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实验探究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北京市石景山区2018-2019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末考试试卷

某实验小组用石墨做电极进行电解水实验,为增加导电性,改用Ca(OH)2饱和溶液进行电解,实验时除两个电极均有气泡冒出外,溶液中还出现了白色浑浊,该小组对白色浑浊出现的原因进行了如下探究。

(猜想与假设)

① 溶液温度升高导致Ca(OH)2析出而出现白色浑浊。

② 水减少导致Ca(OH)2析出而出现白色浑浊。

③ 与石墨电极有关。

(查阅资料)

① Ca(OH)2的溶解度:20℃时为0.16 g,100℃时为0.07 g。

② 在加热条件下铜能与氧气反应生成黑色的氧化铜。铜与稀硫酸不反应;氧化铜能与稀硫酸反应。

(进行实验)

(解释与结论)

(1)、实验1得出的结论是
(2)、实验2通电3 min后得到的溶液为(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3)、猜想与假设②不成立,依据的现象是
(4)、实验3中更换石墨电极为铜电极的目的是
(5)、(反思与评价)

为除去实验3中铜电极上的黑色物质,需要的试剂是

(6)、通过探究过程,用石墨做电极进行实验时,Ca(OH)2溶液中出现白色浑浊的原因是
举一反三

化学小组开展“自制简易家庭制氧机”的项目式学科实践活动。

活动一:探秘制氧原理目前市场上常见的家用制氧机的工作原理有两种:分子筛制氧法和化学试剂法。

(1)分子筛制氧法——当空气经过分子筛时,N2和O2分离,获得高浓度的氧气。微观示意图如图。从物质分类角度分析,该制氧机制得的“氧气”属于{#blank#}1{#/blank#}。

(2)化学试剂法——主要试剂一般是H2O2溶液或过碳酸钠固体(溶于水且在MnO2的催化作用下分解产生O2)。不采用KMnO4分解制氧气的原因可能是{#blank#}2{#/blank#}。

活动二:制氧剂的选择

【查阅资料】①H2O2溶液的稳定性较差,浓度较大时具有一定的腐蚀性。

②过碳酸钠具有无毒、无臭、无污染、易储存、水溶性好等特点。

【实验探究1】其他条件相同,向含等量H2O2的四组H2O2溶液中分别加入0.2gMnO2作催化剂,对比制氧效果,记录并处理20min内的数据,如图1。

(3)充分反应后,MnO2的质量为{#blank#}3{#/blank#}g

【实验探究2】其他条件相同,向1.41g过碳酸钠中分别加入不同量的水,进行四次实验的制氧效果对比、记录并处理20min内数据,如图2。

(4)从图中2可知,加水量与过碳酸钠的制氧效率的关系是{#blank#}4{#/blank#}。

(5)结合制氧剂相关性质的资料,综合分析图1、图2中的数据,写出3条利用过碳酸钠做家用制氧机制氧剂的优点是{#blank#}5{#/blank#}。

活动三:自制制氧装置

如图中1.0版所示,利用饮料瓶、吸管等废旧物品制作简易供氧器。

(6)通过观察1.0版洗气装置中的{#blank#}6{#/blank#}现象判断氧气的流速。

(7)简易供氧器的迭代优化后3.0版供氧器的优点是{#blank#}7{#/blank#}(答出一点即可)。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