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卷
题型:单选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六校联盟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历史与社会期中考试试卷
①民族迁徙 ②联合斗争 ③友好交往 ④统治者的改革
材料一:……合力本(农桑)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徭役)。
——《史记·商君列传》
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实,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史记·李斯列传》
材料二:魏初风俗至陋……迁都之后,于革易旧俗,亦可谓雷厉风行。……民族根柢,莫如语言,语言消灭,未有不同化于他族者。孝文以仰慕中国文化之故,至欲自举其语言而消灭之……
———吕思勉《两晋南北朝史》
材料一:具有先进农业、手工业技术的汉族劳动人民,和具有汉族封建传统文化修养的汉族士人的流入,壮大了拓跋氏的政权实力。拓跋珪建国后,开始重视和发展农业经济,农业在北魏社会经济中的比重逐渐增加,成为北魏统治的重要社会经济基础;他还提倡儒学,任用汉族人为官吏……这为北魏政权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摘编自内蒙古乌兰察布市文化研究促进会《乌兰察布史》
材料二:
[处事之智]
材料一:“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论语·颜渊》
材料二:“凡事预则立, 不预则废”——《礼记·中庸》
[治国之智]
材料三:图片
[革新之智]
材料四:魏主欲变北俗,引见群臣。……帝曰:“夫名不正、言不顺,则礼乐不可兴。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以上,习性已久,容不可猝革。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资治通鉴》
试题篮