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模拟题 难易度:困难

(锁定)八年级下册第十章 文言文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小石潭记(节选)

柳宗元

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呜砜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目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③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④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下列句子划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伐竹取         策之不以其 B、以为底       一食或尽粟一 C、光下澈         主人再食 D、不可知其       林尽水
(2)、下列句子划线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潭中鱼百许头     以调素琴 B、似与游相乐       至于负歌于途 C、潭西南望         思不学则殆 D、记之而去         不知有汉
(3)、下列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第①段采用移步换景的写法讲述发现小石潭的经过.由小丘西行到看见篁竹、听闻水声,寻得小石潭,移动变化中景致不同,极具动态画面感。 B、第②段特写游鱼的形神姿态,动静之间,游鱼形象丰满灵动,体现游鱼怡然自得的同时,也侧面凸显潭水的空明澄澈,二者各尽其妙。 C、第④段描述作者在小石潭停留的感受,突出一个“清”字,环境之清深入心神,作者顿感悠闲宁静,直接反映他纵情山水的精神追求。 D、作者写小石潭及其周围幽深冷寂的景色和气氛,把自身遭遇、个人心境融入自然风景的描绘中,抒发自己被贬后无法排道的忧伤悲凉之情。
(4)、把文言文中的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②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举一反三
阅读《跟自己比》完成习题。
      ①我们动不动就跟别人比,而且无所不比,比成绩、比结果、比地位、比职称、比权势、比财富等等,不一而足。结果无非有两种:一种是自己强于别人,一种是自己弱于别人。前者往往使我们变得愉悦、得意,甚至骄傲起来;后者往往使我们变得不快、郁闷,甚至燃起嫉恨之火。也就是 说,不管哪种结果,都会让我们变得不平静。最可怕的是,在跟人比较中,我们丢失了自己。
      ②范仲淹说:“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如果总喜欢跟人比较,这种境界就很难达到。那么,我们到底该怎么做呢? 在我看来,如果非要比较的话,那就跟自己比吧。
      ③桓公(桓温)年轻时与殷侯齐名,所以常常怀有竞争之心。有一次,桓公问殷侯:“你与我相比,如何?”殷侯回答说:“我和自己打交道已经很久了,宁愿做我。”这是《世说新语》中的一则故事。元代学者黄元瑜用殷侯的答语来命名他的亭子,叫做“我我亭"。看来,古人早已懂得把目光由外在事物转向自己的内心世界,即自我。换言之,从自己身上找“答案”不愧为明智的做法。因此,跟自己比,总算找对“对手”了。
      ④女作家乔叶说:“成长是一辈子的事情。”我很赞同这个观点。既然这样,那么每个人在不同时期的思想、行为等就会有差别。去年的你跟今年的你、昨天的你跟今天的你、刚才的你跟现在的你……如果在它们之间用减法,结果往往不会是零,要么是负数,要么是正数。也就是说,你可能进步了或倒退了,更加成熟了或更加幼稚了,懂得宽容了或更加狭隘了,宠辱不惊了或更加浮躁了……
      ⑤因此,在成长中,我们不能总是前进,有必要时常停下来,想想自己的以前和现在,也就是让“旧我”和“新我”比一比。如果“新我”名副其实地进步了,升级了,那么就要沿着脚下的路,一如既往地向前,朝更高的制高点迈进;如果不是这样,就要总结、反省,寻找、分析“退步”的原因,目的是把今后的路走好,让自己取得进步和收获。从这个意义上说,跟自己比是成长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
      ⑥蒋勋先生在一次演讲中提到这样一件事情。有一次,他问一位学植物学的朋友:“如果含笑的香味和百合的一样,会怎样?”那位朋友告诉他:“那它就会被淘汰。因为它东施效颦,没有找到自己存在的理由。”看来,要想有声有色地活在这个世界上,就不能盲目地跟人比较,胡乱地模仿他人。跟自己比,守住自我,才是正道。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冲进风暴逃生

[美]米歇尔•史密斯文

       莎拉四岁的时候,妈妈就去世了。她的爸爸是一个渔民,买不起房子,莎拉只好在小小的渔船上长大。

       到了上学的年龄,爸爸打鱼挣的钱只够生活,交不起学费,她只好依旧住在船上,还要忍受孩子们的嘲笑。

       海港里渔船很多,渔民们都是日出打鱼,日落而息。一天傍晚,爸爸在船舱里喝着酒,莎拉自己坐在船头,看管着爸爸打到的一些鲑鱼。忽然,莎拉看到海平面上腾起山一样高的乌云,风也渐渐大了,船随着波浪摇晃起来。

       莎拉从小到大还从没看到这样凶猛的风暴,赶忙扶着栏杆跌跌撞撞地跑进船舱,喊着:

       “爸爸,快醒醒。”

       “什么事?”她的爸爸摇了摇酒瓶,嘴里咕哝着问。

       “爸爸,暴风雨要来了,咱们上岸躲躲吧。”

       “管它呢。”

       她抓着爸爸的肩头摇着他,爸爸的头撞在船帮上,他叫了起来你到底要干什么?”

       “爸爸,咱们走吧,这次的风特别大。”

       爸爸终于醒了酒,他出了船舱,乌云已经压了下来,狂风卷着巨浪冲了过来。

       “爸爸,你在干什么?”

       “莎拉,要是咱们不把船驶离码头,大风就会把它吹到码头或礁石上。我们必须出海,这样才能保住船,活下去。”

       就这样,这条小船一头扎进暴风雨里,浪涛一下下撞击着船帮,莎拉吓得紧紧抱着爸爸,他正在掌舵控制着船,向着大海吼了一声:“我们能战胜你。”

       在他们的头顶上方,黑云翻滚着;在他们前方,狂风卷着黑色的巨浪迎面扑来,浪尖上泛着白色的水沫,劈头盖脸地打在他们身上。莎拉的脚下一滑,险些摔倒,她吓得尖叫一声。爸爸一手握着轮舵,腾出另一只手拉住了女儿。

       就这样,他们熬过几个钟头,风小了很多,海浪也平静下来,天开始变晴。父女二人仍然握着手安慰对方。

       他们开始掉转船头,驶向岸边。回到港湾后,四处一片狼藉。木架搭起的码头不见了,几十条渔船漂被撞得千疮百孔。

       只有莎拉和爸爸的船安然无恙。

       莎拉抱着爸爸说:“爸爸,你是个英雄。”

       “我不是英雄。”爸爸握住她的手,“莎拉,是你救了我们。”

       “爸爸。”她激动得流下眼泪,“我们一起战胜了暴风雨。”

(选自《特别关注》2012年11期)

阅读下面两个文言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五代时官吏所在贪污不法,王明为郢陵县令,独以廉律身。百姓沿故例行赇赂 , 明不受,曰:但为我买新刍积于某处,他不须也。”久之,积如丘山,民间莫晓,明因筑堤以备水患。太祖闻之,擢明权知广州。

(选自《曲洧旧闻》)

山民愿朴 , 乃有白首不入市井者,颇为官吏所。宠简除烦苛,禁察非法,郡中大化。山阴县有五六老叟,龙眉皓发,自若邪山谷间出,人赍百钱以送宠。宠劳之曰:“父老何自苦?”对曰:“山谷酃生 , 未尝识郡朝。它守时吏发求民间至夜不绝。或狗吠竟夕,民不得安。自明府下车以来,狗不夜吠,民不见吏。年老遭值圣明,今当见弃去,故自扶奉送。”宠曰:“吾政何能及公言邪?勤苦父老!”为人选一大钱受之。

(选自《后汉书》)

【注释】①王明:宋初成安(今属河北)人,字如晦,官至礼部侍郎。②赇(qiú)赂:贿赂。③刍:本指草,这里大概指草袋之类。④他:别的。⑤大祖:即宋太祖赵匡胤。⑥权知:一州的军政长官。⑦愿朴:谨慎朴实。⑧宠:指东汉大臣刘宠,有清廉名。⑨化:开化。⑩若邪:地名。⑪赍(jī):抱着。⑫劳:慰劳。⑬鄙生:生活鄙陋。⑭它守时吏发求民间:他人为太守时官吏向民间征发索取。⑮下车:到任。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