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单选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山东省济宁市鱼台县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上学期道德与法治期末教学质量监测试卷

家住上海的13岁女孩小卞,用妈妈手机偷偷给自己喜欢的网络主播打赏,两个月就花了家里25万元钱。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未成年人因心智尚未成熟.无法辨别网络上的不良诱惑 B、未成年人使用手机有百害而无一利,我们应拒绝使用 C、我们要提高自我控制能力,抵制网络上的不良诱惑 D、网络上充满着欺诈和不良诱惑,未成年人不应该上网
举一反三

各类电信网络诈骗花样层出不穷,反电信网络诈骗工作形势较为严峻。

材料一   2020年10月,吴某成为了非法牟利,在网络平台上私信小赵(化名),得知小赵系未成年人后,假称小赵中奖并要求添加好友领奖,之后向小赵发送虚假的中奖转账截图,让小赵误认为已转账。当小赵反馈未收到转账时,吴某成便要求小赵使用家长的手机,按其要求输入代码才能收到转账,诱骗小赵向其提供的银行卡、支付宝、微信账户进行转账或发红包,骗取小赵钱财。2020年10月至2021年1月期间,吴某成共计骗取5名未成年人的钱财6万余元。最终,人民法院根据《关于办理电信网络诈骗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的规定“诈骗残疾人、老年人、未成年人、在校学生、丧失劳动能力人的财物,或者诈骗重病患者及其亲属财物的,酌情从重处罚”,对吴某成依法从重处罚,以诈骗罪判处其有期徒刑三年六个月,并处罚金。

(1)根据违反法律的类别判断,材料一中吴某成的行为属于什么行为?结合材料一和“做守法的公民”的相关知识,谈谈吴某成因诈骗被处罚一案给我们青少年的警示。

材料二   近年来,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成为发案最高、损失最大、群众反映最强烈的突出犯罪,严重危害人民群众的合法利益。2022年9月2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六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反电信网络诈骗法》,加大对组织、策划、实施、参与电信网络诈骗活动或者为电信网络诈骗活动提供帮助的违法行为的惩戒力度。

(2)结合材料二,运用“夯实法治基础”的相关知识,阐述反电信网络诈骗法的立法意义。

材料三   为让同学们增强电信网络安全防范意识,提高对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应对能力,某班拟开展预防电信网络诈骗主题班会课。

(3)请你根据班会课主题,结合三则材料,为同学们提供两条关于预防电信网络诈骗的“小贴士”。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