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单选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容易

广西河池市凤山县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

规定外国公使可以进驻北京的不平等条约是(    )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北京条约》 D、《辛丑条约》
举一反三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习近平主席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既深深体现了今天中国人的理想,也深深反映了我们先人们不懈奋斗追求进步的光荣传统。

【历史之痛】

材料一:由于中国人闭关自守、骄傲自满,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他们受到了巨大的刺激:第一次是1839-1842年同英国的战争,第二次是1856-1858年同英、法的战争,第三次是1895年同日本的战争。在这些战争中所遭到的耻辱性失败,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结束他们对西方的屈尊态度,重新评价自己的传统文明。其结果是入侵和反入侵的连锁反应。——斯塔夫里阿诺斯[美]《全球通史》

【追梦之旅】

材料二: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三次大革命,它们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结构。第一次发生在公元前221年,它结束了领主封建制,创立了实行中央集权制的帝国;第二次发生在1911年,它结束了帝国,建立了民国;第三次发生在1949年,建立了共产党领导的政权。——斯塔夫里阿诺斯[美]《全球通史》

【圆梦之径】

材料三:时下热议“中国梦”,有人不免会联想到“美国梦”。“中国梦”与“美国梦”当然不是一回事,两者有着本质区别。这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从路径选择上讲,美国走的是资本主义道路。我们走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光明日报》2013年4月23日

小切口承载大历史。通过历史小切口,可以更好地了解历史,提升学习能力。重庆市兼善中学八年级的同学们以“文物 ·承载历史”为主题开展项目化学习,请你参与完成。

任务一【民族之殇】

材料一 第一小组:收集流失海外的文物图片,制作“流失文物”图片展板。

乾隆粉彩六方套瓶,原藏于圆明园。1860年,英法联军侵略中国,火烧圆明园,这件陶瓷被英国洛克爵士掠得。

阎立本的《历代帝王图》描绘了自汉昭帝至隋炀帝十三个帝王像。民国时期,由于各种原因流亡海外。现藏于美国波士顿艺术博物馆。

这座清代染金佛塔,历时200多年依然金光闪闪,充分显示出清代能工巧匠的精湛技术。1860年被劫持到法国后,现在是法国枫丹白露宫的镇馆之宝。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回答上述文物属于哪种史料类型。乾隆粉彩六方套瓶和清代鎏金佛塔流失海外与哪一次战争有关?请你提出两条促进流失文物回归祖国的途径。

任务二【舆论宣传】

材料二 第二小组搜集到了《启蒙画报》报刊,整理资料如下:

彭翼仲1902年于北京创立《启蒙画报》,停刊于1904年。近代以来,康有为、梁启超 为代表的人士兴办报业,掀起了国人办报的第一次高潮,这激发了彭翼仲的办报志向;1900 年,“京内大乱,白昼抢劫,杀人放火,无所不至”,彭翼仲险些丧命外国大兵之手,其父 因受惊吓而去世,彭翼仲痛定思痛,认为“欲从根本解决,避儿章教育之捷径,遂有《启蒙画报》之举”。

画报图片

后人回忆

图片配文:小英雄,雄且英,家之麟凤国之桢

(支柱)……我愿小英雄,览画报启颛蒙。

梁漱溟:我从《启蒙画报》中得了许多常识。

郭沫若:《启蒙西报》的编述,我到现在还 深深地纪念它。近来中国也出了一些儿意杂 志一类的刊物,我总觉得太无趣味了。

萨空了:《启蒙西报》曾是我最喜欢的读物。 这个西报灌输了许多科学知识给我,像世界   人种的分类,五大洲的形状。

陆宗达(1984年口述):《启蒙画报》,我从中学了不少新知识,《画报》上还有国内 和国际的时事大事记,还谈辛亥革命。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回答彭照仲创立《启蒙画报》受哪些历史事的影响?从“画报图片”“后人回忆”中,分析《启蒙画报》的创办产生了什么影响?

任务三【社会变革】

材料三第三小组:搜集了与辛亥革命有关的文物图片,进行了展示。

(3)以下表述是从材料三中得出的,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的括号内填“正确”;违背了材料三所表述的意思,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的括号内填“错误”;是材料三所没有涉及的,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的括号内填“未涉及” 。

A.宜统帝下诏退位,标志着封建制度的终结。                                        (     )

B.中华民国元年月份牌,是中华大地首次使用阳历的见证。                    (     )

C.武昌起义胜利后,起义军成立湖北军政府,推举黎元洪为都督。          (     )

(4)依据材料三,概括辛亥革命的积极影响。

(5)结合以上探究,谈谈你对“文物·承载历史”的认识。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