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浙江省宁波市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语文(11)教学质量检测试卷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白银的水罐

鲍尔吉·原野

    井是村庄的珠宝罐。井里不光藏着水,还藏着一片锅盖大的星空和动荡的月亮。

    井的石壁认识村庄的每一只水桶,桶撞在石头上,像用肩膀撞一个童年的伙伴,叮——当,洋铁皮水桶上的坑凹是它们的年轮。

    那些远方的人,见到炊烟像见到村庄的胡子,而叫做村庄的地方必定有一口井,有的地方还有一条河,井的周围是人住的房子。在黑夜,房子像一群熊在看守井。没人偷井,假如井被偷走了,房子就会塌。

    井为村庄积攒一汪水,在十尺之下,不算多,也不少。十尺之下的井里总有这么多水,灌溉了爷爷和孙子。人饮水,水进入人体,上下流淌,血少了再上井里挑回来。村里人有一种类似的相貌,这实为井的表情。

    井用环形石头围拢水。水不多也不少,在清朝就这么多,现在还这么多。村里人喝掉了成千上万吨的水,水不增不减,不垢不净。多少人喝够了井水悄然走了,降生面貌陌生的孩子来喝井里的水。井安然,不喜不忧,在日光下只露出半个脸——井只露半个脸,另半个被井帮挡着——轻摇缓动。井里没有船,井水怎么会不断摇动?这说明井水是活的,在井里辗转。在月光下睡不着觉,井水有空就动一动。

    村民每家都有财宝罐,不大,放在隐秘的地方——箱子、墙夹层、甚至猪圈里,而全村的财宝罐只有这口井。它是白银的水罐,是传说中越吃越有的神话。水井安了全村人的心。

    水井看不到朝暾浮于东山梁,早霞烧烂了山顶的灌木却烧不进井里。太阳和井水相遇是在正午时光,它和水相视,互道珍重。入夜,井用水筛子把星斗筛一遍,每天都筛一遍。前半夜筛大星,后半夜筛小星。天亮前筛那些模模糊糊的碎星。井水在锅盖大的地方看全了星座,人马座、白羊座,都没超过一口井的尺寸。

    井暗喜,月亮每月之圆,是为井口而圆。最圆的月亮只是想盖在井上,金黄的圆饼刚好当井盖,但月亮一直盖不准,天太高了。倘若盖不准,白瞎了这么白嫩的一个月亮。太阳圆、月亮圆、谷粒圆、高粱米圆,大凡自然之物都圆。河床的曲线,鸟飞的弧线,自然的轨迹都圆。人做事不圆,世道用困顿迫使他圆。圆的神秘还在井口,人从这一个圆里汲水,水桶也圆。人做事倾向于方,喜欢转折顿挫,以方为正。大自然无所谓正与不正,只有迂回流畅。自然没有对错、是非、好坏。道法自然如法一口井,大也不大,小也不小,不盈不竭,甘于卑下。

    井边是信息集散地,冒着人间烟火,有巧笑倩兮与美目盼兮,孩子们围着井奔跑。村里人没有宗教信仰,井几乎成了他们的教堂。但没人在井边忏悔,井也代表不了上帝宽恕人的罪孽。但井里有水,水洁尘去污,与小米相逢化作米汤,井水亦可煎药除病。井一无所有,只有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水说的是井与河流,土是耕地。对树和庄稼来说,井是镶在大地的钻石。鸟不知井里有什么,但见人一桶一桶舀出水来,以为奇迹。春天,井水漂浮着桃花瓣。入井私奔的桃花,让幽深的水遭遇了爱情。花瓣经受了井水的凉,冰肌玉骨啊。从井是看天,天圆而蓝。云彩只有一朵。天阴也只阴一小块,下雨只下一小片。井里好,石头层层叠叠护卫这口井,井是一个城。

    井是白银的水罐,井水变成人的血水。井无水、村庄就无炊烟、无喧哗、无小孩与鸡犬乱窜。庄稼也要仰仗井,井水让庄稼变成粮食。人不离乡。是舍不得这口井。家能搬,井搬不了。井太沉,十驾马车拉不走一口井,井是乡土沉静的风景。

(选自鲍尔吉·原野博客,有删节)

(1)、为什么说“井是村庄的珠宝罐”?请结合文章内容加以概括。
(2)、赏析下面的句子的表达效果。

井的石壁认识村庄的每一只水桶,桶撞在石头上,像用肩膀撞一个童年的伙伴,叮——当,洋铁皮水桶上的坑凹是它们的年轮。

(3)、文中有“井里不光藏着水,还藏着一片锅盖大的星空和动荡的月亮”一句,找出下文与之相照应的两句话。
(4)、本文作者赋予了“井”哪些深刻的内涵?请结合全文作简要概括。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完成题目。
                                                                                                            神奇的声纹、耳纹破案法
        ①众所周知,在侦破形形色色的刑事犯罪案件中,侦查人员经常借用指纹或DNA鉴定手段,让犯罪分子伏法。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德国警方还巧用人类特有的声纹或
耳纹来破案缉拿真凶,让罪犯难逃法网。
     ②在20世纪80年代初,德国曾发生一桩案件:一个男孩放学时被人绑架。正当孩子的父亲在家坐立不安时,一个陌生口音打来了电话,提出立即用重金赎回孩子。孩子的父亲机智地要求宽限一昼夜,以便筹款,并与陌生人约定第二天再通电话,告知交款的时间与
地点。
  ③搁下电话,孩子的父亲向警察局报了案。于是,警察们窃听并用专门仪器录下了第二天的通话。第三天,当地的广播电台广播了一则有酬“寻人启事”,基本情况是:男,42~43岁,莱因·维斯特法利亚北部地区人,体力劳动者,秃顶、肥胖。然后,又播出了一段此人的声音剪辑。在广播后的整整一小时内,竟有上百个居民涌向警察局,其中有8个人同诉一个人。于是,这个人随即被拘,经审讯查证,这个人正是罪犯——他是木匠,42岁,出生在维斯特法利亚,肥胖、秃顶。
  ④这个案例就是以声音识别罪犯,通过声纹鉴定而侦破案件。原来,人的语音如同人的体貌一样,千姿百态,各有特征。因为,人的发声系统是由声带、口腔、鼻腔、舌、齿、唇、肺等45个生理结构各有差异的“构件”组成,而每个“构件”因讲话习惯和方法各不相同,在发声时又可取100种不同的“姿势”,结果就使人的声音可有45100种音色,每个人都有独具一格的声音特征。科学家们使用声学频谱分析的方法,可以显示出每个人语音的特征,其显示结果就是我们常说的声纹。
  ⑤现代科学研究表明,声纹不仅具有特定性,而且有相对稳定性的特点。成年以后,人的声音可保持长期相对稳定不变。实验证明,无论讲话者是故意模仿他人声音和语气,还是耳语轻声讲话,即使模仿得惟妙惟肖,其声纹却始终相同。基于声纹的这两个特征,侦查人员就可将获取的犯罪分子的声纹和嫌疑人的声纹,通过辨声技术进行检验对比,迅速认定罪犯,为侦查破案提供可靠的证据。
  ⑥除了声纹外,警察还可以利用耳纹进行破案。 罗辛博士领导一个研究小组,致力于将录像带或照片中罪犯的耳朵与被抓获的犯罪嫌疑人的耳朵进行对照比较工作,使耳纹在破案中发挥重大的作用。
  ⑦众所周知,指纹在破案当中曾是一种有力的证据。但是,人的指纹可以通过手套来掩盖,使犯罪者在作案中不留下指纹。耳纹却不同,即使罪犯戴着尼龙面罩,通过照片也能取下罪犯的耳纹。研究人员认为,与人的胎记或指纹一样,耳纹也是独一无二的,即使同卵双胞胎的耳纹也不一样,而且每个人的左耳与右耳也不相同。
  ⑧人类学家指出,今后除了指纹外,警察还可以利用耳纹进行破案。耳纹能像指纹一样被保存在计算机数据库中。随着录像监视摄像机的迅速发展,耳纹数据库的设想正日趋变得可行,为破案发挥作用,使罪犯插翅难逃。

       阅读《向善的网络力量点亮人性的光芒》,完成小题。
                                                                                      向善的网络力量点亮人性的光芒
                                                                                                        刘文宁
      ①敲击键盘,滚动鼠标,基于人类的恻隐之心,出于被他人需要的感觉,将令心头一热的图片视频上传或转帖、跟帖;为素不相识者捐款、捐物、捐时间、捐精力、捐信息,捐出一颗爱心——向善的力量从一个个网友心中溢出,涓涓细流,汇聚江河,满载公民责任与人间大爱。
      ②网络放大了现实中的灰暗,无聊的起哄、欺诈的伎俩、恶意的谩骂,诸如此类。但灰色并非网络世界的全部色彩。为什么有人会拍下为乞丐“撑伞女”、跪地救人“最美护士”的动人瞬间并上传,还引来大量转帖跟帖?为什么高空徒手接女童的“最美妈妈”、3年为农民工送了两万桶水的“送水哥”会赢得网友热捧?为什么“微博打拐”会一呼百应?为什么有人不惜时间精力财力经营公益慈善网站,为捐助者与受助者建起信息沟通平台?我们相信'有一种向善的力量珍藏在很多人的内心,如同炽热的岩浆一旦找到缺口即喷涌而出,将网络世界润染出一片绚丽的色彩,点亮人性的光芒。
      ③网络公益凝聚的是草根的力量,更是公民的责任。在职场、亲友圈落之外,我们在网络世界找到不同圈落、不同取向的志同道合者。大大小小的 BBS 、 QQ 群、微博群,构成一个个意见联盟、力量联盟,我们在此寻找共识、默契以及共同行动的目标。为心中的感动附上一个竖大拇指的表情或一颗跃动的红心,为需要帮助的人群送出力所能及的温暖,这样的力量汇聚起来,使更多人体验到同胞的关爱与支撑,分担政府顾及不到的边边角角的缺漏,为社会注入更蓬勃的生命力——公民自治从这里点滴起步。
      ④我们朝向共同的目标,即使家园里每一角落的荒凉,都令我们不忍或心痛。家园里飘出的每一缕芳香,都有我们曾经铲下那锹土的辛劳。我们共同见证这座花园一天天枝繁叶茂,欣欣向荣。
      ⑤网络中的向善之举,源于现实世界的缺漏,并最终推动现实的改变。一张照片、一个建议,可能在网上掀起大浪。“微博打拐”从最初学者的呼吁,到众多网友的跟进,到多家慈善基金会的加盟,以及警方的支持,汇成强大的打拐声势。向善的旗帜下,没有虚拟与现实之分。
      ⑥网络公益行动在悄然形成一种力量,消减着人们心中的浮华、自私与阴暗。尽管不可能人人都修炼成特蕾莎修女——“把一切都献给了穷人、病人、孤儿、孤独者、无家可归者和垂死临终者”,与马丁·路德·金和爱因斯坦并列为“三大最受人尊重的诺贝尔和平奖得主” ——但在网络公益行动中,人人都有机会体验登临精神高地的意境,它超越小我,超越衣食住行的享受,从利他中收获精神的满足,让人生更有质感。
      ⑦夜空下,点燃手中的那盏烛光,烛光点点,连成一片光的海洋,映照天地——网络天地,那烛光是无数人心中的良善之光。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验证码到底有什么用

余之敏

    ①在2015年年底的网络购票高峰中,中国铁路客户服务中心的12306图形验证码系统让很多购票者“吐槽”。人们不禁要问,那么复杂的验证码系统,到底有什么用?

    ②要回答这个问题,须先弄明白何为验证码。验证码实际上是一种Web自动程序,它有一个充满科学气息的名字——“全自动区分电脑和人类的图灵测试”,就是由机器来向操作者提问,从而鉴别操作者是人还是机器的一种测试。目前,这种测试主要有四类:图形验证码、手机短信验证码、手机语音验证码、视频验证码。

    ③视频验证码是验证码中的新秀,这种由随机数字、字母和中文组合成的验证码会动态嵌入到MP4等视频中,增大了破解难度。视频中的验证码字母、数字组合、字体的形状、大小,速度的快慢,显示效果和轨迹的动态变换,增加了恶意抓屏破解的难度,其安全度远高于其他验证码,而且这种验证码还不会使用户感到枯燥,同时又降低了用户识别的难度,让用户更容易辨认。

    ④验证码的主要作用是拦截不合理的入侵。比方说,若要进入一个页面,操作者只有通过了验证,才能顺利打开网页,有效防止恶意破解密码、防论坛灌水、防刷票等。

    ⑤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进步,验证码设计也越来越复杂,程序员正在与破解者进行着一场仿佛没有终点的“拉锯战”,而在这场“拉锯战”中又催生出新的作用:2015年年底,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的路易斯·冯·安等人设计出把无法识别的古籍文字制成验证码,派发给网站用户验证,根据不同用户反馈回来的单词答案,就可以轻松得到典籍模糊字符的正确结果,这对于古籍保护而言无疑是一个福音。

    ⑥不过,越来越复杂的验证码还是令很多网友烦恼。但是不可否认,验证码仍然是各网站反黑客恶意操作中必不可少的一项保障系统,还是会继续使用下去,直到被另一种全新的、功能更好的反黑客软件所代替。

(选自《知识窗》2016年第3期,略有删改)

阅读下面短文,完成小题。

拾荒

    ①深秋的凌晨,天气已经转凉,离天亮还有一个多小时,大街上冷冷清清的,昏黄的路灯把王婆婆孤单的身影拉得又细又长,她沿街仔细翻找着每一个垃圾箱,将凡是能卖钱的东西统统装进那用了多年的破旧编织袋。

    ②她有些吃力地拖着那个鼓鼓囊囊沉重的袋子,从垃圾桶旁直起佝偻的身躯,用一只手握成拳头用力地捶打着酸痛的腰。这时隐隐约约听到一阵断断续续、细小而无力的哭声,她循着声音,目光不由自主地瞄到了不远处路灯杆下的一个小纸箱,以及被几件旧衣物包裹着只露出一个头的婴儿,环顾四周,除了阴冷的风吹着地上的落叶到处乱跑,鬼影子都没有一个。她小心翼翼地抱起来,发现婴儿脸色青紫,气若游丝,柔弱得像一只筋疲力尽的流浪猫。

    ③王婆婆解开自己的衣襟,把婴儿贴身捂在怀里,一股透心的凉从皮肤瞬间直达五脏六腑,她不禁打了一个寒战,内心涌起一丝悲凉。

    ④全家人的生活被这个从天而降的弃婴彻底打乱了,本来就过得十分拮据的日子更是雪上加霜。不到一周,儿媳就给她下最后通牒:“这日子没法过了,要么你把婴儿扔了,要么我走,人家亲生父母都不愿养,你操哪门子心,说不定孩子有什么绝症。”

    ⑤“好歹也是一条命啊!”王婆婆叹息着,但面对争吵,最后还是不得不妥协,带着弃婴寄居到一个拾荒老乡那儿。

    ⑥好景不长,真应了儿媳的那句话,孩子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得赶紧做手术。王婆婆摸了摸缝在贴身衣兜里的两千块钱,这可是她这些年来起早贪黑拾荒换来的棺材钱啊!可一看到孩子那清澈的眼神,她心一横牙一咬,撕开了衣兜,双手颤抖着揭开一个用塑料布一层又一层包裹着的小袋子,就像一层层剥开自己的心。

    ⑦倾其所有,只够三天。第四天,医院通知续费,说手术费还差得多。王婆婆打电话给儿子,可还没说完,儿子就不耐烦地说:“我看你是吃饱了撑的,没事找事。”

    ⑧王婆婆抱着婴儿独自一人精神恍惚地坐在医院悠长的走廊上,不禁老泪纵横。一束阳光从窗户里斜射进来,像舞台上的追光灯,正好打在她蓬乱、花白的头发上。这一场景,引起了一个年轻人的注意,他悄悄举起相机,迎着走廊的侧逆光,按下了快门。

    ⑨第二天,当地晚报发出了一条《七旬拾荒老人拾弃婴身患疾病盼救助》的新闻报道。随后,电台记者来了,电视台也扛着摄像机来了,越来越多的陌生人来了……铺天盖地的爱心向老人和这个弃婴涌来。短短一周,30多万元的爱心捐款就送到了王婆婆的手上。

    ⑩然而,这浓浓的爱心并没有挽留住孩子幼小的生命。一个月后,在付出10多万元的医疗费之后,孩子还是走了。

    ⑪在王婆婆心痛欲绝的时候,儿子儿媳来医院找到她,态度诚恳地向她承认错误,还把她接回了家,破天荒地做了一大桌丰盛的菜肴,并不停地往她碗里夹菜。饭后,儿媳向她诉起苦来:“妈,你看孩子们渐渐大了,长期租房也不是个事儿,听说下月房租又要涨了,我看不如我们直接买一套60平方米的房子吧,首付也就10多万元,你那儿不是还剩……”

    ⑫王婆婆没有说话,苦笑了一下,然后头也不回地走出了家门。

    ⑬一年后,老家大山深处的那所乡村小学新教学楼落成,孩子们兴高采烈地从四面漏风的危房搬进了宽敞明亮的新教室。王婆婆依然在这个陌生的城市,拖着一个破旧的编织袋,捡拾垃圾以及人们在不经意间丢弃的某些东西……

(选自《2017年中国小小说精选》,有修改)

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问题。

_____

王东梅

①许久长蹲在台阶上,看两只绿翅鸭为了一粒玉米粒争来抢去,扑棱棱的翅膀扬起的尘土,险些迷了他的眼睛。许久长一躲,就与门缝里钻出的一缕小鱼贴饼子的香味撞了个满怀,不由得说,真香啊。叹了口气,许久长从簸箕里又抓了一把玉米粒撒向空中,然后转身进了屋。

②两只小酒杯就摆在了炕桌上。老伴马小翠也坐在了对.面。许久长一仰脖,酒杯里的酒就灌进了喉咙里。热辣辣的酒像一团燃烧的火,烤热了许久长的胸膛。

③许久长85岁,马小翠82岁,他们在这个村子里生活了一辈子,生儿育女,春种秋收。今天,他们就要离开了。

④在村庄搬迁的启动大会上,马小翠听乡里的领导说了,衡水湖是全国著名的旅游区,为加强湿地保护,修复自然生态,村庄要整体搬迁。啥是“生态保护”她没听懂,可她听懂了“搬迁”。搬迁就是搬走,就是让她离开生活了几十年的村子。她的心,疼啊! 有多疼? 像离开和自己生活了一辈子的许久长那么疼。

⑤儿子说,得搬。这是大事。政府定的大事。

⑥村主任说,得搬。咱顺民庄为啥叫顺民庄? 不是逆来顺受,是顺民心、顺民意。这些道理马小翠都懂。政府定的事都是为老百姓好的事,得搬。

⑦可她就是舍不得啊。儿子说,新区啥都有。有新房子,有新路。村主任说,村民搬迁了,村子里会种满樱花,等到春天来了,整个村子就会变成鲜花盛开的地方。

⑧马小翠没有见过樱花,她这辈子跟在许久长身后,见得最多的是咱衡水湖的水、鱼、鸟、芦苇,她这辈子习惯了呼吸着衡水湖带着水汽的空气,像是习惯了许久长身上长年的鱼腥味。

⑨“干了这杯吧。”不等马小翠端杯,许久长已把酒灌进喉咙里。立刻,一股热辣辣的小火苗又烧了起来。

⑩村里人都搬走了。儿子说,13天,整个村子都搬空了,只有你俩还留在村子里。

⑪村主任说,久长叔,你可是老党员啊。

⑫许久长的泪窝就热了。他说,我不是钉子户,我不是不想走,我只是想再多看一眼这个村子,在这里多待上一会儿,故土难离呀。

⑬马小翠又端起了酒壶,许久长摆了摆手。说,不喝了,吃鱼。

⑭对,吃鱼。早上刚从湖里打上来的鱼,还带着湖水的鲜味。这鱼真香啊,一辈子也忘不了的味道。马小翠的眼里又有泪珠溢出来。

⑮屋里的摆设还是原来的模样。儿子说,新房里啥都有,不带这里的老物件也好。许久长不想动这些老物件,都是一件一件置办起来的,他不想让住了一辈子的房子搬得只剩下个空壳。可他坚持要带走一样东西——自家院里的黄土。

⑯他把罐子塞到马小翠怀里、说,抱好了,这是念想。马小翠就紧紧地抱着罐子。

⑰ 顺民庄四面环水,只有一条出村的大路,是衡水湖上唯一住人的岛屿。据说,原先这岛上没有人,只有鸟。老渔民都知道,这是一块宝地。于是,就有渔民在岛上安了家。一家、两家、三四家,渐渐就有了村庄。一辈又一辈,村庄越来越大。可不知从啥时候起,鸟渐渐飞离了小岛,岛上的鸟越来越少了。

⑱ 儿子说,环境好不好,鸟知道。是人们破坏了环境。

⑲村主任说,国家说了,绿水青山才是金山银山。

⑳搬迁的领导说,要把岛还给鸟儿,环境才会好起来。

 就这样,村民们退出了小岛。许久长神着脖子往天上望,望天边的一个又一个黑点。 “咕咕咕,咕咕咕。 ”

“走吧。”马小翠拽拽许久长的衣襟。一辆独轮小车停在院门口,许久长说,当年娶她进门用的就是这辆独轮车,今天离开,也要用这辆独轮车推着她。

 坐在车上,马小翠又看见了许久长健壮的模样。

“咕咕咕,咕咕咕。”忽然,天上飞来一只鸟。 紧接着,又飞来一只。接着是三只、四只、无数只……成群的鸟儿在空中齐飞,它们一会儿盘旋上升,一会儿又急速下降还不时变化着各种队形,好像有人指挥它们在空中表演高难度舞蹈动作一样。

 马小翠叫起来:“这么多的鸟呀! ”

许久长应了一声,说,明年春暖花开的时候,咱一定回村子看看,看看咱的村子变成啥样了。

说完,许久长一挺腰身,攥紧了车把,脚步铿锵,沿着出村的大路向前走去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