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型:单选题 题类:模拟题 难易度:普通
复习十三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①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②社会主义制度建立起来
③工业建设取得突出成就
④制定了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
⑤社会主义建设出现严重失误
材料一:
表一:1953—1957主要国家工业总产值 表二:1952-1957年中国主要产品产量简表
年平均增长速度(%)
项目 |
1952年 |
1957年 |
增幅(%) |
钢(万吨) |
135 |
535 |
296 |
煤炭(万吨) |
6600 |
13100 |
98 |
棉纺物(亿米) |
38.3 |
50.5 |
32 |
谷物(万吨) |
16392 |
19505 |
19 |
——摘编自《新中国五十五年统计资料汇编》和《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
材料二:1984年,福建省55位国营厂长、经理联名写了一封公开信:“现行体制的条条框框捆住了我们的手脚,企业只有压力,没有动力,更谈不上活力……我们怀揣冒昧,大胆地向你们伸手要权。”随后几年,国有企业相继实行了各种形式的扩大自主权的制度。
——摘编自《复兴之路》
材料三: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为实现这个目标,必须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方针,进一步转化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
——1993年《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请回答:
材料一:建国初期工农业生产统计表(金额单位:亿元)
产值 |
1952年 |
1956年 |
1957年 |
工业总产值 |
343.3 |
703.6 |
783.9 |
农业总产值 |
483.9 |
582.9 |
604.0 |
工农业总产值 |
827.2 |
1286.5 |
1387.9 |
材料二:我国国民经济中公、私成分比较表
所有制性质 |
经济成分 |
1952年 |
1956年 |
公有制经济 |
国营经济 |
19.1% |
32.2% |
合作社经济 |
1.5% |
53.4% |
|
公私合营经济 |
0.7% |
7.3% |
|
私有经济 |
资本主义经济 |
6.9% |
0% |
个体经济 |
71.8% |
7.1% |
材料三:把资本主义的工商业改造成社会主义的,可以有两种政策,一种是没收,一种是赎买。民族资产阶级是我们的朋友,解放前同我们一起反帝反蒋,解放以后仍然拥护共产党的领导,反对帝国主义,赞成土改、抗美援明和镇压反革命。由于这个历史关系,对他们实行赎买政策,是合于理的。如果把资本主义工商业统统没收过来,不光管不过来,还会引起资本家的抵制或破坏,势必造成停业或减产。
——彭真《关于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问题》
材料四:1978年和2020年我国城市企业产值所占比重示意图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