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困难

吉林省榆树一中五校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期末联考试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江革字休映,济阳人也。六岁便解属文。九岁丁父艰 , 孤贫,读书精力不倦。十六丧母,以孝闻。服阕,补国子生吏部谢朓雅相钦重。朓尝过候革,时大雪,见革弊絮单席,而耽学不倦,嗟叹久之,乃脱所著襦,并手割半毡与革充卧具而去。

    以革才堪经国,除广陵太守。时革镇彭城。城既失守,革素不便马,乃泛舟而还,为魏人所执。魏刺史元延明闻革才名,厚加接待。革称患脚不拜延明将加害焉令革作祭彭祖文革辞以囚执既久无复心思。延明逼之逾苦,将加箠扑,革厉色而言曰:“江革行年六十,不能杀身报主,今日得死为幸,誓不为人执笔。”延明知不可屈,乃止。日给脱粟三升,仅余性命。值魏主讨中山王元略反北,乃放革还朝。诏曰:“广陵太守江革,临危不挠,可太尉。”

    时武陵王在东州,颇自骄纵,上召革面敕曰:“武陵王年少,臧盾性弱,不能匡正,欲以卿代为行事。非卿不可,不得有辞。”乃除折冲将军、东中郎武陵王长史、会稽郡丞。革门生故吏,家多在东州,闻革至,并缘道迎候。至郡,革不受饷,惟资公俸,食不兼味。郡境广,辞讼日数百,革分判辨析,曾无疑滞。功必赏,过必罚,民安吏畏,属城震恐。上曰:“江革果能称职。”乃除都官尚书。将还,民皆恋惜之。赠遗无所受,惟乘一舸。舸艚偏欹,不得安卧。或谓革曰:“船既不平,济江甚险,当移徙重物,以迮轻艚。”革既无物,乃于西陵岸取石十余片以实之。其清贫如此。

    寻监吴郡。于时境内荒俭,劫盗公行。革至郡,百姓皆惧不能静寇。革乃广施恩抚,明行制令,盗贼息,民吏安之。

    时尚书令何敬容掌选,所用多非其人。革性强直,恒有褒贬,以此为权势所疾,乃谢病还家,以文酒自娱。大同元年二月,卒。傍无姬侍,家徒壁立,世以此高之。

【注】①武陵王:即梁武帝的儿子萧纪。后称帝。②上:梁武帝。③臧盾:人名。④迮:狭小。迮轻艚,意为让船舱增加重量。

(节选自《南史·粱·江革传》)

(1)、下列对文中划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革称患脚不拜/延明将加害/焉令革作祭彭祖文/革辞以囚执/既久无复心思 B、革称患脚不拜延明/将加害焉/令革作祭/彭祖文革辞以囚执/既久无复心思 C、革称患脚不拜延明/将加害焉/令革作祭彭祖文/革辞以囚执既久/无复心思 D、革称患脚不拜/延明将加害焉/令革作祭彭祖文/革辞以囚执既久/无复心思
(2)、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丁父艰”即丁父忧,遭遇父亲丧事之意。古代,父母死后子女按礼须持丧三年。 B、“国子生”又称国学生,指在国子学或国子监肄业的生员。一般为官员子弟。 C、“吏部”掌管天下文官的任免、考课、升降、勋封、调动等事务,最高长官称侍郎。 D、“太守”秦朝至汉时期对郡守的尊称。汉景帝更名为太守,为一郡的最高行政长官。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江革痴迷读书。父亲去世后,家里虽然贫困,但他读书的精力始终没有表现出疲倦;谢朓曾拜访他,他盖着破棉被,铺着单薄的席子,沉醉于学习中不知寒冷。 B、江革刚强正直。面对元延明的软硬兼施,江革始终不从。尚书令何敬容掌管官吏选举,录用的人多不是合适的人,他总好有所褒贬。 C、江革廉洁守贫。他离开会稽时,百姓赠送的礼物他概不接受,乘船走时没有多余物品,去世时身旁没有姬女侍从,家徒四壁。 D、江革政绩卓著。他在吴郡为官时,有功必赏,有过必罚,使人民安定,官吏敬畏。监管会稽时,广施恩惠,明令行为,制定法令,平息盗贼。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臧盾性弱,不能匡正,欲以卿代为行事。

②至郡,革不受饷,惟资公俸,食不兼味。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文后小题。

    司马芝字子华,河内温人也。少为书生,避乱荆州,于鲁阳山遇贼,同行者皆弃老弱走,芝独坐守老母。贼至,以刃临芝,芝叩头曰:“母老,唯在诸君!”贼曰:“此孝子也,杀之不义。”遂得免害,以鹿车推载母。居南方十余年,躬耕守节。

    太祖平荆州,以芝为菅长。时天下草创,多不奉法。郡主簿刘节,旧族豪侠,宾客千余家,出为盗贼,入乱吏治。顷之,芝差节客王同等为兵,椽史据白:“节家前后未尝给徭,若至时藏匿,必为留负。”芝不听,与节书曰:“君为大宗,加股肱郡,而宾客每不与役,既众庶怨望,或流声上闻。今调同等为兵,幸时发遣。”兵已集郡,而节藏同等,因令督邮以军兴诡责县,县椽史穷困,乞代同行。芝乃驰檄济南,具陈节罪。太守郝光素敬信芝,即以节代同行,青州号芝“以郡主簿为兵”。迁广平令。征虏将军刘勋,贵宠骄豪,又芝故郡将,宾客子弟在界数犯法。勋与芝书,不著姓名,而多所属托,芝不报其书,一皆如法。后勋以不轨诛,交关者皆获罪,而芝以见称。

    黄初中,入为河南尹,抑强扶弱,私请不行。会内官欲以事托芝,不敢发言,因芝妻伯父董昭。昭犹惮芝,不为通。

    芝性亮直,不矜廉隅。与宾客谈论,有不可意,便面折其短,退无异言。卒于官,家无余财,自魏迄今为河南尹者莫及芝。

《三国志·魏书》卷十二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知伯帅赵、韩、魏而伐范中行氏,灭之。休数年,使人请地于韩。韩康子欲勿与,段规谏曰:“不可。夫知伯之为人也,好利而鸷复,来请地不与,必加兵于韩矣。君其与。与之彼狂,又将请地于他国,他国不听,必乡之以兵;然则韩可以免于患难,而待事之变。”康子曰:“善。”使使者致万家之邑一于知伯。知伯说,又使人请地于魏,魏宣子欲勿与。赵葭谏曰:“不如与之。”宣子曰:“诺。”因使人致万家之邑一于知伯。知伯说,又使人之赵,请蔡、皋狼之地,赵襄子弗与。知伯因结韩、魏,将以伐赵。

    三国之兵乘晋阳城,遂战。三月不能拔,因军而围之,决晋水灌之。围晋阳三年,城中巢居而处,悬釜而炊,财食将尽,士卒病羸。襄子谓张孟谈曰:“粮食匮,城力尽,士大夫病,吾不能守矣。欲以城下,何如?”张孟谈曰:“臣闻之,亡不能存,危不能安,则无为贵知士也。君释此计,勿复言也。臣请见韩、魏之君。”襄子曰:“诺。”

    张孟谈于是阴见韩、魏之君曰:“臣闻唇亡则齿寒,今知伯帅二国之君伐赵,走将亡矣,亡则二君为之次矣。”二君曰:“我知其然。夫知伯为人也,粗中而少亲,我谋未遂而知,则其祸必至,为之奈何?”张孟谈曰:“谋出二君之口,入臣之耳,人莫知也。”二君即与张孟谈阴约三军,与之日,夜,遣入晋阳。张孟谈以报襄子,襄子再拜之。

    张孟谈因朝知伯而出,遇知过辕门之外。知过入见知伯曰:“二主将有变。”知伯曰:“不然。吾与二主约谨矣,破赵三分其地,寡人所亲之,必不欺也。子释 , 勿出于口。”知过见君不用也,遂去不见。

    襄子使张孟谈见韩、魏之君曰:“夜期杀守堤之吏,而决水灌知伯军。”知伯军救水而乱,韩、魏翼而击之,襄子将卒犯其前,大败知伯军而禽知伯。

(选自《战国策•赵策》,有删改)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