌浆,南方的水稻开始播种,感觉是场为期一年的四幕剧,喧哗的前奏与交代接近尾声,随之而来的是故事的精彩铺陈和情节的渐入佳境。

    初夏时节,万物生长,花自然不会少。譬如蔷薇,据说原名叫“墙藤”,亦名“墙蘼”。按李时珍的说法,因其“草蔓柔靡,依墙援而生”,故名“墙蘼”。“墙藤”“墙蘼”也好,“蔷薇”也罢,叫什么似乎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个城市凡有蔷薇的地方,那里就会有一堵如火焰般热烈的花墙,成为万绿丛中最为醒目的点缀。相比春天的梅、樱以及谷雨前花开时节的牡丹,初夏的花色大都是低调甚至内敛的,香樟、女贞、木兰以及楝树的花都选择开在树顶。我曾长久地抬头,远远地看一株楝树,看淡紫的花,细细碎碎密密地开在高高的树巅。那些花像是刻意避开人间烟火,选择与夏日的云天风雨阳光为伴,绚烂中平添几分含蓄与从容的奢华。郑振铎译本的泰戈尔《飞鸟集》中有佳句“使生如夏花之绚烂”,我认为绚烂一词远非字面的华丽。

    初夏时节,其实更宜观绿,杨万里有诗云:“拼却老红一万点,换将新绿百千重。”《又和风雨二首》(其二)]各种质地的绿,在初夏的阳光里汪洋恣肆,层层叠叠,弥散着无穷的生命张力与赤诚。有一日闲走林间,头上绿盖如波,地上光影自动,就连空气里仿佛也浸润着浓稠的绿意和生命的律动。不过,最让人惊喜的还得是那些叶底再也掩藏不住的收获,那些曾经在春风里让人惊艳,在春雨里让人惋惜的花朵,正在初夏时节魔术般地幻化出缤纷的夏果。

    再看宋代词人赵彦端午睡醒来发现的惊喜,“午醉醒来一面风,绿葱葱,几颗樱桃叶底红”。我猜想:赵先生大概率会当场采下那樱桃偷偷塞进嘴里吧。换作我,也是这副吃相。“枇杷黄后杨梅紫,正是农家小满天”,青的梅子,红的樱桃,黄的枇杷和紫的杨梅,初夏时节的阳光下、风雨里,所有事物都在不停地长大,不停地成熟,不停地圆满,不停地让人间热烈和丰富起来。

    那日走到构树下,看见成熟的构树果(又称楮实)像爆裂的红色绒球疏疏地挂在枝丫上,再次想起赵彦端。面对肥美多汁的诱惑,看看四下无人,我也采下一枚,扯一丝红红的果肉塞进嘴里,黏黏的,像桑葚。事后想起梭罗在《野果》中有关于草莓的一小段文字:“仿佛天意,初夏时咬开一个草莓,就真的像吃下一颗红彤彤的心,勇气豪情顿时油然而生,一年余下漫长的日子里就能面对一切,担当一切。”

    当然,即使没吃草莓或构树的红果,在这万物葱、欣欣向荣的初夏,在这所有的美好正在奔涌而来的当下,所有的生命都应该只管低调、谦逊和努力奔赴!就似那日看到的一株笋,不,应该说是一棵年轻的竹子,还没开枝散叶,但已经比所有的竹子都要高。年轻的竹子远远地伫立在竹林外围,初夏的风雨里仿佛正在微微抱拳躬身,轻轻地说一声:初来乍到,请多指教!

【注释】①选自《新民晚报》,有改动。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